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海盐味奶糖 > 第185章 拾光里的暖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连云港来的这位客人是在周一一早抵达的。他身材魁梧,皮肤黝黑,背着一个略显破旧的帆布包,那背包仿佛经历了无数次的风吹雨打。当他推开门走进酒馆时,一股淡淡的海腥味也随之飘了进来,这股味道在空气中弥漫着,让人不禁联想到广袤无垠的大海。

后来大家才得知,原来他是一名渔民。在某次出海打渔的途中,他偶然听到同船的年轻人提起:“在港城有一家酒馆,那里的氛围能让人感到无比踏实。”这个描述让他心生向往,于是特意绕路前来,想要亲身体验一下这种特别的感觉。

“给我来一杯最烈的酒。”男人一屁股坐在桌边,将那旧帆布包随意地往旁边一放。包的一角与地板发生摩擦,发出“沙沙”的声音,同时带出了一些细小的沙粒,仿佛是大海留下的痕迹。

接着,他又点了一份这里最出名的桂花糕。思雨很快就为他端来了酒,当她把酒放在桌上时,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那个未拉严的帆布包拉链上。透过那道缝隙,可以看到里面露出半截红色的救生衣,那颜色鲜艳而醒目,和暴雨那天消防员所穿的救生衣竟然是同款。

男人似乎注意到了思雨的目光,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笑着解释道:“我刚刚救了一艘搁浅的船,这救生衣还没来得及收起来呢。”他的语气轻松,仿佛这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当他说起自己的女儿时,脸上的笑容变得格外温柔。“本来我应该直接回家的,但是我女儿在电话里特别叮嘱我,一定要尝尝‘拾光’的桂花糕。她说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都评价这是‘能让人安心的味道’。”男人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屏幕亮起,上面显示的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可爱小姑娘。她正举着一张画,画上用稚嫩的笔迹歪歪扭扭地写着“爸爸平安”四个字。

那天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男人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急匆匆地离开。阿志正在专注地练琴,他静静地坐在窗边,聆听着那美妙的音符,手指不自觉地在桌沿上轻轻打着拍子。

过了一会儿,男人突然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略微有些沙哑,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故事:“我女儿也非常喜欢唱歌,她曾经说过,长大后要成为一名民谣歌手,就像阿志这样。”

思雨听到男人的话,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她微笑着给男人续上一杯水,就在这时,她瞥见男人偷偷地用手机拍了一段阿志弹琴的视频。男人发送消息时,思雨注意到他在备注里写着“给宝贝的榜样”。

时间在悠扬的琴声中悄然流逝,男人准备起身离开。在临走前,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贝壳相框,小心翼翼地递给思雨。思雨接过相框,发现里面嵌着一片彩色的海玻璃,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男人指着海玻璃上的光,微笑着说:“这是我女儿捡的,她说要把它送给你们。她觉得这片海玻璃就像‘拾光’的灯牌一样,在黑暗的夜晚能够照亮前行的道路。”

思雨被男人的话深深打动,她郑重地将贝壳相框挂在故事集旁边,正好位于苏晓的奖杯下方。海玻璃反射的光芒恰好落在写着“信任是块桂花糕”的黑板上,仿佛给那些字撒上了一层细碎的钻石,闪耀着温暖而柔和的光芒。

没过几天,男人的女儿就寄来了一封信。信封上画着一艘小小的渔船,仿佛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摇曳。思雨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手绘的明信片。明信片的画面非常温馨,在“拾光”的灯牌下,渔民爸爸和阿志并肩站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旁边还写着一句话:“爸爸说,这里的歌声能让海浪都变得温柔。”

思雨被这张明信片深深地打动了,她决定将它夹进自己的故事集里,作为一份珍贵的回忆。就在这时,阿琳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地跳了起来:“我们可以搞个‘远方故事’征集活动啊!让客人们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然后贴在墙上,这样‘拾光’就不仅仅是一个酒吧,更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了!”

这个主意实在是太棒了,思雨和阿琳立刻开始行动起来。她们在酒吧的墙上留出了一块专门的区域,用来展示客人们的故事。没过多久,这个活动就像野火一样迅速传开了。

有一位背包客留下了一张在雪山露营的照片,照片中他站在帐篷前,背后是壮丽的雪山。他写道:“比帐篷更暖的是‘拾光’的热茶,它让我在寒冷的雪山上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还有一位考研的学生寄来了他的录取通知书,他说:“去年我在这儿复习的时候,老周总是会给我留灯到深夜,他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坚持了下来。现在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我想把这份喜悦分享给‘拾光’的每一个人。”

甚至连那个曾经造谣的网红也又来了,不过这次他没有像上次那样躲躲藏藏,而是大大方方地递过来一本诗集,诚恳地说:“我把道歉写成了诗,希望能在这儿读一段,向大家表达我的歉意。”

当他开始读诗时,整个店里都仿佛被一种静谧的氛围所笼罩。人们或站或坐,静静地聆听着他的声音,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

当他读到那句“暴雨里的误解像块冰,可桂花糕的甜能把它融成水”时,便利店老板突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突如其来的掌声打破了原本的宁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老板。

老板面带微笑,对网红说道:“这诗写得真好啊!比你拍的那些破视频强多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网红之前作品的不满,但同时也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网红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显然有些尴尬。然而,与上次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恼羞成怒,而是挠着头笑了笑,说道:“嘿嘿,老板,您说得对。其实我也觉得自己以前拍的视频有些太过于追求眼球效应了,没什么内涵。以后我不拍那些博眼球的视频了,来给你们拍日常行不行?就拍老周烤桂花糕,阿琳调咖啡,思雨调酒……”

思雨听着网红的话,目光落在他的眼睛上。她看到他眼中闪烁着一种真诚和渴望,仿佛他真的想要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向,去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思雨的思绪渐渐飘回到那个暴雨天,她想起自己也曾在别人的误解中痛苦挣扎,却最终在时间的洗礼下学会了原谅。如今,看到网红也有这样的转变,她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温暖。

“欢迎啊!”思雨微笑着对网红说道,然后顺手递给他一块桂花糕,“不过呢,这可不能算我请你的哦,得算你赔罪的。”她的语气轻松幽默,让整个氛围都变得更加融洽起来。

令人惊喜的是,这位网红最终决定留下来。他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了“拾光”这家店的点点滴滴。

清晨,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老周静静地蹲在门口,仔细地捡起掉落在地上的桂花。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每一朵桂花都是一件珍贵的宝物。

上午时分,阿琳站在厨房里,面带微笑地教着客人们如何制作美味的曲奇饼干。她耐心地讲解着每一个步骤,客人们也都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一些问题,阿琳则一一解答。

傍晚,太阳渐渐西沉,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阿志和小周在店里的一角,专注地排练着他们的新歌。他们的歌声时而悠扬,时而激昂,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激情。

深夜,万籁俱寂,思雨坐在桌前,翻开那本厚厚的故事集。她轻轻地在里面添上一张新的纸条,上面写满了她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些视频没有经过过多的修饰,没有添加花哨的滤镜,但却真实地展现了“拾光”的日常。它们在本地生活号上发布后,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小火了一把。

网友们纷纷留言评论:“这才是真正的网红店啊,充满了烟火气,有人情味。”“看着这些视频,感觉心里都暖暖的。”

随着冬天的来临,天气越来越冷。思雨灵机一动,将地下室改造成了一个“暖冬小站”。老陈帮忙安装了新的暖气片,让整个地下室都变得温暖如春。朱熙晨从家里搬来了旧书架,大家纷纷捐赠出自己的书籍,将书架塞得满满当当。

丁子涵则给预约系统增加了一个“互助板块”,方便大家在需要帮助时能够互相联系。有人要拼车去医院,有人能帮忙照看宠物,都可以在这个板块上留言。这个小小的改变,让“拾光”变得更加温馨和有意义。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暴雪如鹅毛般纷纷扬扬地下着,将道路封锁得严严实实。思雨正准备结束一天的营业,关上店门时,门却突然被推开了。

门外站着一个背着画板的姑娘,她的嘴唇因寒冷而变得苍白,身体也在微微颤抖着。“我从邻市来这里写生,”姑娘的声音有些发颤,“但是车在半路被雪困住了。”她紧紧抱着画板,仿佛那是她最珍贵的宝贝,“请问,我可以在这里借个地方坐一晚吗?我可以给你们画画来抵房费。”

思雨看着这个可怜的姑娘,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怜悯。她刚想开口说不用抵房费,一旁的阿琳却已经迅速地端来一杯热气腾腾的姜茶,递给了姑娘。

“快喝点姜茶暖暖身子吧。”阿琳温柔地说道,“我们这里有客房,本来是给歌手准备的,你就放心住下吧。”

姑娘感激地接过姜茶,小口小口地喝着,感受着那股温暖顺着喉咙流淌进身体里。当她的目光落在墙上的故事集时,突然眼睛一亮,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藏一样。

“这些故事都好有趣啊!”姑娘兴奋地说道,“我能不能把它们画成插画呢?就当作是对你们收留我的谢礼。”

在那个暴雪肆虐的星期里,姑娘在“拾光”酒馆里度过了三天时光。她用细腻的笔触,将渔民爸爸的海玻璃、苏晓的奖杯以及消防员的小熊挂件都描绘成了精美的插画。每一幅插画下方,她都精心配上了一句话,仿佛这些物品都在默默诉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

当画到网红读诗那幅时,姑娘停下手中的画笔,凝视着画面中的人物。片刻后,她微微一笑,在画面的空白处添上了一行小字:“错误会被原谅,善意会被记住。”这行字虽然微小,却如同一束光照进了画面,让整幅插画都散发出一种温暖的气息。

终于,暴雪停止了它的咆哮,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姑娘满心欢喜地将这些插画一一贴在了酒馆的墙壁上。老周站在一旁,看着墙上的画,突然发出了一阵嘿嘿的笑声。他指着其中一幅画,对姑娘说道:“这丫头把我画得年轻了十岁呢!”

思雨站在远处,静静地望着满墙的色彩。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幅插画,仿佛能感受到它们所传递的情感和温度。突然间,她意识到,“拾光”早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酒馆。这里不仅有美酒和音乐,还有无数个陌生人的故事和温暖的瞬间。

这里有渔民爸爸对大海的眷恋,有苏晓对梦想的坚持,有消防员对生命的敬畏,还有网红读诗时的那份诗意与柔情。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故事的香气,每一次微笑,每一杯热茶,每一次在风雪中敞开的门,都像是一个个温暖的树洞,容纳着所有人的牵挂和希望。

打烊时,预约系统的提示铃又响了。是河北的那位母亲,说开春要带孩子来港城复查,已经订好了窗边的位置,备注里写着:“孩子说要给阿志哥哥带幅画,画里有‘拾光’的灯,还有漫天的桂花。”

思雨望着窗外的雪,突然想起暴雨那天的星空。原来有些温暖真的会循环——你在雨夜里帮过的人,会在雪天里带着善意回来;你递出的一杯热茶,会变成别人心里的光;你种下的信任,会像门口的桂花树,在不知不觉中枝繁叶茂。

她转身往吧台走去,老周刚烤好的桂花糕还冒着热气,阿琳在给明天的客人准备陈皮茶,阿志和小周在排练新写的《暖冬》。思雨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添了行字:“无论风雪多大,我们总为你留着灯,留着热乎的桂花糕,留着愿意等你讲故事的人。”

门外的雪被路灯照得发亮,像撒了层糖霜。思雨知道,“拾光”的故事还长着呢——会有新的客人带着故事来,会有旧的朋友带着牵挂回,而那些关于信任和善意的片段,会像桂花一样,落进每个人的心里,慢慢发芽,长成能抵御风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