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飞予长安 > 第89章 权谋绞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验尸房的晨光被雕花窗棂切成碎片,沈予乔握着狼毫的手在羊皮纸上顿住,墨滴在“开元九年剑南矿难”字样旁晕开,像滴在盛世画卷上的血渍。她面前摆着十二名死者的卷宗,每本封皮都用靛青标着年份,最早的始于十年前,最新的正是天牢谜案中的三位——他们或为铜矿监工,或为矿工家属,或为当年替死者收尸的仵作。

“陈三,原名陈景澜,剑南道铜矿主陈弘业次子。”李偃飞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刚换了身藏青官服,袖口还沾着宁王府的沉水香,“开元九年冬,吴明轩以‘赤莲教匪袭矿’为由屠坑,陈弘业夫妇死于箭下,陈景澜背着妹妹牡丹跳入水沟,被官兵砍伤后颈,蝴蝶形烫伤正是烙铁所致。”

沈予乔的笔尖划过陈三的验尸报告,锁骨下方的箭伤、后颈的烫伤,此刻都成了拼凑真相的拼图。她想起密道里的浮雕,矿工们被官兵从高处射杀,孩童怀中的双鱼玉佩正是陈家的族徽:“吴明轩私吞铜矿,谎报矿难,三百条人命换来了他十年官运。”

李偃飞将一叠账册拍在案头,纸页间飘落几片邛窑瓷碎片:“宁王府的礼单显示,吴明轩每月初都会进献‘剑南青瓷’,实则是铜矿提纯的黄金。赤莲教当年血洗剑南,不过是宁王借刀杀人,为的是将矿脉据为己有。”他的指尖划过“开元十年,吴明轩任刑部侍郎”的记载,声音冷得像洗冤井的水,“父亲当年查到黄金流向宁王府,当月就‘染病身亡’。”

沈予乔忽然注意到账册边缘的暗纹——赤莲教的往生阵,与天牢密道铁门的图案相同。她抽出陈三的血字小册,矿脉图上的红点正是宁王封地,而吴明轩的宅邸,恰好位于从剑南到长安的黄金运输线上。

“小徒弟阿青在教坊司打听到,”她翻开牡丹的口供记录,“牡丹被掳入教坊司时,右耳后被刻了‘戊-柒’的编号,与天牢死者耳后的标记一致。吴明轩用‘活贡品’的名义送官妓入王府,实则是借易容术掩盖铜矿案幸存者的身份。”

更漏声突然变调,验尸房外传来小徒弟的脚步声。阿青捧着个素白信封进门,指尖发颤:“大人,门房说这信是个乞儿递的,没写落款。”

沈予乔接过信封,素白笺纸上用朱砂画着支断簪,簪头是朵半开的桃花,旁边写着:“沈砚之大人验尸时,发间飘落的青丝,可是女儿家的鬓边雪?”字迹工整却带着压迫感,墨痕里混着极细的金粉——正是宁王府专用的笺纸。

李偃飞的佩刀在鞘中轻响,他抢过信纸对着光看,背面果然有水印:宁王的双鹤纹。沈予乔只觉指尖发麻,想起昨夜在宁王府外监视时,鬓边簪子不慎滑落,被守门的侍卫瞥见——原来那不是偶然,是早已布好的陷阱。

“沈姑娘,你的束发簪……”李偃飞的目光落在她案头的玉簪上,簪头正是半开的桃花,与信上的图案一模一样。他忽然想起三日前在洗冤井,她的青丝曾落在他手背上,比宁王府的雪还要柔软。

沈予乔迅速将信纸投入炭盆,火苗腾起瞬间,金粉在青烟中闪烁,像极了天牢死者胃容物里的金箔反光。她望着渐渐卷曲的信笺,忽然想起画皮案中,林妙华姐妹也是这样用焚烧画稿传递信号,而此刻,这封信意味着她女扮男装的身份,已被宁王党羽识破。

“调虎离山。”她忽然开口,抓起验尸刀鞘,“吴明轩今早请病假,实则是去了宁王府,他们要在提审前销毁证据。”

李偃飞点头,从袖中掏出枚赤莲铜扣:“方才在宁王府角门,看见陈三的同党被灭口,凶手用的是剑南针法,与天牢死者的针孔一致。”他的指尖掠过铜扣边缘的血迹,“他们开始清理棋子了,下一个目标,是我们。”

午后的宁王府飘着细雪,沈予乔换上捕快服饰,跟着李偃飞从侧门潜入。后花园的假山上,积雪被踩出新鲜脚印,通向堆着邛窑瓷的库房。她隔着窗纸望去,吴明轩正与宁王的长史争执,案上摆着双鱼玉佩和矿脉图——正是他们从洗冤井密道带出的证物。

“三百个贱民的命,换您老王爷的富贵,值当!”吴明轩的声音带着剑南口音,“那姓李的推官不是爱查吗?老子让他和那些矿工一起埋在矿坑,连验尸刀都熔了铸金!”

沈予乔的指甲掐进掌心,终于明白李偃飞父亲的验尸刀为何下落不明。她望着库房角落的木箱,上面印着“剑南贡瓷”,却在搬开时发现,里面全是金矿的矿砂,混着几缕人类头发——正是矿难死者的遗物。

“长史大人,”吴明轩忽然压低声音,“那长安县令沈砚之,怕是个雌儿。您看这簪子,是老子在她验尸房偷的,簪头刻着‘妙华’二字,正是画舫案余党的名字。”

李偃飞的瞳孔骤缩,沈予乔的指尖几乎要穿透袖中玉佩。那支玉簪是林妙华临走前送的,刻着“妙手华骨”,不想竟成了身份暴露的引子。

“带下去,”长史的声音像淬了冰,“明日早朝,就参沈砚之勾结逆党,女扮男装惑乱朝堂。”

雪粒子打在窗纸上,沈予乔忽然想起匿名信上的“鬓边雪”,原来他们早已跟踪多日,从画皮案到天牢案,她的每个举动都被监视。李偃飞的手悄悄覆在她握刀的手上,体温透过两层衣袖传来,像在说“别怕,有我”。

两人从库房后窗退出时,假山石后突然窜出黑影,剑南针法的银针直奔沈予乔面门。李偃飞的佩刀出鞘,刀刃在风雪中划出弧光,却在看见凶手耳后“戊-叁”的编号时,动作顿了顿——那是陈三暗格里未完成的第三幅画中人。

“别杀!”沈予乔抓住他的手腕,验尸刀鞘磕在凶手肘弯,“他是矿难幸存者,被吴明轩下了毒蛊!”她翻开凶手眼皮,瞳孔呈针尖状,正是乌头碱发作的前兆。

凶手在咽气前塞给她半块玉佩,正是陈三妹妹牡丹的雌佩,内侧刻着极小的字:“吴明轩有密折弹劾你,用的是教坊司乐伎的口供。”

暮色漫进宁王府时,沈予乔望着手中的雌佩,忽然想起白天在验尸房,李偃飞曾说“双鱼玉佩合璧,能开金矿密道”。她与他的令牌、验尸刀,此刻不正像这雌雄玉佩,缺一不可?

返回县衙的路上,李偃飞忽然停在朱雀街的胡桃酥摊前:“买些吧,明日提审怕是要熬整夜。”他说话时不敢看她,耳尖却红得比灯笼还亮,“方才在宁王府,你挡在我身前时,我忽然想起父亲说的话——好的验尸官,眼里要有尸体,更要有活人。”

沈予乔接过油纸包,暖香混着雪气扑面而来。她忽然明白,这包胡桃酥不仅是甜食,更是他在权谋绞索中,递给她的一丝温柔。匿名信的威胁、吴明轩的弹劾、宁王的陷阱,此刻都像这雪夜的寒风,但只要他在身边,再冷的夜也能熬过去。

验尸房的烛火在午夜亮起,沈予乔铺开吴明轩的弹劾密折副本,上面写着“沈砚之与画舫案余党私通,女扮男装玷污官声”,附页是教坊司乐伎的“口供”,指认她就是当年在胡姬酒肆扮舞娘的女子。

“他们选在画皮案后动手,就是想借旧案坐实新罪。”李偃飞将双鱼玉佩合璧,矿脉图上的红点连成金线,直指宁王府,“但他们不知道,陈三的血字小册、洗冤井的骷髅、密道的账册,都是比金子更硬的证据。”

沈予乔忽然指着矿脉图上的暗纹,那是用赤莲教符文拼成的“贪”字:“吴明轩以为用毒蜡、针孔、易容就能掩盖罪行,却不知每个死者都留了证据——陈三的画、牡丹的胎记、玉佩的刻字,都是死者借我们的手,写下的控诉。”

更鼓敲过四更,沈予乔收到第二封匿名信,这次用的是刑部公文纸,只有八个字:“卯时三刻,吏部大堂,免冠验身。”她望着信上的朱砂印,知道这是最后的通牒——要么承认女扮男装,要么被污为逆党。

李偃飞忽然站起来,解下自己的捕快令牌,放在她案头:“明日我陪你去吏部,若他们要验身,我就说你是我未婚妻,女扮男装是为了帮我查案。”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然,“当年在胡姬酒肆,我就知道你不是寻常男子,你的验尸手法、你的袖口药香,还有你看死者时的眼神……”

沈予乔抬头望着他,烛火在他眼中跳动,映得那抹耳尖的红格外鲜明。她忽然想起画皮案结案时,他说“你扮胡姬的泪痣比画中好看”,想起天牢密道里他护住她的模样,忽然觉得,这长安城的权谋绞索再紧,只要两人并肩,终能绞断那些脏污的算盘。

她收起匿名信,将双鱼玉佩系在腰间,验尸刀与捕快令牌并排放在案头:“卯时三刻,不是去吏部验身,而是去刑部提审吴明轩。我要让他看看,死者的证据,比他的毒蜡更难熔毁;女子的验尸刀,比男子的佩刀更能剖出真相。”

雪停了,朱雀街的更夫敲着梆子走过,灯笼光映在验尸房的窗纸上,将两人交叠的影子拉得老长。沈予乔望着李偃飞整理卷宗的背影,忽然觉得,这桩案子的“权谋绞索”,从来不是单指官场上的倾轧,更是善与恶、真相与谎言的绞杀。而她与他,终将成为绞索上最锋利的刀刃,让盛世的阴影,再无藏身之处。

五更天的寒风掠过檐角,沈予乔翻开新的卷宗,在“权谋绞索”四字下画了把交叉的验尸刀与捕快令牌,旁边注着:“金銮殿上的朱砂笔能写官运,却写不了真相;天牢井底的骷髅手能握镣铐,却握不住贪念。而我们,要做剪断绞索的人。”

李偃飞递来温热的胡桃酥,她咬下一口,甜香在舌尖绽放,混着卷宗里的墨香、验尸房的药香,还有他身上若有若无的沉水香。窗外,吏部的灯笼已经亮起,而他们的烛火,比任何时候都要明亮——那是查案的锋芒,也是未说出口的温柔,在权谋的绞索中,织就最坚实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