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官员们分列两旁,神色各异,却都透着一丝紧张。今日早朝,边疆战事与后宫相关事宜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户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边疆战事吃紧,粮草供应已然吃紧,国库开支也日益增大,还望陛下能想出应对之策。”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朕已命兵部尽快调配兵力,加强防御。至于粮草,各位爱卿可有良策?”众大臣面面相觑,一时无人应答。
这时,礼部侍郎站了出来,“陛下,如今长公主愿去和亲,此乃稳定边疆局势的良策。只是长公主身份尊贵,和亲之事需办得风光体面,这又需一笔不小的开支。”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大臣点头赞同,认为长公主和亲若能换来边疆和平,花费些钱财也是值得的;而有些大臣则面露难色,觉得国库本就紧张,此时再增加开支,恐会加重百姓负担。
吏部尚书上前一步,说道:“陛下,长公主和亲虽为良策,但在筹备嫁妆等事宜上,还需谨慎考量,切不可因追求风光而过度铺张。当下首要之事,是解决边疆粮草之急,稳固军心。”皇帝微微颔首,“吏部尚书所言极是。只是长公主远嫁他乡,朕也不能让她受了委屈。”
就在此时,一位御史大夫出列,神色严肃地说:“陛下,近日听闻后宫争斗不断,虽皇后娘娘竭力维持秩序,却仍时有风波。后宫不稳,恐影响朝堂安稳,还望陛下多加重视。”皇帝听闻,心中一凛,他一直忙于边疆战事,对后宫之事虽有所耳闻,但并未太过在意,如今经御史大夫提醒,才意识到后宫之乱可能带来的隐患。
皇帝沉吟片刻,说道:“后宫之事,朕向来交由皇后打理。只是如今看来,似乎有些失控。朕会找皇后详谈,让她务必加强管理。”然而,一旁的宰相却委婉进谏:“陛下,后宫之事虽由皇后主持,但也需陛下您偶尔加以关注,以示重视。如此一来,皇后处理事务时也能更有底气,后宫众人也会有所忌惮。”皇帝思索一番,觉得宰相所言有理,便说道:“爱卿所言甚是,朕会寻个合适时机,亲自过问后宫诸事。”
散朝之后,皇帝并未直接返回御书房,而是前往了凤仪宫。皇后正在宫中与几位宫女整理后宫的账目,见皇帝突然到来,赶忙起身行礼。皇帝看着皇后略显疲惫的面容,心中不禁有些愧疚,说道:“皇后,近日辛苦你了。朕今日在朝堂上,听闻了一些关于后宫的事。”皇后心中一紧,她猜到皇帝定是听闻了后宫争斗的消息,于是赶忙说道:“陛下,臣妾无能,未能将后宫打理好,让陛下操心了。”
皇帝摆了摆手,“此事也不能全怪你。后宫佳丽众多,人心复杂,管理起来实属不易。只是如今边疆战事紧张,朕不希望后宫再生事端,以免分散精力。你有何想法,不妨说来与朕听听。”皇后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妾认为,需对后宫众人加强训诫,申明宫规。对于那些肆意争斗、扰乱后宫秩序之人,定要严惩不贷。同时,也应多举办一些后宫活动,增进妃嫔之间的感情,营造和睦氛围。”
皇帝点头表示认可,“皇后所言极是。朕会让内务府全力配合你,所需之物,尽管开口。另外,你也可挑选几位贤良淑德的妃嫔,协助你管理后宫,如此也能减轻你的负担。”皇后感激涕零,“多谢陛下信任,臣妾定当不负陛下所托。”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妃嫔们也听闻了朝堂上关于长公主和亲以及皇帝关注后宫之事的传言。柔贵妃心中忧虑更甚,她深知,在这敏感时期,后宫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更大的波澜。她担心自己之前为三皇子谋划之事会被人抓住把柄,也担心此次后宫整顿会牵连到自己。
而淑妃和贤妃在得知皇帝对后宫争斗有所关注后,心中也开始忐忑不安。两人回想起之前为兰花争吵之事,害怕会因此受到皇后的严惩。贤妃忍不住对淑妃说:“姐姐,如今可如何是好?皇上既然已经知晓后宫争斗之事,皇后娘娘怕是不会轻易放过我们。”淑妃也一脸愁容,“唉,都怪我们一时冲动,这下可好,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另一边,长公主颜悦也在为和亲之事做着最后的准备。她深知,自己的和亲之举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与朝堂局势紧密相连。她希望自己的牺牲能够换来边疆的长久和平,让父皇和朝堂众臣能将更多精力放在国家的发展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上关于边疆战事的讨论愈发激烈,而后宫中皇后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整顿行动。一场朝堂与后宫之间微妙的联动,正悄然改变着宫中的局势,每个人都被卷入其中,命运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向着未知的方向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