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医河长路 > 第318章 《示教室的新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示教室的新人》

社区医院的示教室飘着消毒水与粉笔灰的混合味,顾承川的白大褂肘部磨得发亮,袖口还沾着上午给老人换药时的紫药水。实习生们围在诊疗床前,盯着他手中的超声报告,ct 坐标在屏幕上闪烁。

“心尖的位置,” 顾承川突然关掉投影,握住最前排实习生的手,按在自己左胸第三根肋骨下方,“不在这些冰冷的数字里,” 他的掌心老茧硌着对方手背,“在这儿,在患者看你的眼神里,在他抓住你手腕时,肌肉下意识的紧绷。”

实习生们愣住了。他们看见,顾承川的白大褂口袋里,半截枣核针的影子正投在讲台上,与三十年前他手绘的心脏图重叠 —— 那是用红笔在糙纸上画的,“心尖软肉” 区特意留了个缺口,像道未闭合的缝。

“王同学,” 顾承川转向另一个实习生,“上周给张大爷触诊,他躲了一下,你注意到了吗?” 男生慌忙翻笔记,却看见顾承川从白大褂最里层摸出枣核针,金属表面的 “稳” 字刻痕在灯光下清晰:“他躲的不是触诊,是你冰凉的手指。”

示教室的黑板上,“触诊三要素” 的标题下,顾承川用红笔补上:“掌心焐热 30 秒,眼神对视三秒,指腹停留时等心跳先回应。” 实习生们的笔记本沙沙作响,有人在 ct 坐标旁画了个小手印,有人写下 “枣核针的温度 = 36.5c”。

“来,试试这个,” 顾承川递出自己的旧听诊器,橡胶管连接处缠着蓝棉线 —— 那是镇沅患儿系的祈福结,“听心尖搏动时,” 他的声音放轻,“想象你在听雪水融化的声音,太急的话,雪会结冰。”

实习生小李把听诊器贴在诊疗床的模拟人上,顾承川突然按住他的手:“错了,” 他指向模拟人胸口的 “心尖” 区,“真正的心跳会躲,就像卓玛的儿子第一次见我时,把心尖藏在肋骨缝里。” 他的手指在模拟人胸前画了个圈,圈心比 ct 坐标偏左 0.5 毫米。

示教室的窗台上,摆着顾承川的药箱,最上层躺着三支枣核针:1998 年的旧针带着洪水的锈迹,2024 年的新针刻着患者的心跳线,还有一支是实习生们昨天送的,针尾系着红绳。“这些针,” 他敲了敲药箱,“比任何精密器械都珍贵,因为它们记得每个患者的温度。”

当夕阳漫进教室,实习生们的笔记本上,数据公式旁多了手绘的心脏图,每个 “心尖软肉” 区都标着 “顾氏间隙 0.3mm”,还有人画了个简笔手掌,掌心写着 “焐热再碰”。顾承川看着这些笔记,想起李建国在防汛帐篷里,用断针在他掌心画的第一个心脏。

“最后一课,” 他举起自己三十年前的手绘心脏图,纸页泛黄,红笔圈注的 “心尖留软” 却依然醒目,“记住,再精准的 ct,也照不出患者看见白大褂时,眼里的光。” 枣核针的影子正好落在图上的 “心尖” 位置,像个温暖的句号。

实习生小陈突然举起手机,展示他拍的示教室场景:顾承川的影子与手绘心脏图重叠,枣核针的光斑在他胸前跳动,像颗真正的心脏。“顾老师,” 他的声音带着笑意,“您的影子,就是最好的心尖坐标。”

暮色中的示教室,实习生们收拾笔记,发现顾承川的白大褂下摆,不知何时被他们的红笔蹭上了几个小圈 —— 那是他们模仿他画 “心尖软肉” 的标记。这些不完美的红圈,像星星般点缀在褪色的白大褂上,就像医学的未来,正从这些新人的笔记里,从顾承川的掌纹里,从枣核针的温度里,慢慢亮起。

最终,顾承川在示教室的留言本上写下:“心尖的软,是技术的起点,不是终点。” 他看着实习生们鱼贯而出,白大褂口袋里的枣核针轻轻发烫 —— 那是新人的手刚刚触碰过的温度,是医学传承中,永远不会冷却的、掌心的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