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寒门逆袭全靠狠 > 第651章 礼数必须周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徐大志交代完王国平做的事情,王国平出去后,张根宝就进来了,手里还提着几个鼓鼓囊囊的网兜。

“徐董,您找我?”

“来来,根宝,”徐大志招招手,指着桌上几个分装好的袋子,“老谢从川省带回来的土产,你分一下,给濮厂长、齐副厂长,还有邹英助理,他们每个家庭分一份去。不在这边的,你送去,就说我一点心意。”

张根宝应了一声,拎起东西就往外走。徐大志又补了一句:“嘴严实点,别声张。”

没多大会儿功夫,走廊里就传来邹英那爽朗又带着点不好意思的声音:“徐董,这怎么好意思?大老远带回来的,太贵重了……”

声音由远及近,办公室门被推开,邹英和濮真豪一前一后走了进来。邹英手里还提着那袋土产,看样子是想推辞。

徐大志不由分说,直接把她手推了回去:“跟我还客气?厂里这几天能这么平稳,订单按时交付,资金周转顺畅,全靠你们在厂里给我顶着。我才能放心在外面跑。你们辛苦,我心里有数。”

他这话说得诚恳,邹英听着,眼眶微微有点发热。旁边的濮真豪也搓着手,憨厚地笑了笑:“徐董言重了,都是我们分内的事。”

“拿着吧,”徐大志把东西塞进邹英手里,“咱们之间,不兴虚的。眼下这光景,咱们厂子能这么红火,离不开各位。这就好比那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也要靠缘分,咱们的缘分就是一起把厂子搞好!”

他巧妙地用了句歇后语,缓和了气氛,邹英和濮真豪都笑了起来,那点不好意思也散了,剩下的是被认可的暖意。

“徐董,您放心,”濮真豪郑重地说,“厂子就是咱们的家,肯定给您看得牢牢的。”

“我当然放心,”徐大志点点头,随即压低了声音,“东西拿回家,悄悄的别显摆。以免没分到的厂领导,面上不好看。”

两人立刻会意,连连点头:“明白,明白。”

送走他们,徐大志看着他们的背影,轻轻吁了口气。当这个家,不容易啊。

这时,窗外传来汽车喇叭声。徐大志探头一看,司机蒋伟已经把车停在了楼下。他快步下楼,把早就留在一楼后勤部的几个盒子袋子搬上车,沉甸甸的,都是川省的特产。

“回学校那边。”徐大志吩咐了一句,便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

大奔驶出厂区,颠簸在八十年代末略显粗糙的马路上。徐大志摇下一点车窗,冷风灌进来,让他清醒了些。他摸出烟盒,抖出一根红塔山,点燃,深深吸了一口。

白色的烟雾在车内袅袅盘旋。他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心里那根弦却丝毫不敢放松。

这一趟出去,收获不小。在川省不仅挖到了人,还拓宽了新销路,带回了各地合作的人脉资料。新来的赵宏、宋波几个骨干,脑子活,有冲劲,都是技术和管理上的能手,得把他们安顿好,让他们安心留下。王国平那边已经给他们安排了住宿,生活上应该都没问题了。

留守的濮真豪、邹英他们这些原本跟着自己的,都有功劳,自己不在兴州的日子,厂子里里外外全靠他们操持,不能寒了这帮人的心,该配车的配车,该提工资的提工资。

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一碗水端平,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是绞尽脑汁。差一丁点,可能就有人心里不痛快。

烟雾缭绕中,徐大志自嘲地笑了笑。所有人都考虑到了,新员工的激情,老员工的付出,合作伙伴的情谊……唯独自己,好像从来没在这算计之内。

当老板嘛,不就是吃草挤奶,扛着最重的担子?他掐灭了烟蒂,仅仅一根烟的功夫,那点疲惫和感慨就被他强行压了下去,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专注。

“蒋伟,前边路口文具店停一下。”他忽然开口。

车停稳,徐大志下车,不多时拎着个崭新的粉色文具盒回来,上面还印着白雪公主的图案。

“给我妹的,”他解释了一句,“接着开吧。”

车子很快驶到了大学附近。但徐大志并没下车,而是对蒋伟说:“后备箱那几个系着红绳的袋子,你拿回家,给我妈和我妹妹。就说我晚上稍迟点回去。”

蒋伟应声去了。

徐大志则从后备箱剩下的东西里,仔细挑出几样:两瓶包装精美的泸州老窖特曲,一条包装古朴雅致的蜀锦丝巾,还有两条印着峨眉山金顶图案的香烟。他用一个网兜装好,拎在手里,迈步走向学校隔壁的那个教职工小区。

他要去找姚小霞老师和她爱人陈文明。

姚老师是他的辅导员老师,性子温和,对他这个三天两头请假跑生意、动不动就“逃课”的学生,总是网开一面,最多无奈地笑着说一句:“徐大志啊,你这学业可别落下太多。”这份宽容,他记在心里。

更重要的是,姚老师的爱人陈文明师公,在市里的银行系统工作,上次厂子里购置新设备急需一笔贷款,徐大志再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了师公,没想到陈师公详细了解情况后,认为他们厂子前景好,还款能力有保障,又帮忙他促成了那笔二百万贷款。

这份人情,可不是几包土产能还清的。但礼数必须周到,亲自登门,才显得郑重。

他拎着不算轻的礼物,爬上了三楼,敲响了东户的房门。

“谁呀?”里面传来姚老师熟悉的声音。

“姚老师,是我,徐大志。”

门开了,姚小霞老师围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显然正在忙活。“哟,是大志啊!快进来快进来!老陈,大志来了!”

陈文明也从书房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份报纸。“大志回来了?听说你这趟跑川省去了,收获怎么样?”

“托师公的福,还挺顺利。”徐大志笑着进门,将礼物放在门边不显眼的地方,“带了点那边的土特产,给您和姚老师尝尝鲜,千万别嫌弃。”

“你看你,来就来,还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姚老师嗔怪道,但脸上是带着笑的。

“应该的,应该的,”徐大志忙说,“上次贷款的事,多亏师公帮忙解了燃眉之急。厂子里现在新设备运转得特别好,产能上了一个大台阶。一直说来感谢您,总抽不出整块时间。”

陈文明摆摆手:“都是按规矩办事,你们厂子资质好,有发展潜力,银行才会支持。不过你小子,以后少逃点姚老师的课,比送什么都强!”

三人都笑了起来。

徐大志又诚恳地对姚老师说:“姚老师,实在对不起,这学期缺课有点多……”

姚老师给他倒了杯热茶:“行了,知道你忙事业,但基础知识不能丢,抽空多看看书,有不懂的来问我。

“一定一定!”徐大志连忙保证。

他又坐了一会儿,聊了聊川省见闻和厂里的近况,婉拒了留下吃饺子的邀请,便起身告辞。他知道分寸,礼物和心意送到即可,不便过多打扰。

离开教职工小区,天色已经暗了。寒风吹过,卷起地上的枯叶。

徐大志站在路边,点了支烟,望着街上匆匆的行人和逐渐亮起的昏黄路灯。

学校都要放寒假了,新设备到了就要赶紧安装,以免耽误年后立马开工生产,这几天销售科长俞敏从西北带回来的订单也有不少,后续的产能、质量、销售……一道道关卡还在后面。赵宏他们那几个,得尽快让他们熟悉厂里情况上手独当一面。齐子健那边,老生产线的处理还得再琢磨琢磨……

千头万绪的事情在他脑海里打转。

烟抽完,他掐灭烟头,整理了一下大衣,朝着自己家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