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最强皇太子 > 第313章 谁说老四不能当皇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3章 谁说老四不能当皇上

其实不只是常遇春,朱标被朱元璋圈禁第二天开始,众多大臣便开始自发地上奏,请朱元璋收回成命。但是哪怕折子堆了一人高,奉天殿外总有跪着的臣子,朱元璋也没再改过口。

身为皇上,说一句话,便是圣旨,哪怕他悔,他恨,他却无法承认自己错了,更何况,他压根没觉得自己错了。

对于这些为朱标求情的臣子,朱元璋也是异常宽容,不仅一个没杀,只是把他们驱赶回了家,只有几个朱标的铁杆,说要一头磕死在大殿上,朱元璋才忍不住,把他们贬到了其他地方,给出的解释也是。

“要是换个地方死去,别污了朕的皇宫!”

所有人都看不懂朱元璋,许多大臣都在下面议论着,就连民间也听说了太子朱标被圈禁的事情,大多数人都认为朱元璋是因为上了年纪,所以昏了头。少数阴谋论者提出了一些大胆的猜想,并且写成了小说,其中,《朕年过七十想要立皇后,奈何不孝子不让》。以及《朕这一次要选老二,因为他为皇家流过血》这两本书最畅销,毕竟这两本书胡编乱造了许多所谓的皇家秘史,非常博人眼球。但是无论是写书的还是说书的,都冒着巨大的发你风险,因为这如果被上面知道了,那人头落地都算轻的。

民众们也是为太子爷鸣不平,毕竟太子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老百姓全都看在眼里。朱元璋把那么多儿子分封到了各地当藩王,能造福当地的根本没有几个,多数人都当了蛀虫了。但是这位太子爷,可是确确实实地为老百姓谋了福祉,他提出的法令和建议,都符合百姓的利益。别的不说,就单说国库存银和百姓收入,比起洪武初年根本就是翻了几倍还不止,更别说朱标在其他方面的成绩了。读书人歌颂他,小摊贩怀念他,就连孩童们啃着红薯时也能说上几句太子爷的好,与之相比,老二朱樉的群众基础,几乎为零。

怎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朝廷里当家做主的是秦王朱樉,接替了太子的工作。而正牌太子爷,却只能在东宫数星星,斗蛐蛐。

朱樉自从在朝廷里站稳脚跟之后,也是聪明了不少,他知道自己的势力远远不及那位在位三十年的太子,于是便跟朱元璋建议道。

“眼下父皇身体多不适,不宜在朝政琐事上耗费精力。儿臣认为,应该将其他得力的藩王调回应天,帮助父皇处理朝政。”

“那你认为,谁是最好人选?”

“四弟可以担此重任!”

朱樉当然有私心,有算计了。谁不知道徐达去世的时候,他和朱棣是组团回的应天,说这两个人没什么勾结,鬼都不信!而且朱樉此举也是在试探朱元璋,你既然知道我现在和老四关系好,那只要你老朱愿意把老四朱棣调回应天,就是愿意支持我。

“老四么,确实是个人才,但是你为什么选他?朕还以为你会让老三回来助你一臂之力呢!”

“不瞒父皇,让老三回来,儿臣也想过。但是三弟那边属于大明军事重地,容易发生战事,三弟骁勇善战,还是为大明镇守边疆比较好。而且我和三弟乃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倘若把他调回应天了,那容易被人家说闲话,说我们兄弟两个,逼大哥下台,谋求太子之位。父皇您应该明白,儿臣只是暂时接替大哥的差事,为您分忧罢了。至于老四就不一样了,那蓝玉远征捕鱼儿海,把北元一举覆灭,现在北边草原太平得很,只要留一员大将镇守即可,四弟颇具文韬武略,还是为父皇分忧比较好。”

朱元璋仰在龙椅之上,好像他身下的不是坚硬的龙椅,而是一张老百姓的摇椅。

“你既然看得很明白,那就写个折子吧!就在这写,写好了给朕看一眼,朕给你盖章。”

“是!多谢父皇成全!”

朱元璋抬头看向他,一双老眼微眯。

“老二啊,以后,用不着那么客气,也不用妄自菲薄。你想干什么,有什么想法,直接跟父皇说就行了。你也是朕的亲生骨肉,之前也是朕忽略了你。但是你一直干得都不错,朕挺满意的,没准以后还能有大用处。”

朱樉都惊呆了,他都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坏掉了,亦或者眼前的人不是他的亲爹朱元璋。毕竟这么多年以来,朱元璋从来没有夸赞过他,基本上都是责怪。小时候责怪他不好好努力读书,长大了责怪他不干正事。朱元璋几乎所有的宠爱都给了朱标,他们这些儿子就好像不是亲生的一样。而今天,朱元璋居然破天荒地夸赞了他,这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儿臣!谢过父皇!”

……

北平,燕王府。

自从朱标被圈禁了,朱棣就有些坐不住了,之前他对姚广孝还有些怀疑,但是这件事以后,他对姚广孝就不是一般的恭敬了。毕竟他说大事要发生,这就发生了。开玩笑,全天下还有什么事能比太子失了势,被圈禁更大,这几乎会影响大明未来的走向啊。

“燕王,秦王殿下的书信写了什么?”

“他说现在太子被圈禁了,我父皇身体不适,朝中政务繁忙,他一个人忙不过来,让我去应天,给他做个伴。”

姚广孝微微一笑,捋着胡子。

“有意思啊!这秦王是想把您也拉下水啊!”

朱棣一惊。

“那按照你的意思,我不应该去应天了?是不是借故推辞一下?”

“不,您一定要去,必须要去!为什么秦王没找别人,而是单单找了您,就是因为他觉得您是他的友军。现在的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太子现在失势,和他要好的晋王也是岌岌可危。周王是您的亲兄弟,但是他的心思不在这方面。至于其他的藩王,交往可以,派上大用处却很难。您现在能依靠的盟友也只有秦王一个人。现在皇上身体不适,倘若最后皇上仍然传位给太子,那你们两个在应天,可以进行最后的抗争。如果皇上传位给秦王,那您也可以依靠自身实力争取最大的利益。不管怎么说,谁想要当皇帝,都必须拉拢您,但是您在北平,只是个镇守的藩王,到了应天,才能发挥这最大的作用啊!到时候浑水摸鱼,坐山观虎斗。最后皇位到您手上也不是不可能的,眼下时局越乱,对您越有利。”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你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谁说老四当不了皇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