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资源控制网:从殖民地到战略通道
王小天的战争机器首先建立在对全球关键资源的绝对控制之上。他在接管了东南亚的橡胶园、马来亚的锡矿、缅甸的柚木林以及中东的油田。这些资源并非简单掠夺,而是通过“保护国经济共同体”体系进行系统性整合:殖民地原宗主国企业被强制参股,王小天资本控股51%以上,剩余股份由当地亲护国军的势力与国际财团持有,形成利益捆绑。例如,一个公司的石油开采权由王小天石油公司(持股60%)、壳牌(持股20%)与当地苏丹家族(持股20%)共同掌控,利润按此比例分配,但运输与 refining 环节完全由王小天垄断。
更关键的是对战略通道的控制。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均被纳入护国军海军保护范围,过往船只需缴纳“安全通行税”,税率根据国籍与货物类型浮动(敌对国商品税率达300%)。此举不仅切断了英美对欧洲战场的物资补给线,更使护国军获得稳定现金流——仅苏伊士运河年税收即达2.3亿美元,足以支撑非洲战场30%的军费开支。
二、金融武器:货币战与债务陷阱
王小天的金融策略堪称现代战争史上的创新。在占领区,强制推行“新华元”(xh¥)作为唯一法定货币,原有殖民地货币按1:5比率兑换并限期作废。同时发行“战时建设公债”,以占领区未来十年资源收益为抵押,向国际银行家(如瑞士信贷、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定向发售。公债年息8%,但偿付方式可选择黄金、石油或战略物资,极大吸引华尔街资本参与。至1944年底,王小天通过公债融资17亿美元,其中62%来自美国金融机构,这些资金又通过“租借法案”变相回流为王小天的军购款。
针对敌对国,王小天发动系统性货币狙击。在英国,通过黑市大量抛售伪造英镑,引发恶性通胀——1944年英国物价指数较1939年上涨470%,迫使英格兰银行放弃金本位。在美国,王小天控制的“影子公司”(如伪装成巴西企业的“南美矿业集团”)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大量囤积铜、铝期货,人为制造原材料短缺恐慌,导致美军飞机生产成本激增35%。
三、军工复合体:全球产业链的战争转化
王小天的军工体系打破传统国家边界,形成“核心研发-外围生产”的全球网络。核心武器(如导弹、雷达)由本土沈阳、西安的军工联合体研发生产;而常规装备则通过“授权制造”模式外包给保护国。例如,越南的河内兵工厂生产波波沙冲锋枪(年产量40万支),韩国的釜山船厂组装“鞍山”级驱逐舰(模块化部件由王小天提供),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工厂则负责坦克维修与翻新。
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经济绑定军事”。保护国企业从军工订单中获得暴利(利润率普遍达40%以上),进而主动游说本国政府支持王小天政策。更致命的是对敌国工业的渗透: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工厂中,35%的轴承供应商实际由王小天的资本控股;当战争爆发时,这些工厂只需更换模具即可转产坦克零件,而罢工威胁(如1944年通用汽车大罢工)则直接瘫痪美军装备供应链。
四、以战养战:占领区经济的掠夺性循环
王小天在占领区推行“三级经济掠夺体系”:
1. **直接征用**:对敌产(如英法在东南亚的种植园、美国在拉美的矿山)实行军管,产出100%归护国家军队支配;
2. **税收压榨**:对保护国征收“战争特别税”,税率高达收入的50%(如泰国1944年财政收入的48%用于支付护国军驻军费用);
3. **人力剥削**:强制征召占领区民众组成“劳动营”,从事修筑工事、运输物资等任务,每日口粮仅500克大米。
这套体系使护国军实现“战争成本转嫁”。至1945年,王小天对本土税收仅占军费的31%,其余69%来自占领区掠夺与国际融资。非洲战场甚至出现“盈利性作战”:攻占法属西非的铀矿后,王小天以每公斤1万美元价格向美国黑市出售铀矿石(用于曼哈顿计划),所得资金又用于开发新科技。
五、资本渗透:华尔街与克里姆林宫的隐秘同盟
王小天的终极经济武器,是对敌国内部资本集团的收买与操控。在美国,摩根财团、洛克菲勒集团等通过“美洲资源协调委员会”(王小天控制的秘密组织)获得占领区重建合同——例如,标准石油公司以成本价获得沙特油田50年开采权,条件是向王小天提供20亿美元战争贷款。这些资本集团进而游说国会议员反对对护国军采取强硬措施,形成“资本-政治”保护伞。
在苏联,王小天利用斯大林对远东失控的恐惧,以“经济援助”为饵植入债务陷阱。1944年《远东停战协议》中,王小天向苏联提供5亿美元贷款(年息12%),但偿付方式限定为西伯利亚的镍、铂矿产。此举使苏联工业命脉被王小天资本控制,至1945年,苏联远东地区73%的战略矿产经新华夏港口出口,实质沦为王小天工业体系的原料附庸。
结语:经济绞索如何勒断旧世界
王小天的战争经济策略,本质是将全球经济体系转化为武器。通过资源垄断、金融操控、产业链整合与资本渗透,王小天不仅解决了跨洲作战的后勤难题,更从内部瓦解了敌国的战争潜力。当美军士兵在佛罗里达滩头为缺少坦克零件而绝望时,底特律的工厂主们正数着王小天支付的黄金;当英国议会为财政破产争吵时,伦敦的银行家们却在庆祝王小天公债的分红。这种“全民皆兵、全资本皆兵”的战争模式,最终使王小天以最小的本土代价,撬动了整个旧世界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