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医河长路 > 第332章 《训练室的晨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训练室的晨光》

备赛的第三个月,训练室的晨光总比闹钟早十分钟漫进窗棂。顾承川的白大褂挂在椅背上,第三颗纽扣依然空着,像在等待某个注定的缺口。李小南推门时,他正对着 3d 心脏模型调整触诊角度,晨光把影子拉长在墙上,像棵扎根的老槐树。

“手别僵,” 顾承川转身,握住李小南的手腕,指尖按在自己左胸第三根肋骨下方,“心尖的位置,” 他的掌心老茧硌着学生的指腹,“不在 ct 坐标上,在患者皱眉的瞬间,在肌肉绷紧的 0.1 秒前。” 李小南的手指下意识收紧,触到顾承川胸口的旧疤 —— 那是 2003 年非典时,为抢救患者被病床扶手刮伤的。

训练模型的 “心尖” 区,硅胶表面已留下深浅不一的指纹印。顾承川指着其中一道较深的凹痕:“这是我 2001 年练触诊时留的,” 他的拇指划过凹痕边缘,“现在你的指纹正叠在上面,像新枝桠攀着老树干。”

李小南的耳朵发热,想起第一次触诊时,手在模型上抖得像秋风中的树叶。顾承川没说话,直接把他的手按在自己胸口:“别怕,我的心跳比模型更准。” 那天清晨,训练室的空调还没开,顾承川的体温透过白大褂传来,像块焐热的鹅卵石。

“再来,” 顾承川松开手,退后半步,“想象你触诊的是镇沅那位总送青稞饼的阿婆,她吸气时心尖会往左下躲 0.3 毫米。” 李小南闭上眼睛,指尖在模型上轻轻游走,突然想起阿婆的手,粗糙却温暖,总在递饼时说:“顾医生的手,比我家的暖炉还热。”

沈星遥的青稞饼放在桌上,包装纸印着镇沅孩子的简笔画:两个穿白大褂的人,在一颗歪扭的心脏上缝着线,旁边写着 “给心脏缝阳光”。李小南盯着画里的针脚,发现和顾承川教他的 “呼吸缝” 角度完全一致。

“顾老师,” 他突然指着模型上的指纹印,“我的指纹比您的浅。” 顾承川却笑了,从口袋摸出枣核针,针尖在晨光里划出细痕:“当年李医生的指纹,比我的深三倍,” 他的声音轻得像针尾的颤动,“但最终,每个医者的指纹,都会在患者心里刻下自己的印记。”

训练室的钟摆敲了七下,李小南的触诊手法终于分毫不差。顾承川递过灭菌纱布,看见学生指尖的红印,突然想起 1998 年洪水,李建国教他缝合时,自己的手指也被断针磨出了血。“去洗把脸,” 他拍了拍李小南的肩,“下午教你调机械臂的‘震颤缓冲参数’。”

沈星遥的脚步声在走廊响起,青稞饼的麦香混着训练室的消毒水味,在空气里轻轻摇晃。李小南摸着模型上重叠的指纹,突然明白,这些深浅不一的印记,不是失误的证明,而是医者成长的年轮 —— 就像顾老师说的,真正的触诊,是让指尖记住每个生命的独特心跳,让掌心的温度,成为比任何仪器都精准的坐标。

当晨光完全铺满训练室,顾承川的白大褂纽扣缺口被阳光照亮,像个等待被填满的、温暖的洞。李小南知道,那个缺口永远不会被缝上,因为它是医者留给患者的、最柔软的接纳,是让每个心跳都能自由进出的、永不闭合的缝。

最终,他在训练日志上写下:“今日心尖坐标:顾老师的掌心温度 36.8c,我的指纹与他的旧印重叠 0.7 毫米。” 字迹被晨光晒得发亮,旁边贴着镇沅孩子的简笔画 —— 两个白大褂身影在心脏上忙碌,针脚间漏出的阳光,正照亮模型的 “心尖软肉” 区,像道永不熄灭的、属于医者的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