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11月末,印缅边境山区笼罩在湿润空气中,清晨四时五十分,太阳还未升起,天空中忽然被无数道火光划破。
随着徐仁将军一声“开炮”的命令,长达数百公里的战线上万炮齐鸣,震耳欲聋的炮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佯攻开始了!
炮弹如同暴雨般倾泻在日军印度方面军的阵地上,爆炸产生的火光将天空映成血红色。
数百架华联空军战机呼啸着越过边境,对日军的通讯枢纽、补给仓库和前沿机场进行了精确打击。
在进攻发生前数周,印缅边境地区已经笼罩在紧张气氛中。
华联国防军悄悄向边境地区集结了包括第3集团军在内的精锐力量,包含三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形成了强大的突击力量。
日军印度方面军虽然表面上保持着防御姿态,但实际上也在积极备战。
山下奉文接替饭沼守担任指挥官后,对部队进行了重组,加强了机动性和火力配置。
今村均站在亚罗士打南方军司令部的沙盘前,眉头紧锁。
这位由司令员变为参谋长的老将,始终不相信华联合会真正集中主力进攻西线的印度方面军。
“拿下印度只会加剧华联与英国人之间的关系,”今村均多次在军事会议上强调,“反而留着印度方面军对华联有百利而无一害。”
他清楚地知道饭沼守与华联高层之间那些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饭沼守已经被调回国内,但其旧部仍然掌控着印度方面军的实际指挥权,这些军官根本不愿意与华联真正交战。
今村均坚信南造云子传递回来的情报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目的是将日军的注意力和主力部队吸引到西线,从而为华联在其他方向的行动创造机会。
清晨四时五十分的第一波炮击,彻底改变了所有人的认知。
上千门火炮同时开火形成的火力覆盖,远远超出了日军指挥部的预料。
炮弹如同雨点般落在日军的阵地上,工事被摧毁,通讯线路被切断,暴露在外的军事设施瞬间化为废墟。
华联空军的突袭行动同样精准而致命。数百架战机分波次对日军在因帕尔地区的前沿机场进行了轰炸。
停在跑道上的飞机还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成碎片,油库和弹药库发生连锁爆炸,熊熊烈火映红了天空。
日军印度方面军的指挥系统在第一时间就陷入了混乱。
各级指挥单位纷纷向南方军司令部发出求援信号,但通讯线路的破坏使得情报传递变得异常困难。
在亚罗士打的南方军司令部内,通讯参谋急匆匆地冲进指挥部,将一份电报递给了今村均。
参谋长看着电报内容,脸色变得通红,他无法相信自己判断失误的事实。
梅津美治郎司令官则显得相对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之色。
这个老资格一直仗着比自己经验丰富,自从自己接过司令官职位后就开始了各种不配合。
“大将阁下!这下你总该相信了吧!支那确实在西线发起了全面进攻!”
梅津美治郎淡淡地开口,不去管那位脸色涨红的参谋长,随即转身开始下达作战命令。
梅津美治郎的反应迅速而果断。他立即命令隐藏在马来半岛北部丛林中的日军炮兵部队对预先标定好的华联国防军阵地进行反击炮击。
日军炮兵虽然数量和火力上不及华联的突击部队,但他们占据了预先准备好的发射阵地,射击精度极高。
炮弹准确地落在华联军队的阵地上,爆炸产生的硝烟弥漫在整个边境地区。
中午十二点,日军的空中反击正式开始。联合舰队纠集了最后的三艘重型航空母舰,四艘护航航母,甲板上挤满了准备起飞的舰载机。
与此同时,从各个陆基机场上,500多架日军战机拔地而起,组成庞大的攻击编队。
这些飞机在空中遭遇了仅仅十几架华联空军战机的拦截。
那些华联飞行员看到日军的庞大机群,几乎没有进行有效抵抗就掉头撤离。
日军轰炸机群如入无人之境,对华联的空军野战机场进行了饱和轰炸。
停机坪上的“飞机”被炸成燃烧的残骸,跑道被炸出一个个弹坑,导航设施和指挥塔台也在爆炸中倒塌。
空袭持续到天黑,日军共起飞了近三千架次的飞机,与华联空军的第七、第八航空队进行了激烈程度有限的制空权争夺战。
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航空兵逐渐掌握了制空权,华联空军的主力机群被迫退出暹罗南部空域。
天黑后,炮击仍然在持续,日军联合舰队的主力战列舰靠近海岸线,用大口径舰炮轰击华联军队的沿海防御工事。
400毫米以上的巨炮发射的炮弹带着雷鸣般的巨响划破夜空,落在海岸阵地上,激起巨大的水柱和泥沙。
前线传来的情报令人振奋。一位日军军官激动地向梅津美治郎报告:“阁下!支那两个装甲师已经扛不住向北部撤退!驻守边境的步兵师已经在轰炸与炮击中溃散!”
他的声音因兴奋而颤抖,仿佛已经看到华联军队在皇军的猛烈攻击下溃不成军。
梅津美治郎看着面前的沙盘,参谋军官已经将代表华联军队的小蓝旗向后移动或直接拔掉。
司令官的手指狠狠地戳在沙盘上帕盛的区域,将那一面蓝色小旗帜按倒:“命令山口立刻发起地面进攻!我需要在天明后看见帝国的旭日旗插在帕盛的城头!”
山口中将此刻正站在一辆四式指挥战车的座舱里。
这辆装备了75毫米火炮的战车是日军的中型坦克,身后还有近200辆同型战车和100多辆更强大的五式重战车。
五式重战车配备了88毫米高炮,是日军当时最强大的坦克,号称能够对抗华联的任何装甲车辆。
晚上20点整,山口通过对讲机大声下达命令:“进攻!注意避开两侧的雷区!”
随后,他身下的四式战车轰隆隆地向前驶去,身后八百多辆日军战车组成了庞大的装甲突击集群,向着北部发起了日军战史上最大规模的装甲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