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玄幻魔法 > 竹杖奇缘录 > 第120章 易教弟子遍天下,悬壶济世传美名(教传天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0章 易教弟子遍天下,悬壶济世传美名(教传天下)

昆仑界的三月,桃花始盛。

蔡佳轩负手立于易教总坛前的望仙石旁,看弟子们背着药篓、持着竹杖,三三两两从石阶上鱼贯而下。春风拂过,将他们青衫上的云纹暗绣吹得灵动欲飞,恰似一群振翅欲翔的仙鹤。

“表哥师父,我带一队去青州。”黄豆豆走到他身旁,语气里透着几分雀跃与坚定。她是蔡佳轩表妹的转世,生得一双杏眼,笑起来时眼角微微上挑,煞是灵动。此刻,她腰间悬着的药囊随着身体轻晃,发出细碎的声响,那是她平日里采集的各种草药。

蔡佳轩点头,目光在她身上停留片刻:“昆仑界青州近日有瘟疫,你此去切记谨慎。若遇难处,可持此符纸传讯于我。”说着,他将一张画着玄妙符文的纸笺递给黄豆豆。

黄豆豆郑重接过,收入袖中,而后对着蔡佳轩福了福身,转身招呼起自己队中的弟子。这一队共有五人,皆是年轻弟子,眼中透着对济世之行的期待与憧憬。

山下,有一村落名曰“望仙村”,因靠近昆仑,村民们对修仙者多有敬畏。此刻,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村民正围坐在一起,议论着易教弟子下山之事。

“听说易教的弟子们都会仙术,能治百病呢。”一个中年妇人满脸期待地说道。

“那是自然,我前些日子在山上见过他们,一个个都仙风道骨的。”一个猎户模样的男子接过话茬,“我还听说,他们的大弟子黄豆豆姑娘,是昆仑上仙的表妹转世,本事可大了。”

正说着,黄豆豆一队人已来到村口。村民们见状,纷纷起身,脸上带着些许拘谨与好奇。

黄豆豆微笑着走上前,对着众人福了福身:“诸位乡亲,我等乃易教弟子,此番下山,是为悬壶济世。若有身体不适或遇邪祟之事,皆可告知我等。”

她的声音清脆如银铃,落在村民们耳中,只觉说不出的亲切。当下便有一个老汉颤巍巍地走上前:“姑娘,我家小孙子不知怎的,连日来高烧不退,吃药也不见好,您能否去看看?”

黄豆豆闻言,忙道:“老伯莫急,我这便随您去。”说罢,示意其他弟子在村口稍作停留,自己则跟着老汉往村里走去。

老汉家住在村西头,是一间简陋的土坯房。一进门,便听见屋内传来孩童的咳嗽声,夹杂着妇人的抽泣声。黄豆豆快步走进里屋,只见床上躺着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小脸烧得通红,眉头紧皱,显然十分难受。

“让我看看。”黄豆豆轻声说道,伸手轻轻按在孩童的手腕上,细细诊脉。片刻后,她眉头微蹙,又翻开孩童的眼皮看了看,而后从药囊中取出一根银针,在火上烤了烤,找准穴位,轻轻刺入。

孩童吃痛,轻轻哼了一声,却在银针刺入后不久,脸上的潮红渐渐退去,呼吸也变得平稳了些。妇人见状,忙跪下致谢:“多谢仙姑,多谢仙姑救了我家孩子。”

黄豆豆连忙将妇人扶起:“大姐莫要多礼,此乃我等份内之事。这孩子是受了风寒,又染了些邪毒,我已用银针为他泄了毒,再服几副药便可痊愈。”说罢,她取出一张药方,递给老汉,“老伯可按此方去镇上抓药,每日煎服两次,三日后便可好转。”

老汉接过药方,眼中满是感激:“仙姑大恩,我等没齿难忘。”

黄豆豆笑着摆了摆手,走出屋子。此时,屋外已聚集了不少村民,见她出来,纷纷围上前,诉说着自己或家人的病痛。黄豆豆一一耐心倾听,为他们诊脉、开方,遇到病情较重的,便让弟子随他们回家,亲自上门治疗。

与此同时,其他几队弟子也在不同的地方忙碌着。在扬州,一队弟子遇到了一个被妖邪缠身的书生。那书生面色苍白,眼神呆滞,整日里胡言乱语,家人请了不少道士和尚,都未能治好。易教弟子仔细查探后,发现是一只附身在古画上的精怪作祟。他们摆下法阵,引精怪现形,而后以竹杖击之,终将精怪收服,书生也随之恢复了正常。

在荆州,一队弟子遇到了一场严重的水灾。洪水冲垮了房屋,淹没了农田,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弟子们见状,纷纷施展法术,筑起堤坝,阻挡洪水;又帮助百姓搭建临时住所,发放食物和药品。一位擅长医术的弟子还亲自到各个帐篷中,为受伤的百姓治疗伤口,传授防疫知识。

在幽州,一队弟子遇到了一个被贪婪之心蒙蔽的富人。那富人平日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却在自己身患重病时,妄图用钱财收买易教弟子为他治疗。弟子们并未被钱财所动,而是耐心地劝导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起初,富人并不以为然,甚至对弟子们恶语相向。但弟子们并未放弃,他们每日都来为他诊病,同时给他讲述一些因果报应的故事。渐渐地,富人的内心开始发生变化,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并表示今后一定痛改前非,造福百姓。

时光荏苒,春去秋来。易教弟子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所到之处,百姓们无不夹道欢迎,感恩戴德。黄豆豆作为大弟子,更是以身作则,带领弟子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了一桩又一桩难题。她的善良、智慧和勇气,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

这一日,黄豆豆一队人来到了一个名为“清泉村”的地方。刚到村口,便听见一阵喧闹声。走上前一看,只见一群村民正围着一个道士,吵吵嚷嚷的。

“你这道士,分明是个骗子,说什么能驱邪,收了我们的钱,却一点用都没有!”一个壮汉怒声说道。

“就是,我家婆娘的病非但没好,反而更重了!”一个中年男子也气愤地说道。

那道士满脸通红,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显然是理亏。

黄豆豆见状,走上前去,说道:“诸位乡亲,且听我一言。我等乃易教弟子,若有难处,不妨说与我等听听,我等定当尽力相助。”

村民们见黄豆豆等人衣着整洁,气质不凡,不似那道士般獐头鼠目,便纷纷将目光投向她。那壮汉说道:“姑娘,我们村最近不知怎的,老是有邪祟作祟,村民们不是生病,就是家中财物莫名丢失。请了好几个道士和尚来,都不管用,还花了不少钱。你看这可如何是好?”

黄豆豆闻言,眉头微皱:“可有见到那邪祟的模样?”

“没看清,只知道它来无影去无踪,十分可怕。”一个老人颤抖着说道。

黄豆豆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等先去村里看看,了解一下情况,再做打算。”

村民们纷纷点头,带着黄豆豆等人走进村子。村子里一片萧条景象,不少房屋门窗紧闭,路上行人稀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黄豆豆带着弟子们来到几个生病的村民家中,为他们诊脉。诊完脉后,她发现这些村民的脉象都有些异常,似乎被某种邪祟之气所侵扰。她又仔细查看了村子的地形,发现村子后方有一片树林,树林中隐隐有一股不祥的气息传来。

“看来那邪祟就在那片树林中。”黄豆豆对身边的弟子说道,“你们在此守护村民,我去树林中查探一番。”

弟子们纷纷点头,叮嘱黄豆豆小心。黄豆豆微微一笑,手持竹杖,朝着树林走去。

走进树林,只见树木高大茂密,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黄豆豆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着,忽然,她感觉一阵阴风袭来,身上不禁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她警惕地环顾四周,只见一个黑影在树林中快速闪过。

黄豆豆心中一凛,急忙追了上去。那黑影跑得极快,黄豆豆追了好一会儿,才在树林深处的一个山洞口停了下来。她定睛一看,只见那黑影竟是一只体型巨大的狐狸,浑身毛发呈黑色,眼中闪烁着诡异的红光。

“原来是一只狐妖。”黄豆豆暗自说道,“看你这般模样,定是在此修炼成精,却为何要出来祸害百姓?”

那狐妖见黄豆豆追来,非但不害怕,反而冷笑一声:“小丫头,你以为你能奈我何?我在此修炼多年,岂是你能对付的?”

黄豆豆并未被狐妖的话吓倒,她手持竹杖,摆开架势:“妖邪作祟,天理难容。今日我便要替天行道,收服你这只狐妖!”

说罢,黄豆豆率先出手,竹杖如闪电般向狐妖劈去。狐妖轻松躲过,而后纵身一跃,向黄豆豆扑来。黄豆豆侧身一闪,竹杖横扫,击中狐妖的后腿。狐妖吃痛,发出一声惨叫,而后转身欲逃。

黄豆豆岂能让它逃走,急忙追了上去。追了一段路后,狐妖突然钻进了一个山洞。黄豆豆毫不犹豫地跟着钻进山洞,只见山洞内宽敞明亮,中间有一个石台,石台上摆放着一些瓶瓶罐罐,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原来你在此炼制邪药,难怪村民们会被邪祟之气侵扰。”黄豆豆怒声说道,“今日我不仅要收服你,还要捣毁你的邪药!”

狐妖见黄豆豆识破了自己的阴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既然你找死,那我就成全你!”说罢,它口中念念有词,只见山洞内突然涌出大量的黑雾,黑雾中传来阵阵鬼哭狼嚎之声,令人毛骨悚然。

黄豆豆临危不乱,她从怀中取出一张符纸,口中默念咒语,符纸瞬间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光芒。光芒所到之处,黑雾纷纷消散,鬼哭狼嚎之声也渐渐消失。

狐妖见黑雾被破,心中大骇,转身欲逃。黄豆豆岂能让它再次逃脱,她挥动竹杖,一道剑气从杖头射出,击中狐妖的背部。狐妖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化作一团黑烟消失不见,只留下一颗晶莹剔透的内丹。

黄豆豆走上前去,捡起内丹,说道:“念你修炼不易,今日便饶你一命。若再敢出来祸害百姓,定不轻饶!”说罢,她将内丹收好,走出山洞。

回到村子里,黄豆豆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村民们,并将狐妖炼制的邪药全部销毁。村民们得知真相后,纷纷对黄豆豆等人表示感谢。从此,清泉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

随着时间的推移,易教的名声越来越大,弟子们的足迹遍布天下。他们悬壶济世,除妖降魔,为百姓们解决了无数的难题,成为了百姓们心中的救星。而黄豆豆作为大弟子,也在一次次的济世之行中不断成长,她的医术越来越精湛,修为越来越高深,成为了易教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这一日,蔡佳轩站在昆仑界的高处,俯瞰着天下苍生。只见九州大地上,易教弟子们身着青衫,奔波于各地,如同一道道清流,滋润着干涸的土地。他欣慰地笑了,知道易教的宗旨正在被弟子们发扬光大,济世救人的精神正在代代相传。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昆仑界上,将易教的总坛染成了一片金黄。远处,传来弟子们归来的脚步声,那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诉说着易教弟子们悬壶济世的决心和信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