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这是惜月姐姐送我的。”
漆文珊举着手里巴掌大的漆盒给孙氏看。
“做工很精致,是南边大匠的手艺。”孙氏边看边点头
递回女儿,“好好收着。这北边可买不到这种妆盒。”
漆文珊接了过来,郑重地抱在怀里,脸上有小小的失落,“珍月惜月姐姐走了,都没人和我玩了。”
孙氏安慰道:“过两天等你去了书院,就能认识到更多同窗和朋友了。”
漆文珊脸上隐隐有些期待,“娘,惜月姐姐她们为什么会走,她们不是来找她们爹的吗?”
“也许她们觉得在庆元府生活会更开心。”
“可我觉得在落风镇生活也很开心啊。”
虽然此地不比家乡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风情。而且没有那么多恼人的事,家里清清静静的,她觉得很好。
而且叔叔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再也不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自怨自艾了。姑姑也不会一直呆在家里不出门了,这边没那么多男女大防,姑姑过得很开心。
还有最重要的是,她能经常见到爹!
爹隔个半月一月就能回来,还带她和弟弟到城外骑马,带她们打猎,看北地风光!
她喜欢现在的生活。她才不想搬走。
就是,落风镇没什么好吃的。
弟弟老抱怨街上没什么好吃的,烤肉也吃腻了。
要是多一些好吃的就好了。
管月娆也在考虑怎么把富人留住。
没有富人消费,落风镇的经济永远是小打小闹。
管月娆把一些人召在一起集思广益。
有沈嬷嬷,如意吉祥三个陪嫁来的,还有从京城送来的于秀、杨悦娥,还有本地土生土长的蔡春燕,有代表落风镇辖下村子的江杏花,还有在落风镇开铺的左氏。
管月娆问她们:“你们觉得落风镇还缺什么?”
江杏花,蔡春燕是眼看着落风镇从无到有,从街上半天不见一个人影到如今人来人往。
两人直感慨,“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落风镇,什么都有,要什么都买得到。”
她俩觉得落风镇如今不缺什么。
左氏开过铺子,也去乐平县进过货,努力想着乐平县都有什么,“铺子,食肆,客栈,学堂……”
在她眼里落风镇不比乐平县差,如今这些都有,她就喜欢呆在落风镇。
“我老婆子觉得落风镇也不缺什么。”
如今要买什么都有,处处便利。比一年前的落风镇一个天一个地。
她很满足。
于秀、杨悦娥从京城效外庄子上过来,想着京城和这一路到过的城池都有什么不同……
落风镇的城墙修得又高又好。别的城池还没有这样的城墙呢。
“别的地方还没有咱落风镇便利呢。住在城里的百姓到地里打理庄稼,还有车接车送,再找不出一个地方这样的了。”
管月娆抚额,“你们再想想。”
找她们来不是为了夸落风镇的。
其实管月娆也觉得如今的落风镇比她来时好太多了,缺什么都买得到,张良往乐平县那边去的次数都少了,不像之前跑一趟买物资要去七八天。
再有可能她有外挂,缺什么系统商城大多都能买到,也不觉得生活有什么不便。
要不找孙氏那些军眷来聊一聊?
沈嬷嬷和如意吉祥是清楚小姐此番把她们招来的用意的,开始建言献策……
“落风镇没什么消遣的地方。”
一个春风楼远远不够。
京城有钱有闲的人家,消遣玩乐的地方很多,戏楼戏苑看戏,茶肆听说书,街上看杂耍,游湖游园,爬山逛庙会上香礼佛……
管月娆手按在太阳穴上。
她去哪弄这些东西出来。
“小姐,街上卖吃的还是太少。我昨天想去街上给两位小公子买些糕点都买不着。”
如意最喜欢两个孩子,现在两个孩子会走路会叫人,她得了月钱都存起来,就想花在两个孩子身上。
听说街上又开了许多铺子,便想出去给两个孩子买些糕点,结果走遍了几条大街,都没看见一间糕点铺。
“对对,现在城里人也多了,怎能没糕点铺呢!”沈嬷嬷直拍大腿。
杨悦娥、于秀、左氏也眼睛一亮。
是啊,现在她们手里也有点小钱了,也想给家人买些好吃的。
江杏花听到沈嬷嬷细数京城糕点铺都有什么好吃的糕点,口水直咽。
她家原来饭都吃不饱,哪里想到吃什么精贵的糕点。
可现在不同了,她和大哥在留园当差,每月都有不少的工钱。家里爹娘他们给世子妃当长工,二哥和妹妹在作坊做工,每月也有固定的工钱。
家里那几亩地跟着世子妃的法子种,粮食也比别人多收几斗。
家里如今也存了一些钱。爹娘走亲戚,要是拎一些糕点可体面了!
“我还没吃过糕点呢!”越说口水越往外淌。
“小姐,张良前些天不是从乐平县买了几个厨子回来吗,让她们试着做一做。”
沈嬷嬷想起张良从乐平县买回来的下人。有几个极善厨艺,做的饭菜小姐都夸。
而她吃多了京城的点心,京城管府做的糕点也很好吃,到时她试着回忆回忆,没准能让她们做出来。
如意吉祥纷纷跟着回忆都吃过什么糕点……
越发把江杏花,蔡春燕等人的口水勾出来。
见大伙讨论热烈,管月娆笑了,还真是要集思广益。先前她都没想到要开糕点铺。
如今主街她还留了几个铺子,各种糕点她也吃过不少,至于怎么做能不能做出来,让人多试几遍没准就成了。
等人走后,她从系统商城里买了十几二十种糕点,都是大朔没见过的。又搜了一遍,没找到相关的图书。
“统子,怎么没有制作糕点的图书?”
系统:“等宿主多去几个位面,多做一些任务,没准就有了。”
管月娆也不好骂它,只贱兮兮地说道:“哎呀,这段时间我几个铺子可是赚了不少,有钱也没地方花啊,难受。”
系统翻了个白眼,闭麦了。
管月娆又去了一趟港下村位面。
如今的港下村,今非昔比。因为有皇帝亲下命令在此地建一个晒盐场,涌江府便直接在此地建了一个盐署派了官员来。
奉春县知县郑谨也派了官吏和差役来协助管理。
郑知县就差跑到上官面前请准自己能直接来此地办公了。
影音馆的影视节目日夜撩拨着他。他现在一到休沐就往港下村跑,平时也找借口说来视查官场工作,就恨不得长在这里。
如此,有了盐场,要给盐工盖房子住,要给相关官员和差役盖房子住,年前皇上和太后也来了,虽然现在回京了,但走的时候还说以后还会来。
知府和郑知县便商量着在此地盖起行宫。
因着神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跑来看神迹,跑来交易开帐户,看影视,百姓和商人纷拥而至,还有好多人听说仙女庙灵验,大老远跑来上香。
如今港下村附近的地全被官府征用盖房子了。
又因为沿海各村各镇都跑来卖海货,又建起了码头。
陆地上车来车往,海里各种船也往码头划来,挤得码头没地方停靠,以至码头越建越大。码头各种仓库铺子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管月娆只不过想来港下村看看能不能让人帮忙买一些当地的糕点,再看看能不能花钱买一些方子,结果来了一趟,惊呆了。
这是港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