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 第685章 您那份文书……不慎遗失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85章 您那份文书……不慎遗失了

他本以为这账本是救命的符,却没想到在马文昭眼里,这简直是催命的毒药,牵扯太广,简直就是个火药桶。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瞬间,窗外忽然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响动,像是有什么东西擦过了窗棂。

一道黑影,快得几乎让人捕捉不到,只是一闪,便消失在夜色里。

马文昭的眼神微微一凝,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那老狐狸一般的谨慎,让他没有立刻发作,只是给万富贵施加了更大的压力。

小顺子,那个胆小鬼,此刻心砰砰直跳,差点儿暴露!

他一路狂奔回宫,每一步都像踩在云端,生怕下一刻就被人拎起来。

回到宫里,趁着没人注意,他偷偷摸摸地走到马文昭值房外的那条廊柱旁,从怀里掏出一小片薄蜡,像壁虎似的,快速地贴在了廊柱上。

这孩子,虽说平日里瞧着不靠谱,可苏婉儿教他的那些个小把戏,倒是学得有模有样。

待到夜深人静,整个皇宫都陷入沉睡,他才悄悄折返回去,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刮下那片薄蜡,上面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笔墨残留。

当那片薄蜡,像秘密的钥匙,被小顺子颤颤巍巍地交到苏婉儿手里时,这位曾经的尚服局掌衣女官,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她没有丝毫犹豫,径直走向自己隐秘的绣房,那儿有一套外人绝不会碰的工具。

她用指尖沾了些许石灰水,轻柔地,又带着一种虔诚,抹在那薄蜡上。

字迹,就像被施了魔法,一点点地浮现出来,虽说残缺,却清晰得足以刺痛人心。

“陈敬宗……已除……”

这几个字,像一道无形的闪电,猛地劈中了苏婉儿。

陈敬宗……这不是陈皓的父亲吗?

她呼吸一滞,心头像是被猛地揪紧了。

再仔细看下去,她那双纤长的手指,几乎忍不住颤抖。

原来当年皓记酒馆的原料被劫,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盗匪作案,而是因为陈皓的父亲无意中购得了一批标注着“皇木转运”的私炭!

这简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桩桩一件件,都像是在同一个泥潭里挣扎出来的。

而远在城南的皓记酒馆,陈皓正对着灯火,手中握着徐阶转交的这份薄蜡显影拓片。

当他看到父亲的名字,看到那刺眼的“已除”二字时,他那平时冷静自持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指关节发白,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茶盏,瓷器在他的掌心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几乎就要被他捏碎了。

一股怒火,像岩浆般在他胸腔里翻腾,烧得他五脏俱焚。

可他强忍着,那双深邃的眸子里,像是压了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却又带着一种极致的冷静,那是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深处的宁静。

他没有立刻爆发,只是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然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只是那抹深不见底的寒意,让人不寒而栗。

他转头,目光扫过柱子和小李子,两个伙计正愣愣地看着他,大气不敢出。

“去,柱子,你带着小李子,还有咱们酒馆里所有能用的人。”陈皓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道,却又出奇的平静,“三天之内,给我把京城各坊百姓家里的炉灰样本,都给我收集过来。越多越好,一户不落!”

柱子和小李子面面相觑,炉灰?

这掌柜的,又是唱哪一出啊?

这事儿,怎么看都跟酒馆的生意,跟那什么预征,扯不上半点关系啊!

他们心里疑惑,可陈皓的命令,他们是不会违抗的。

“掌柜的,这……这炉灰有什么用啊?”小李子忍不住问了一句,带着点儿小心翼翼,又带着点儿孩子气的好奇。

陈皓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眼神深邃地看向窗外那片漆黑的夜空,声音低沉得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整个世界宣示:“我们要证明的,不是谁贪了钱,是谁吃了人。”

这话一出,柱子和小李子心里更没底了,可看着陈皓那份决绝,他们也只能把满肚子的疑问,都咽了下去。

随后,陈皓没等天亮,便独自一人,带着收集来的一部分炉灰样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皓记。

他要去的,是京城北郊那片破落的小巷,柳婆婆的住处。

那老妇人,平日里神神秘秘的,却是整个京城地下情报网的关键人物,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人脉。

“柳婆婆,可否帮个忙?”陈皓递上一个沉甸甸的布袋,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炉灰样本,有些黑亮,有些灰白,还有些带着未燃尽的炭块。

柳婆婆那双浑浊的眼睛,在昏暗的油灯下闪烁了一下。

她看了看陈皓,又掂了掂那布袋,什么也没问,只是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得像风吹过枯叶:“老身认识北岭的老窑匠,他们对这东西,可比咱们这些凡夫俗子清楚多了。”

三天后,结果出来了,这份报告,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京城里八成百姓家里的民炉灰,都含有一种叫做“青冈岩粉”的东西!

这玩意儿,只产自南陵那片被划为禁山的区域,历来都是专门用于皇木运输时的防滑铺料。

寻常百姓烧的炭火里,怎么会混进这种东西?!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那些被冠以“贡炭”名义,强行摊派给百姓的炭,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它们只不过是权贵们夹带走私皇木的伪装!

真正的皇木被偷运出去,而百姓们却要为这些掺了土、混了石子的劣质炭,付出高昂的炭税,甚至搭上性命。

徐阶,这位国子监的文书官,平日里温文尔雅,清流中坚,此刻却感觉心头像是压了一块巨石。

他整理着“记忆审判”首日那些老人们的录供,一句句“冬天烧炭不出热”的抱怨,此刻与那份触目惊心的炉灰报告交织在一起,让他猛然间顿悟了。

所谓炭税,根本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朝廷强迫百姓购买的“官炭”,本质上都是掺杂了煤矸石的劣质品,而那些真正的好炭,早就被这帮贪官污吏倒卖换成了白花花的银子!

这是何等丧心病狂的勾当!

他连夜提笔,洋洋洒洒地撰写了一篇名为《伪炭辨》的文章。

文章里,他不仅附上了炉灰的化验记录,更把那些老百姓声泪俱下的口供,一字不差地誊写了进去。

这篇文章,字字泣血,句句诛心。

他知道这东西的分量,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就急匆匆地呈递给了通政司。

然而,隔天得到的回复,却让他心头一凉。

通政司的官员,面无表情地告诉他:“徐大人,您那份文书……不慎遗失了。”

“遗失?”徐阶在心里冷笑一声,他那外柔内刚的性子,可不是吃素的。

既然你们想藏着掖着,那我就让它天下皆知!

他不动声色,回了国子监,随即命人连夜刻版印刷。

那些国子监的学生们,大多是热血方刚的年轻人,被徐阶的言辞感染,二话不说,领了任务,将这份名为《万家炉火照寒骨》的文章,趁着夜色,秘密散布到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一时间,士林哗然!

那些饱读诗书的士子们,平日里也只知道纸上谈兵,此刻却被文中那些血淋淋的事实,以及那一句句“锅底灰”的指责,震得肝胆俱裂。

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到处都在议论着这篇《万家炉火照寒骨》,人人都在谈论着那不起眼的“锅底灰”,而这“锅底灰”背后,却是无数被压榨至死的百姓。

消息传到宫里,马文昭气得脸色铁青,他一向沉稳的面容,此刻也忍不住扭曲起来。

他猛地一拍桌子,下令封锁城门,展开全城搜查,务必要将这些“妖言惑众”的传单,以及散布它们的人,全部绳之以法!

可苏婉儿,这位宫里的棋子,却在此时展现了她的睿智。

她借着马文昭焦头烂额的机会,不动声色地向皇后建议,可以举办一场“春蚕礼”。

这等典礼,素来是皇家盛事,不仅能转移皇帝的注意力,也能让百官夫人们观蚕缫丝,消磨时光。

皇后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欣然应允。

典礼当日,华丽的丝绸在宫殿里如水般流淌,芬芳的香料弥漫,到处都是贵妇们的莺歌燕语。

苏婉儿特意安排周二妞,作为“民间织娘代表”,悄无声息地走进了殿内。

周二妞,这个曾站在坟前念《生死簿》的女子,此刻穿着一身素净的粗布衣裳,与殿内华贵的景象格格不入,却也因此显得格外醒目。

当众位女官们小心翼翼地展示着她们缫出的精美锦缎时,周二妞却突然上前一步,她手里捧着一块粗麻布,那布料粗糙得能磨破皮肤,上面用炭灰写着一行触目惊心的大字。

她的声音,虽不响亮,却带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让整个殿堂都为之一静。

“此布经纬,皆由寡母冬夜搓麻织成;彼缎华彩,不过吸髓燃膏所得。”

她的话音刚落,整个殿内瞬间陷入死寂。

那些贵妇们,平日里只知道锦衣玉食,哪里听过如此直白而残酷的控诉?

皇后坐在主位上,脸上露出了动容的神色。

她缓缓抬手,命人收下了那块粗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