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听着长歌的话,久久不语,眼眶微红,他以前听这话的时候,都没有今日来的震撼。
这后世子孙到底受了多大的委屈,才会有此等意愿,史书上的寥寥数笔,写不出白骨累累,更写不出悲壮。
他嬴政何德何能,被后世子孙如此厚爱,倾尽所有的帮他一统世界。
他还未出生,便被父王抛弃,一出生便是质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活到九岁归秦,父王不爱他,母亲利用他,吕不韦控制他,他想要什么,都只能靠自己去争取。
可今天,有人再一次告诉他,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尽我所能,倾我所有,这是后世十四万万子孙的心声,只为听见一个声音,他又怎能令他们失望。
“我嬴政,倾尽一生,必让这天下,只有一种文字,一个声音。”
长歌看着激动的嬴政,眼眶微红,这就是我那迷人的老祖宗,无人能及。
时光匆匆,转瞬便是两年。
公元前215年,始皇六年八月,经过两年的励精图治,如今的大秦帝国早已褪去了昔日饥贫交困的颓唐模样。
关中平原上,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新推广的高产粮种让亩产翻了数番有余。
田间地头的黔首们不再面黄肌瘦,孩童们红润的脸蛋上沾着粟米饼的碎屑,老农蹲在垄沟边掰着手指计算今年又能多换一头耕牛。
咸阳城的晨雾里飘荡着葱姜爆锅的香气,铁匠铺打制的薄铁锅已取代了笨重的陶鬲。
主妇们麻利地翻炒着菘菜豚肉,匕箸间叮当作响——这是咸阳令新颁布的《百膳方》里记载的“急火快烹”之法。
主动扛着铁耒来应卯的青壮,在署衙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原来是陇西新开的铁矿需大量人手,管饭之外每日还发两枚“工钱”。
少女们穿着细密葛布,买齐了整套妆奁,脸上露出待嫁的娇羞。
往来商贾络绎不绝,车马萧萧,驼铃悠扬,关东的绸缎、齐地的鱼盐、楚地的漆器、巴蜀的丹砂,皆用统一的秦半两钱交易。
市肆之中,几位胡商操着生硬的秦语与店家讨价还价,而岭南来的象牙、犀角,更引得贵族子弟驻足围观。
官府新设的\"市掾\"持律册巡视,凡交易皆需登记在册,若有欺行霸市者,当即按《金布律》惩处,处处皆是繁华盛景。
就连戍边的士卒们啃的干粮,也掺进了磨细的麦粉与干菜,嚼着竟有几分甘甜。
公元前214年,始皇七年岁首。
秦始皇嬴政在开笔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正式宣布,北伐匈奴,南征百越。
北伐军以蒙恬为主帅,讨伐匈奴,当关中的玉米长出新芽时,北伐军已经收复河套,将其纳入大秦的版图,设九原郡。
再以九原郡为起点,大军经过短暂的休整后,继续向北,目标瀚海。
同时,命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再次进军百越,一船船的粮草顺着灵渠而下,源源不断的送至军前。
秦军击溃西瓯、雒越等部落,占领岭南全境,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当捷报传入咸阳宫时,王绾和隗状的辞呈也摆在了嬴政的御案上。
已经八旬的王绾和年近八旬的隗状,皆已满头白发,身形佝偻。
嬴政看着这两位,为大秦奉献一生的丞相,给予了厚赏,准其归家荣养。
任命冯去疾为右丞相,李斯为左丞相,萧何为廷尉,蒙毅为御史大夫。
六月,徐福再次出东海,上千艘大船,起帆远航,章邯率领大秦精锐同行,为远征积累经验。
九月,出使西域三年的刘邦,满载而归,带回了良马,种子,以及最重要的地形图和各国军队部署,为西征打开一扇大门。
授封典客,掌管外交事务及少数民族事务,位列九卿。
岁末,嬴政宣布更改历法,以十二月为腊月,正月为岁首。
自始皇八年开始,嬴政开始教导皇子皇孙治国理政,除去新生的皇子,凡满13岁的皇子皇孙,一视同仁,每天到章台宫学习批改奏疏。
从简到难,逐步递增。
这一举措让整个朝堂都摸不着头脑,就是那些皇子皇孙自己,也没明白阿父\/大父这是意欲何为?
只有长歌知道,他这是为了皇子们将来就藩考虑,同时考察皇孙,谁可为继世之君。
又一日大朝会
嬴政开口:“朕欲使天下英才尽归大秦所用。今特设大秦学堂,广纳贤能,不论出身贵贱,唯才是举。
凡我大秦子民,皆可应试入学,习文武之道,成栋梁之材。
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众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冯去疾站起身,“回陛下,教化万民乃盛世之景,大善!”
“臣附议!”众臣起身回道。
嬴政颔首,继续说道:“关于大秦学堂,朕意如下:
其一,不论出身,凡我大秦子民满13岁,皆可报名应试,择优录取。其有特殊才能者,虽年龄不符,亦当破格录用。
其二,学堂分设文武学科。文科习《秦律》、算术、农工、治水之术;武科练骑射、兵法、器械、阵战之法。
更设格物一科,专研器械改良、医药百工。
其三,学以致用,学子需赴各郡县实地历练,文科学子需协助丈量田亩、登记户籍;武科学子需戍边三月,亲历战阵。凡纸上谈兵者,概不录用。
其四,优者擢用,卒业考核分三等:上等者授亭长、啬夫之职;中等者入军中为百将;下等者遣归原籍为里正。其有殊才异能者,可直荐入少府、太尉府听用。
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臣子:我们以为不如何,这一举措,明显要打破世袭,贵族不再是高高在上,黔首努力,也可成为贵族。
可他们敢说吗?不敢!嬴政这几年的威仪更胜从前,以前他们不敢,现在更不敢,整个大秦,就是他的一言堂。
他的命令,你同意要执行,不同意憋着,也要执行,就是这么霸道。
“陛下英明!”这是他们唯一能说的话。
“彩!冯卿,此事就交由你负责,遴选天下通儒、名将讲学。朕将每月亲临学堂,考校学子课业。”
“唯!”冯去疾赶紧应下。
嬴政对百官如此识时务很满意,大秦学堂的建立,是打破贵族垄断的基石,他日朝堂之上,必见布衣卿相;边关军中,当有白衣将帅。
能者上,庸者下。
当天,嬴政的昭令便贴在咸阳令署衙的布告墙上,同时另有百骑带着昭令出发各郡,又让博士帮忙宣读。
黔首、商人、匠工们围成一圈,仔细的听着。
这几年,那些自觉没有出路的儒生们,上书嬴政,开设私塾教化乡里,此举被嬴政狠狠的夸了一番,还给了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