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智能灯光逐渐变得明亮起来,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预热。全息投影屏上,星耀科技在星际探测领域的辉煌历程如电影般不断循环播放着。每一个画面都代表着公司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展示着他们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画面定格在“深海探测机器人突破万米深渊”的瞬间,整个会议室都被这一壮举所震撼。就在这时,负责新兴业务探索的赵主任突然从座位上站起身来,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急促,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一些重要的信息。
赵主任快步走到投影屏前,他的手指在空气中轻轻一点,屏幕上立刻弹出了一组动态的数据图表。这些图表清晰地展示了市场部近三个月对星际旅游行业的深入调研结果。
“张华,你看这里,”赵主任的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他指着图表上那条代表“游客需求”的曲线,只见这条曲线正以惊人的速度陡峭上升,“随着‘银河航线’和‘火星短途游’等产品的陆续上线,星际旅游的人次在本季度环比增长了整整 47%!”
接着,赵主任又展示了另一组数据,“在我们对 2000 名游客的访谈中发现,高达 83%的受访者表示对星际环境的安全问题存在担忧,而 69%的人则明确提出希望能够随时掌握自己所处区域的辐射强度以及陨石带的移动轨迹。”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迅速调出了一款设备雏形的 3d 模型。这个模型在投影屏上缓缓地旋转着,仿佛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随着模型的转动,其清晰的传感器接口和显示屏轮廓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
“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开发出一款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便携式星际环境监测仪,并且将其重量控制在 200 克以内,同时屏幕还支持触控操作,那么这将是一款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他继续说道,声音中透露出对这个项目的信心和热情。
接着,他强调了价格的重要性:“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要把价格压低到 3000 星际币以下。这个价位段恰好能够覆盖 80%的大众游客的消费能力,这意味着市场潜力巨大。保守估计,每年的销量可以达到 50 万台!”
坐在主位的张华原本身体微微后仰,显得有些放松。然而,当他听到这些话时,他的身体突然微微前倾,原本平静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就像被点燃的火焰一般。他抬手示意赵主任暂停演示,然后将目光转向了研发部的方向。
“这个想法确实击中了市场的痛点,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张华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李博士,研发团队需要认真评估一下,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储备,是否有能力攻克这个难题,啃下这块硬骨头?”
被点到名的李博士不慌不忙地推了推鼻梁上那副略显厚重的智能眼镜,随着他的动作,眼镜的镜片上立刻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这些参数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一般,让人眼花缭乱。
李博士凝视着这些参数,沉思片刻后,他缓缓站起身来,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白板前。他手中握着一支红色的激光笔,犹如一位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精准而果断地在“现有技术清单”上圈出了几个关键项。
“张华,这个方案完全可行。”李博士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他已经对这个方案进行了深思熟虑,“我们去年为星际科考队研发的‘深空探测仪x3’,其核心的辐射传感器和陨石轨迹预判算法已经非常成熟。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这款专业设备进行一些简化和优化。”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激光笔在白板上比划着,“我们可以砍掉一些冗余的功能,比如‘多频段光谱分析’和‘深层空间探测’等,只保留‘实时辐射值显示’、‘陨石带预警’以及‘氧气浓度监测’这三个核心功能。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设备的复杂度,还能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接着,李博士抬手在白板上写下了一串数字,“在硬件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将钛合金外壳换成高强度轻质塑料,这样既能保证设备的坚固性,又能减轻其重量。同时,将显示屏的分辨率从4K降到2K,虽然会对图像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可以显着降低生产成本,大约能降低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