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东知道闻长河是开玩笑,他也只是笑笑没有回答。
他之所以选择和稀泥,是因为他对两人的观点都不赞同。
但不赞同不代表就要逞口舌之快争高低论输赢,踏踏实实工作,保民生促发展更有意义。
吃完饭,秦云东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他刚沏好一壶茶,苗英杰和闻长河相继走进来。
“你们二位怎么不休息一会儿,下午不是还要开常委会吗?”
秦云东拿起茶壶给他们二人各自倒了一杯茶。
“刚才唐群峰和鲍乾清说先不开了,他要和鲍乾清好好沟通一下再开会。”
苗英杰把西装外套脱下搭在椅背上,挨着秦云东坐下。
“这倒是奇怪了,唐群峰今天的发言难道没有给鲍乾清打招呼吗?”
秦云东非常意外。
唐群峰的见面会是精心准备的,而且主要阐述他的主政理念和施政方针,这么重要的事居然不提前征求鲍乾清的意见,这也太出圈了。
“你不了解唐群峰,他这个人霸道得很。在沿海市当市长的时候就说一不二,经常绕过书记说干就干。到了省里听说还是我行我素,丝毫不收敛。所以他来咱省不是故意给鲍乾清难堪,是因为他习惯了。”
苗英杰边解释边递给闻长河一支烟。
“他这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难道那边的干部就不管他吗?”
闻长河接过烟,放在扶手上敲了敲。
“一方面,唐群峰干得很优秀,成绩在那里摆着,让别人说不出什么,另一方面,唐群峰背后有人,别人也惹不起,所以大家都让他三分,没人和他过不去。”
苗英杰撬起二郎腿,指了指秦云东,笑说唐群峰某些特征还真和秦云东有几分想象。
“我可没有这么霸道,以前是临县县长时,我做决定啥时候没有向你这位县委书记汇报过,我在临江市做书记这些年,有事也会事先和何铸、蒋廉、李卫华沟通,从没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秦云东喝了一口茶,为自己辩解。
他的确问心无愧,虽然他强势,但也很注意组织纪律,有大事都会和班子成员开会讨论才决定。
“你误会了,我不是说你也霸道,而是说他的行为特征很像你。思维超前,敢想敢干,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拽着班子向前走。”
苗英杰的解释也让秦云东不同意,他觉得自己和唐群峰有本质区别。
在临江市,他的每项决策都离不开何铸等人的支持和补充,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总体来说,临江市采取的还是集体领导模式,市常委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收回自己的说法,行了吧,云东,你还真会嚼文嚼字。”
苗英杰笑着摇摇头。
他没有批评秦云东的意思,但秦云东太敏感,不希望自己被认为是一言堂。
“云东,你听了唐群峰的发言,对他有什么评价?”
闻长河抽烟时被烟熏得眯起眼,却依然认真地看着秦云东。
他非常佩服秦云东的格局和眼光,因此对秦云东的意见非常重视。
秦云东当着朋友的面也不需要太多顾忌,直截了当给出结论:
“我不赞成他的规划,唐群峰思路太激进,如果放弃了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会出现无序混乱,更可能产生腐败,以至于最终无法收场。”
“不对吧?唐群峰说管理单位不插手市场,让市场自发条件自由流动,没有行政干预,不是应该就失去腐败的条件了吗?”
闻长河有些想不通秦云东的逻辑。
“我们进行一次模拟沙盘推演,你就会理解我说的意思了。”
秦云东让闻长河扮演A企业,让苗英杰扮演b企业,两家是同行业企业,且综合实力属于行业第一名和第二名。
在没有政府监管的条件下,企业怎么做才能取得最大利益呢?
闻长河想了想:“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击败英杰的企业,这样就能占据市场最大的份额,我就可以拿到最大的利益。”
苗英杰表示他也是这么想。
秦云东摇摇手:“你们实力接近,想要彻底打倒对方绝非易事,而且自己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很有可能给第三名创作了机会而迅速崛起称霸整个市场。你们愿意为别人做嫁衣裳吗?”
两人听着觉得秦云东说得的确有道理。
闻长河抽了一口烟:“那我就和老苗联合起来瓜分整个市场,打压其他同行企业,这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方法。”
“没错,所以你们就形成了行业垄断联盟,为了攫取高额利润,你们就能控制市场价格,并让其尽可能上涨。对吗?”
秦云东给出假设问题的结果。
闻长河和苗英杰先是犹豫了一下,但想想自己现在是企业家的立场,还是点头表示同意。
秦云东长出一口气。
“你们形成垄断后,利用自己优势尽可能消化落后产能,产品迭代周期尽可能延长,同时扼杀别的企业推出新品,导致行业创新停滞。欧美很多产业现状就是如此。”
如果产业发展减缓,那就无需补充新的就业岗位,工资福利也会出现几十年不涨的局面。
或者,企业会把生产线转移到工资更便宜的国家,让本地的制造业空心化。
又或者,企业没有竞争的压力,就不会有动力扩大产能,他们把所赚的利润投入资本市场赚快钱,而不会再为产业多投一毛钱。
诸如此类的负面影响会不断扩大到社会各层面,就像某些国家出现铁锈带,城市里失业和无家可归者逐渐增多。
想到秦云东描述的画面就要在本地上演,闻长河心情变得沉重。
他勉强笑了笑:“或许没有那么糟糕,如果外来的企业进入本行业,那就还能重新产生竞争,让Ab两个企业焕发斗志。”
秦云东嘴角撇了撇:“就按你所说,有新的竞争者进入,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会是良性竞争吗?以次充好、虚标参数、造谣抹黑、为了降低成本不惜污染环境、强迫工人延长工作时间等现象会屡见不鲜。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