苏北继续刷起了下一个短视频,
【明朝三大特务机构!】
大秦位面,咸阳城皇宫内,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始皇帝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越过宫殿的高墙,投向远处的天幕。
突然间,他的神色微微一顿,仿佛看到了什么令他惊讶的事物。
沉默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明朝三大特务机构?”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
“这机构不就相当于寡人的黑冰台吗?”
始皇帝自言自语道,
“专门搜集情报的!”他想起了自己的黑冰台,那是一个神秘而高效的组织,为他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助他一统六国。
“寡人一统六国,离不开这黑冰台啊。”
始皇帝感慨地说道,“若没有他们,寡人如何能知晓敌人的一举一动,又怎能制定出如此精准的战略呢?”
然而,当他想到明朝竟然设置了三个特务机构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
“也不知这明朝为何要设置三个特务机构?”他喃喃自语道,“难道一个还不够吗?”
始皇帝的眉头微皱,开始思考起明朝这样做的原因。
他推测,也许是因为明朝的政治环境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情报来源来维护统治。
又或者,这三个特务机构各自有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相互配合,共同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服务。
大唐位面,正值盛夏时节,酷热难耐的气息如滚滚热浪般席卷了整个大地。在这样的炎炎夏日里,人们都渴望能找到一处清凉之地,躲避酷暑的煎熬。
而此时,唐太宗李世民却来到了终南山太和谷之中的翠微宫。这座宫殿位于山间,周围绿树成荫,清泉潺潺,是一处避暑的绝佳胜地。
李世民漫步在翠微宫中,感受着山间的凉风拂面,心情也渐渐舒畅起来。然而,就在他不经意间抬头远眺时,远处天空中突然出现的一幕景象,却吸引了他的全部注意力。
那是一片巨大的天幕,宛如一块巨大的屏幕悬挂在天空之中。天幕上闪烁着奇异的光芒,隐约可见一些文字和图案。
李世民定睛细看,只见天幕上赫然写着“明朝三大特务机构”几个大字。
他不禁心中纳闷:
“这明朝一个特务机构不够,还要整出三个来?这天幕之中前面就说过洪武年间发生了明初的四大案,不知和这特务机构有没有关联?”
【明朝三大特务机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
东厂不敢管的事西厂管,东厂不敢杀的人西厂杀。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的权力之恐怖。
而在东厂和西厂之前明朝最早的特务机构是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身披飞鱼服,腰佩绣春刀。
那么历史真实的锦衣卫究竟是怎么样的?他们的权力和实力又将如何?
朱元璋登基之初,非常忌惮开国功臣,丞相胡惟庸独掌中枢大权,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朱元璋开始谋划,他把自己的亲兵拱卫司改为锦衣卫,同时给这个部门设立了特殊权力,可以越过丞相和文武百官直接抓人审讯一条龙。
锦衣卫直属皇帝本人,干的都是心狠手辣的事情,立功者加官进爵,还能获得一种最高的荣誉飞鱼服。
锦衣卫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而且可以进行不公开审判和秘密处决。
以胡惟庸为首的丞相党和以蓝玉为首的将军党,共计数万人,被锦衣卫以谋反的罪名诛杀殆尽。
为了除掉朱允炆的残党,坐稳皇位,朱棣重新启用了锦衣卫。
并且设立了‘镇抚司’,专门管理诏狱,就是皇帝直接下诏抓人。
于是由宦官担任首领的东厂登上了历史舞台,到后来明宪宗朱见深又增加了西厂。
锦衣卫至此被宦官踩在了脚下,从此走向衰落。】
大明位面,洪武年间。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如同一层金色的纱衣,轻轻地披在朱元璋那高大而略显疲惫的身影上。他静静地站在宫殿的高台上,目光凝视着远方的天幕,仿佛能透过那无尽的天空看到遥远的未来。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他喃喃自语道:“咱怎么也想不到,后世的子孙竟然会再次设立东厂和西厂!咱当初设置锦衣卫,本意是想让他们成为咱的眼睛和耳朵,替咱监察百官,维护朝廷的清正廉明。可谁能料到,这权力一旦被滥用,后果竟是如此严重!”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忧虑,继续说道:“如果他们直接伪造证据,胡乱杀人,咱又该如何得知真相呢?这岂不是让那些奸佞之徒有了可乘之机,肆意妄为?”
站在一旁的二虎,默默地看着朱元璋,他能感受到皇帝心中的焦虑和不安,但对于这个问题,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只是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表示自己的无能为力。
崇祯年间,
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这个国家的命运。朱由检站在宫殿的高台上,远远地望着那片天幕,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无奈和忧虑。
他负手而立,身姿挺拔,但那微微颤抖的双手却透露出他内心的不安。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眉头紧蹙,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和绝望。
“这明朝的特务机构,本应是维护国家安宁、打击奸恶的利器,可如今却沦为了党争的工具!”朱由检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承载着整个国家的重量,“各方势力为了一己私欲,争权夺利,全然不顾国家利益和百姓的死活。大明如今已是危如累卵,可他们却依旧争斗不休,这让朕如何是好啊!”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愤恨和对未来的迷茫。大明的江山在他眼中,就如同那即将倾塌的大厦,摇摇欲坠。而那些所谓的忠臣良将们,却在这大厦将倾之际,还在为了个人的权力和地位而明争暗斗,全然不顾国家的安危。
“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大明如同一盘散沙,毫无凝聚力可言。”朱由检的叹息声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怕是那李自成攻入北京之时,就是大明亡国之日啊!”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悲凉,作为一国之君,他却无法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权力被架空,他的政令难以推行,朝廷上下一片混乱。面对如此困境,他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无力和无助。
“若真有那么一日,朕唯有以死殉国,以谢天下!”朱由检的声音坚定而决绝,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