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远关于货币政策的深入阐释,彻底打消了与会代表们最后的疑虑。
当然,这个疑虑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他不仅指出了可能出现的问题所在,更提供了坚实的解决路径和底气,这让所有人都对未来的经济运作有了清晰的认知。
这里面最开心的要属宇文卓。
他是财政税务厅的主要负责人,也是漩涡的中心位置。
对于泰安人民银行要再次增发二百多亿的华夏币,他的心里可没有底。
这要是导致华夏币的信用崩塌,购买能力下降,逐渐演变成一堆废纸的话,那他可就真成了千古罪人。
你说他不负责也好,还是没有也罢,总之这件事情问清楚是没有坏处的。
所以,他就是那个之前所担心的那一员。
可随着宋明远的解释,以及他从宋明远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的慌乱。
这一刻,他明白了。
自己是有多么的愚蠢、可笑。
宇文卓扪心自问,他跟了宋明远这么长时间,居然还没有了解透彻。
从最开始守卫泰安开始,没有人觉得他们会赢。
可结果呢?
事实胜于雄辩。
宋明远用自己的谋略战胜了强大的日军。
宇文卓愣神的时候,台上的宋明远也同时看向台下众人的面孔。
他身为上位者,此刻,他知道自己统一共识的目标已经达到。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走到了主席台的正中央位置,进行着最后的总结性发言。
“诸位!”
浑厚而充满磁性的声音再次响彻会场,所有人收起手中的钢笔和笔记本,挺直腰板,凝神静听。
“为期五天时间的第一届专区政府会议,到今天,所有议程已经全部进行完毕!”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每一张面孔。
“这五天时间,我们共同做出了许多必将载入史册的重大决策!”
“我们确立了高效、统一的组织架构,为未来的治理铺平了道路;”
“我们规划了以三大城市为核心、六大建设为支柱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的事业铸就了坚实的骨架;”
“我们立下教育普及、医疗覆盖的铮铮誓言,就要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它应有的灵魂与温度;”
“我们更以巨大的魄力和超前的眼光,通过了巨额财政预算,为我们将要实现的宏伟蓝图注入了最强大的动力!”
一连串的“我们”,将众人拉进到整个议程的参与当中。
这无异于是拉近了宋明远和众人之间的纽带。
他的声音逐渐高昂,充满了感染力:
“回首过去的一年时间,我们人民军从战火中走来,用鲜血和生命扞卫了脚下的土地;”
“展望已经到来的三九年,我们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里建设起一个宏伟的世界!
“前方的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
“打不倒我们的,也终究会使我们变得更强。我们会遇到技术瓶颈,会遇到原料的短缺,会遇到敌人的破坏,甚至会……”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大会堂的一众人都非常清楚,这里没说完的话指的是什么。
古人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们这些人不要求自己的重于泰山,也不能轻于鸿毛,只要求能够对得起百姓们的支持。
这才是应该用生命去守护的东西。
“但是——”
他刚才刻意停顿,话锋一转,加重了语气:
“我相信,任何的困难,都压不垮我们这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队伍!”
“任何的挑战,也阻挡不了我们追求富强、追求科技兴国的坚定步伐!”
“因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不是个别人的私利,而是我们整个专区,乃至整个华夏的复兴之路!”
“现在,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
宋明远说到这的时候,心情明显已经十分亢奋,他抬起手臂向前一挥,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我要求你们,在座的每一位负责人、每一位代表,将这次大会的精神和决议,原原本本地带回去!”
“带到你们各自的岗位上去!”
“我要你们,以最快的速度,将纸面上的规划,变成勘测的图纸,变成奠基的基石,变成课堂里的书声,变成工厂的轰鸣声!”
“我们要让所有人都动起来,让整个专区都变成一个大工地,一个大熔炉!”
最后,他用着最后的力气,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呼唤:
“为了工业强国!为了科技兴国!为了我们光辉灿烂的明天!”
“诸位!散会——!!!”
“啪啪啪啪!!!”
话音落下的一刹那,如山呼海啸般的掌声瞬间爆发,经久不息,回应着宋明远的号召,抒发着内心的激情与豪迈。
这掌声,是对过去五年成果的庆祝,更是对即将开始的伟大征程的壮行。
会议结束后,在宋明远安排下那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被其留了下来。
因为,有些事情需要单独进行交待清楚,这样才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谈论的时间很长,从会议结束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9时左右。
没有外人知道他们到底谈论着什么?
只知道谈话时间很长,且交谈的人数也有限,能够得到的信息就这么多。
与此同时。
鲁省政务厅所下辖的——破晓日报社,正在加班加点排版和编辑明天即将发行的专题报纸。
按照政务厅秘书长齐岩下发的通知,明天的报纸为专题报纸,将会全部用来报道第一届专区政府会议。
所以,日报社这群主编和编辑们便有的忙了。
最主要的是,齐岩说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保密要求。
破晓日报社现在单独属于一个编制部门,其单独拥有一个大院。
前面的办公楼是主编和编辑们的办公室,后面的院子则是印刷车间。
至于说住的地方,有单独的员工宿舍,不过可不在这里。
因为,这里实在太吵了。
报社主编换了好几任,大部分都是外放出去担任分社主编,只有少数几人升了上去。
现在的主编名字叫陈瀚,一个年近四十、戴着黑框眼镜。
此刻的他,正站在排版车间巨大的案台前,眉头紧锁,袖口位置沾着些许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