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 > 第621章 哪能过河拆桥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九八九年一月下旬的兴州城,空气里还凝着未散的寒意。小麦电子集团的厂区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流水线不停运转,工人们埋头组装,一台台崭新的彩电正被打包装箱,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徐大志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繁忙的运输车辆,眉头却越皱越紧。

他手里捏着一份刚收到的内部消息——京都微电子研究所的倪教授和黄教授,前段时间秘密送来一批集成电路板,说是能改良现有显像管,搞出画质更清晰、成本更低的新款彩电。这事儿本来只有他和几位核心技术人员知道,可不知怎么,似乎走漏了风声。

三鑫集团那边最近动作频频,岛国几个元器件供应商也突然变得含糊其辞,原本谈好的长期供应合作,又开始有了一拖再拖的发货迹象。

“颂下电子那边……是不是也插了一脚?”徐大志喃喃自语,转身走到办公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想起上次去岛国考察,颂下电子那个课长笑眯眯地劝他:“徐桑,和三鑫集团合作,技术共享,市场共赢,那再跟我们颂下集团合作有何不可呢?三鑫集团很多电子技术,都是我们颂下集团和嗦呢集团提供的,那不如直接跟我们颂下集团合作,何必还去绕三鑫集团这道弯,让他们得利呢?”

徐大志当时就回绝了,做人总得讲诚信,哪能过河拆桥呢。何况他不想长期受制于人,更不想让小麦集团变成别人棋盘上的棋子。

可现在,他感觉有一张看不见的网,正悄悄朝小麦集团罩下来。

行业的冬天要来了。他知道,接下来绝不是小打小闹的价格战,而是你死我活的淘汰赛。大鱼吃小鱼,小鱼连虾米都没得吃——最后能活下来的,只会是那几个巨头。

徐大志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他喜欢挑战,越难的事,他越来劲。

“杨云南!”他朝外面喊了一声。

年轻的小助理立刻推门进来:“徐董,您找我?”

“去,把秦翔厂长、齐副厂长、濮真豪厂长,还有丁霞助理都叫来。马上到我办公室来开会。”

“好的,徐董!”杨云南转身就跑,脚步声在走廊里清脆回响。

不到二十分钟,几个人陆续赶到了徐大志的办公室。暖气开得足,濮真豪一进门就脱了外套,笑呵呵地问:“徐董,是不是新品试制有进展了?倪教授他们那边又来新方案了?”

徐大志没接话,只是示意大家先坐。

丁霞心思细,一眼就看出徐大志脸色不对,悄悄碰了碰濮真豪的胳膊,让他别咋呼。

齐子健是负责生产的副厂长,年纪稍轻,做事一向稳当。他轻声问:“徐董,是出什么事了吗?”

徐大志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今天叫大家来,是给你们泼泼冷水的。”他语气凝重,“不是打击士气,是咱得看清形势——咱们小麦电子,现在被行业内的人盯上了。”

办公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徐大志把三鑫集团的动向、颂下电子集团可能施压、岛国元器件供应紧张这些事一一摊开来讲。每说一句,几个人的脸色就沉一分。

“行业要洗牌了,”徐大志最后说,“接下来,不是咱们想不想争,是不得不争。争不过,就是死路一条。”

濮真豪忍不住插话:“徐董,咱们现在销量不错啊,新款试制也顺利,怎么突然就……”

“顺利?”徐大志打断他,“你真觉得人家会眼睁睁看我们做起来?长红那边已经放风要全面降价了,其他几大家肯定跟进。我们呢?我们成本压得住吗?”

一直没说话的秦翔点了点头:“徐董说得对。真到价格战那天,没成本优势,再好的技术也撑不住。”

齐子健苦笑了一下:“理是这么个理……可降低成本,哪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咱们现在的人工、物料、损耗,已经控得很紧了。”

他在兴州电子厂干了十几年车间主任,从来没觉得生产管理这么难熬。来了小麦集团之后,产能压力、技术更新压力、现在又加上成本压力,他晚上睡觉都在算流程、排工序。

徐大志当然知道不容易。

但他更清楚,不逼自己一把,就只有等别人来逼死你。

他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声音斩钉截铁:

“我不逼你们立马拿出办法。给你们一个星期时间,下周一这个时候,我要看到一份成本削减方案。”

几个人同时抬起头,眼神里全是惊讶。

“计划削减多少呢?”丁霞下意识地问。

“生产成本,最终要降低百分之三十。”

“百分之三十!?”濮真豪几乎跳起来,“徐董,这……这不可能啊!这得换设备、改流程、重新谈供应商,还可能得精简……”

徐大志没让他说下去。

“没有什么不可能。”他目光如刀,“要么做到,要么淘汰。你们选。”

办公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暖气片发出轻微的嗡鸣。

窗外,又一辆大货车满载着彩电缓缓驶出工厂。而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如果过不了这一关,这样繁忙的景象,时间一长,恐怕再也见不到了。

徐大志环视一圈,最后缓下语气:

“别觉得我是在为难你们。我是在救咱们大家自己,救整个小麦电子集团。”

他走到齐子健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齐,你在电子厂干了这么多年,什么样的苦没吃过?这一次,咱们一起啃下这块硬骨头。”

齐子健深吸一口气,终于重重点了下头。

“不要觉得难,倪教授和黄教授提供过来的电子产品,要加强保密和开发新品试制,这是我们降低成本,实现30%的唯一保障,要相信只有打破国外电子科技产品的壁垒,把电子元件全面国产化提上日程,这条路虽然曲折艰辛,但值得我们去努力的!”

众人听了,这才点了点头,觉得可行性的程度高了起来。

会议结束,几个人心事重重地离开办公室。丁霞走在最后,临出门前,她回头看了一眼徐大志。

他重新站回了窗前,背影挺直,像一杆绷紧的旗。

她忽然觉得,这个冬天,或许比想象中还要冷。

但她也相信,徐大志既然敢提出百分之三十,就一定有他的打算。

只是她不知道,此刻徐大志脑子里转的,早已不只是成本方案那么简单。

他还在想另一件事——倪教授和黄教授那边,是不是也该动一动了?

技术这把刀,是时候亮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