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 第125章 是不是在开玩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这种情况下,实在耗不起时间啊!

“兄长,父皇,难道就不能再多印些宝钞应急吗?”

“今年已印了不少宝钞,为了平定女真三部,父皇又下令宝钞提举司增发宝钞。

这样一来,数量已经超过了韩先生提到的去年总额的一成。

要是再为了远征倭国而增印的话,那增发的宝钞数目可就太大了!”

若非韩成提出这个一成的限制,朱标很可能会答应朱棣的请求。

但现在,他不愿开这个先例。

刚从韩成那里得知底线,立刻就准备破例,这在他看来有些不妥。

“那……等以后在倭国找到金银后,再把这缺口补上,您觉得这样如何?”

朱棣仍不死心,又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听闻此言,朱标与朱元璋都将目光投向了韩成。

显然,他们对此动心了!

韩成摇了摇头:“不可。

大明疆域辽阔,未来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花钱之处。

每次遇到问题都提前预支,随时增印,那这样的规定岂不是形同虚设?

必定会被滥用。”

皇帝和太子皆为英明睿智、自制力极强之人。即便如此,在此事上尚无法恪守界限,后世之人便更不必提了。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届时这些规定定会如同废纸一般毫无价值。

听闻韩成之言,原本对朱棣提议有所心动的朱元璋与朱标顿时失去了兴趣。

“老四,你也听见了,事情就是这样,绝不可行……”

“嗯,我明白了,大哥。”

朱棣的声音低沉,整个人仿佛霜打的茄子般萎靡。

朱标见状心中亦感伤怀,却也无计可施。

“若缺钱的话,我倒有个法子,短时间内能筹措出攻打倭寇所需资金……”

站在一旁思索片刻的韩成,随即开口说道。

无论何**讨伐倭寇,他都会鼎力相助。

眼见朱棣因资金问题无法及时出击而苦恼,韩成同样感到惋惜。

因此,他决定趁此机会再加一把劲。

韩成的话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尤其是朱棣,惊喜交加,几步走到韩成身旁,急切地问道:“有何妙计?!”

寿宁宫偏殿内,韩成话音刚落,朱氏父子三人便激动不已。

特别是朱棣,看向韩成的眼神满是期待。

朱元璋与朱标在震惊之余,也飞速思考着,试图找出短时间内筹措巨额资金的方法。

可惜,除了强硬加税外,他们实在想不出更好的主意。

显然,韩成的办法并非加税。

毕竟韩成连多印宝钞都不愿,那种比超量印刷宝钞危害更大的加税法,他肯定不会采用。

但不开征,又无法从倭国获取金银,他们一时之间也想不到别的办法能在短时间聚敛这么多财富。

在众人的注视下,急于休息的韩成并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直截了当地抛出了自己的方案。

“办法很简单,解除海禁,重建市舶司。”

韩成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让等着听他解答的朱元璋、朱标以及朱棣都是一愣。

这可真是胆大包天了!不久前皇帝还在骂哪个不孝子孙把他的海禁不当回事呢。

如今韩成倒好,直接当着皇帝的面提议开放海禁,重建市舶司。

这份勇气,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朱元璋眉心微蹙,脸上浮现出几分失落。他原以为韩成会献上什么石破天惊、扭转乾坤的妙计。

谁曾想,竟是这般提议!

“此法万不可行。”

朱元璋果断摇头,否决了韩成的建议。

韩成没想到皇帝拒绝得如此坚决,略感惊讶。

“为何?是因为先前颁布了海禁令,此时若又要解除禁令,恢复市舶司,显得反复无常,有损陛下的威严吗?如果是这样,臣有一言相劝——

面子何足挂齿?

眼下最重要的是挣钱去攻打倭寇!赚钱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朱元璋再次摇头。

赚钱不丢人,这点道理他岂会不知?

虽然他在某些场合确实重视颜面,但在关乎大局的事情上,他向来能够灵活应对。

难道他会因顾及脸面而在要紧关头退缩?

荒唐!

“暂且不论脸面问题,关键在于开海与设立市舶司根本赚不到钱,不仅无利可图,反而极易引来海寇*扰,实属左右为难之举。

这种事,我绝不会去做!”

朱元璋话音刚落,韩成便像被雷击中一般,满脸震惊。

开海通商居然无利可图?

这皇帝是不是在开玩笑?

“怎么了?我说错什么了吗?为何这般看着我?”

朱元璋被韩成这种难以置信的眼神弄得心里发毛,还以为自己被人误解成了傻瓜。

“陛下,您当真觉得与外洋贸易不赚钱?”

韩成勉强挤出一句话,眼神里满是不可思议。

“那当然,市舶司若能获利,我又何必将其关闭?我虽愚钝,却还不至于昏庸至此。

即便是那些海贼之患尚且不算,主要还是因为市舶司入不敷出。

每年所得税收,不过万贯,实在是微不足道。”

朱元璋坦然道出了缘由。

原来市舶司每年只收这么点税?

韩成听完这数字,整个人都懵了。

“陛下,您说的是实话?这千真万确?”

“自然是真的。此刻我能有闲心在此戏谑于你?”

说完,朱元璋凝视着韩成说道:“所以,还是别再打市舶司的主意了,也别妄想靠海外贸易暴富。

当务之急是安定民心,同时加紧造舰练兵,韬光养晦数载。

我们勒紧裤腰带忍耐几年,等到一切准备就绪,再去征伐倭寇也不迟。”

到了那时候再攻打倭国,才更为妥当。

年轻人,行事不要过于急躁,欲速则不达啊。

平日里总是风风火火的朱元璋,此刻竟开始教导起韩成,让他冷静些。

尽管没从韩成那儿得到能带来巨大财富的好主意,朱元璋颇感失落。

不过看到向来伶俐、总是否定自己的韩成,在这件事上受挫且被自己彻底压制,心里倒也舒坦。

“皇上,您一定是受了蒙蔽!”

“哦?那你来说说,咱们是怎么被**的?”

朱元璋觉得韩成现在的表现,像是对之前的意见被否决而感到不甘,正试图垂死挣扎。

然而,这样的挣扎显然毫无意义。

“海外确实藏有巨额财富。

海外贸易也是极富利润的营生。

那里有些地方盛产宝石,有些地方盛产香料……

还有一些地方出产红薯、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

在我们的时代,即便是在山坡上种植,一般的红薯和土豆也能亩产两千斤以上。

若是良田种植的话,通常亩产四五千斤不成问题。

在专业的种植区或者高水平实验田里,甚至能达到万斤之多……”

“什么?!你在说什么?!!”

原本朱元璋还显得从容自若,想看看韩成接下来如何应对。但韩成这几句话刚出口,他就再也平静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