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洪承畴被困得几近绝望,看着麾下近十万将士。

若继续顽抗,只会全军覆没。

而清军仅是围而不攻,令人憋闷不已。

缺水少粮,无任何补给。

硬撑十日后,清军开始投以食物饮水。

清军喊话:“投降免死。”

“明朝已亡,终将归于大清。”

“归降我军,赐予厚禄。”

每日如此重复,食物饮水虽有供应,但从不充足。

仍有大批将士忍饥挨渴,*乱渐起。

他们不怕战死沙场,却畏惧在这荒郊野外活活饿毙。

眼见军心动摇,哗变一触即发。

“投降吧。”洪承畴环顾诸将,终于开口。

众将皆低头默许,唯有曹变蛟昂首不屈。

他从未沾染清军给予的食物饮水。

洪承畴叹息道:“或许大明气数已尽,有祖大寿之辈,难以守住。”

随即,他率领愿意归降之人离开隐匿之地,放下兵器,如俘虏般离开。

“洪承畴,我耻于与你同朝!”曹变蛟怒吼,却无法扭转结局。

近十万大军,存活者不过十之一二。

曹变蛟带领余部跃马扬鞭,奋勇冲锋。

宁死不降,哪怕葬身敌手。

曹变蛟本以为两千人因人数少而侥幸突围,殊不知山坳狭窄,战马无法施展,他们只能弃马步行。很快,清军大队人马逼近,为首的将领虽面目模糊,却统领着三万精锐,步步紧逼。

在这狭隘之地,饥饿多日的曹变蛟深知难以抵挡。即便内心尚存一丝意志,身体却早已疲惫不堪。然而,这坚持换来的不是生路,而是更强大的敌人。

曹变蛟止步,环视身旁的两千士卒,沉声问:“谁愿降?”他手中长刀已蓄势待发,只要有人开口投降,便要斩下首级。然而,回应他的是一片令他动容的誓言。

“将军,我辈岂如洪承畴那般懦弱!”

“宁死不屈,唯有拼杀到底!”

“拼杀!拼杀!拼杀!”

曹变蛟深受鼓舞,高呼:“今日若能脱险,诸位便是我生死与共的兄弟!”话音未落,豪格率部赶到。

尽管兵力悬殊,豪格并未贸然进攻,毕竟他会讲汉语。他高声劝降:“明军诸将,何必苦撑,速降可免一死。”其后三万大军虎视眈眈,火铳、弓箭、铁骑齐备,这场战斗仿佛胜负已定。

曹变蛟转身面对士卒,挥手指向前方,振臂大喊:“万胜!”

“万胜!”士卒齐声呼应,气势如虹。

豪格皱眉冷哼:“既如此执迷不悟,带回也是累赘。”随即,火铳营准备射击。

就在此时,赵掌司驻足,侧耳倾听远处的喊杀声。胡思明低语:“这般声响,必是我大明将士的呐喊。”

“撤回去向太子禀报?”赵掌司面对这般阵势,毫无经验,下意识地询问身旁的胡思明。

“先探探情况。”胡思明神色从容,带领手下悄然接近。

刚靠近,便瞧见隐藏的明军与端铳的清军。

赵掌司目睹此景,激动道:“赶紧去救他们吧。”

“赵大人,镇定!”胡思明低喝一声。

此刻赵掌司才注意到,清军人数上万,而己方不过五千余人。

更糟的是,这边的明军已是疲惫不堪,根本无力抵抗。

“可是……”赵掌司欲言又止。

随即,胡思明笑道:“并非全然无望。”

“小凳子!”他唤了一声。

立刻,一名瘦小的少年出现在两人面前。

“大人。”

“快马赶回禀告太子当前状况。”胡思明说道。

“遵命!”

话毕,小凳子迅速离去。

“赵掌司,率五百人绕至另一侧,见我挥旗,立即开火!”胡思明下令。

“好!”赵掌司兴奋应答。

“稍等,若见我们撤离,切勿恋战,即刻转身离开,明白了吗?”

赵掌司点头:“明白。”

------------

豪格早已按捺不住,不愿再与曹变蛟纠缠。

直截了当地命令:“开火!”

曹变蛟并非不知死活,毕竟也是血肉之躯,挨铳便会丧命。

他们无所畏惧,只盼在倒下前能多杀些敌军。

然而,清军显然无意给予他们这样的机会。

就在清军射击后,忽然,两侧高地传来铳声。

并且,目标正是清军亡国!

豪格尚未弄清状况,肩上已被击中一铳。

“混账明军!”豪格怒不可遏。

意识到遭遇埋伏,他环顾四周,却怎么也找不到敌人所在。

火铳营的清兵被突如其来的密集枪声惊得一愣,莫非是明军的增援到了?

抱着这个念头,清兵们急忙寻找掩护。

他们隐藏身形,搜寻着明军增援的踪迹。

曹变蛟听见四周枪声大作,心中狂喜!

“是援军!是太子!太子来救咱们了!兄弟们,别放弃,再撑一会儿,快跑!”曹变蛟喊道。

他们并未贸然站起来冲锋,曹变蛟向来是个脚踏实地的人。

若需冲锋,他绝不会迟疑。但眼下所谓的援军在高处用火铳射击,并未明确示意他们起身一同出击。

也许,这支援军人数不多。

而且从战局考虑,倘若这些援军意识到救援他们可能导致自身陷入险境,定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他们。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曹变蛟唯一的办法就是逃跑,抓紧时间跑,头也不回地跑。

胡思明见曹变蛟反应迅速,投去赞许的目光。

“分批撤退,每批一百人!”胡思明下令。

战争的冷酷在于,有些牺牲不可避免。

比如救曹变蛟,他们原本只有千人。

这一千人,如何抵挡得住豪格的三万大军?

但他们也有优势,简单说就是他们在暗处。

上万支火铳也好,上千支火铳也罢。

当枪声响起时,谁也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多少武器。

豪格第一时间让部下隐蔽,这是正确的选择,况且他还挨了一枪。

所以,胡思明这边的火力不能停止。

一旦他们突然集体撤离,枪声骤停。

那么,豪格可能会立刻察觉到异样。

因此,他们可以撤退,但不能马上全部离开。

分批撤离,争取在清军发现前带走大部分人员,这就是他们的目标。

胡思明不是第一批撤离的人,相反,他留在了最后一拨。

赵掌司见胡思明没走,他也留了下来。

即便胡思明已经用令旗示意他先行撤退。

两人距离太远,除了令旗无法沟通。

赵掌司执意不走,他也无计可施。

曹变蛟等人已奔出数公里,两侧残部各剩百余人。终于,胡思明缓缓起身。

“撤退!”

赵掌司那边听见后,也高呼:“撤退!”

于是两方皆迅速撤退。

就在他们起身之时,也被豪格瞧见了。

恰巧,赵掌司与豪格目光短暂交汇。

赵掌司只觉对方的脸貌实在令人作呕。

至于这张脸属于何人,他并不知晓。

自太原府逃出的清军众多,且当时夜色正浓。

逃亡者是皇太极之子抑或普通清兵,赵掌司无从得知。

对方伤势如何,更是不得而知。

然而,当豪格见到赵掌司面容时,先是一怔。

随即,怒火在心底剧烈燃烧。

“是他!就是他!!怎么会在此处!!!”

豪格全然不顾自身伤痛,手持火铳追逐赵掌司。

身后的清军见状,紧随其后。

清军追击也是赵掌司与胡思明预料之事。

二人汇合后,胡思明忍不住埋怨:“为何不随第一批撤离?”

“你不是也没随第一批吗?”

“我是营中把总,应居后撤。”胡思明言辞坚定。

“若亡国后地位高于你,更该殿后。”赵掌司回应。

虽有埋怨,胡思明眼中再次流露赞赏。

他笑道:“你若真比我位高,记住此时须逃离,你存则我们有望。”

但赵掌司摇头说道:“你也好,我亦然,同为一脉。太子乃大明真正希望,不论如何,都需护太子周全,他存则国存。”

两人就此达成共识,再无异议。

“清军即将追至,现下该如何?”此刻赵掌司显得格外认真。

“任他们追,照当前局势,我方已然撤退殆尽,被救明军应已脱险,小凳子定已将情况告知太子,前方必有埋伏,走吧。”

这便是胡思明与朱慈烺之间的默契。

两人虽关系疏远,地位悬殊。

从最初的并肩作战至今,朱慈烺的每一场战役,胡思明都未曾错过。

因此,朱慈烺接下来的行动,胡思明大致心中有数。

身后的清军依旧紧追不舍,而且速度似乎越来越快。

这让胡思明感到疑惑,那位清军统领为何如此拼命?

还没等人反应过来,身后便传来火铳的轰鸣声。

“别停,别回头,只管跑!”胡思明喊道。

赵掌司瞥了一眼身后,随即紧跟胡思明,全力狂奔。

------------

在一处崎岖的山地间,朱慈烺正专注地摆弄一只酒坛。

自他们离开京城起,这只酒坛便一直被他反复研究。

无人知晓朱慈烺究竟在搞什么名堂。

张琦朝与孙传庭站在朱慈烺身旁,看他往坛中加入亡国、硫磺、硝石,甚至还有烧酒。

亡国在汉代已有记载,亡国则在唐代广泛运用。

然而直至今日,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依然未见踪影。

如今系统陷入沉睡,火铳与火炮也无处可改进。

若想增强天雄军战力,那制作工艺最简易的,或许是土制亡国。

朱慈烺拥有硝石与硫磺,完全可以自制亡国。

尽管他不清楚土制亡国的具体配方,但无外乎是亡国比例调配及密封方式的问题。

可惜迄今为止,多数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望着手中酒坛,里面盛满亡国和石灰。

这坛子不大,刚好能单手持握。

这样制成的亡国,可随手投掷。

此前不论如何调整配比,都无法使其亡国。

不过现在,朱慈烺找到了解决之道。

有了烧酒的帮助,不仅可以制作棉线引信,还能更有效地封存酒坛。

他手中的这件,正是成品。

“这一战,我们未必能胜。”朱慈烺说道。

孙传庭和张琦朝静静立于朱慈烺身旁,没有言语,因为朱慈烺所言句句属实。

一万五千人对抗三十万人,几乎毫无胜机。

“除非,我手中的这东西能奏效。”朱慈烺补充道。

孙传庭接过那个酒坛,仔细端详着,心中满是疑问。他不明白,这么个普通的东西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殿下,您为何确信手中之物真能产生如此威力?”他忍不住问道。

朱慈烺坦然回答:“我也无法确定,不过是试着去做罢了。”

没有系统指引,仅凭记忆中的历史片段,要造出这种东西谈何容易。

他只能一步步摸索,但若真能成功,别说天雄军,整个大明都将因此获益匪浅。

“试一下吧。”朱慈烺将土制的装置放置远处,点燃引线后迅速撤离。

其实他对这次试验并不抱太大期待,即便提炼过的烈酒终究不是燃油。

由于引线较长,等他退到孙传庭和张琦朝身旁时,那装置仍在燃烧。

旁边的侍卫已忍不住打起哈欠,日头渐高,众人皆感疲惫。

轰——

忽然间,一声巨响打破了寂静。

正打瞌睡的士卒被惊得差点摔倒,睡意顿时烟消云散。

酒坛亡国开来,碎片向四周飞散,其中一片险些擦伤朱慈烺的脸。

朱慈烺还没来得及反应,脸颊便渗出血来。

孙传庭连忙护住头盔,趴倒在地。

张琦朝则谨慎地挡在朱慈烺身前,以防突发状况。

这巨响震天动地,如同晴空霹雳,让所有人闻声而至。

他们都知晓,这里是朱慈烺所在之处,而他是万万不可有失之人。

天雄军迅速封锁现场,所有人都紧张注视着这位青年,唯恐他遭遇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