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晋朝堂,金碧辉煌。

众臣云列,大晋皇帝高座于上。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海公公话语还是那样高亢尖细,作为无上大宗师,哪怕是太监,声音也是悠长到了极点。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晋皇朝应当是不需要什么太监的。

毕竟古代需要太监,是因为女子力气也远不如太监,故需太监做重活。

但是这个世界,有了内气,女子的力气也是足够了。

太监在这个世界的地位,更主要作为大晋皇帝的贴身侍卫和一柄绝对忠诚的长剑。

下方臣子面色各异,静显沉默,毕竟刚刚得知了圣地被灭的消息,这足够让人震惊了。

而位于左列的姬长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在几位朝臣上奏了几件朝堂之中不大不小之事过后。

大晋皇帝并没有让身边的海公公开口,而是直接说道。

\"朕欲立秦王姬长安为皇太子。

朕谓此子,实允众望。可以则天作贰,可以守器承祧。

不知诸位爱卿有何看法,皆可说一二。“

“这……”

“这……”

众臣听言面面相觑,不知道应当说些什么。

大晋朝很少真正的立过太子,所有人都明白,这是防止内乱的一种方法。

增加年迈的皇帝对于年轻的太子的压制力,防止一些夺门的事情发生,防止朝堂内耗。

都是采用的秘密立储的方式,现在却直接立太子,可是十分少见的。

这件事他们内阁众人也不知道这个消息,就算有人知道,恐怕也就只有言辅臣一人知晓了。

这又是大晋皇帝越过内阁做决定,他们自不敢对大晋皇帝这个决定说什么意见。

姬长安现在威势远甚。

他盟友覆灭圣地,这种外围势力虽也不能干涉朝堂。

可那可是圣地啊,是朝堂最大的敌人。被灭了就是最大的功绩。

他们只是对于流程有些不太满意。

言辅臣你作为内阁首辅,现在朝堂得到了这个消息。

却没有和内阁商议,难道你作为百官之首,就不能和皇帝干一架吗?

而二皇子听得此话脸色一变,他知道老六做下此事。

父皇对其的看法自会有不同,但是却没有想到居然直接要封他为太子。

要知道成为了太子以后,可就没有那么容易落下来了,墙头草也就会见风使舵,彻底的偏向姬长安。

就在朝堂突然陷入了沉默之时。

大晋皇帝又道:“老大,老二……你们又有何看法呢?”

其目光如龙,环视下方,话语放在了诸位皇子的身上。

“六弟聪慧仁善,足智选谋,儿臣不及者远甚,愿尊圣命。”

大皇子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说完此话的时候松了一口气,这担子终于从自己身上卸下来了。

他也明白,他的性格实在是不好掌握帝国,故而以前在大晋皇帝的期望之下,压力极大。

而二皇子哪怕再不情愿,也只能开口说道:“儿臣并无意见。”

“六哥镇江州,灭圣地,实乃不世之功,我等愿以其为首,共创盛世。”

…………

下方的其他皇子也纷纷开口,毕竟他们本来就没有太多的机会,现在能够拍一下马屁就不错了。

大晋皇帝点头,有些满意,虽是皇帝,可也毕竟是一个父亲,不愿意看到手足相残,

“不错,以后你们兄友弟恭,共同辅佐太子,为大晋开太平。”

之后,却见内阁首辅言辅臣上前一步,开口说道:“陛下,臣有奏。”

听到此话,所有目光都看向了这位内阁首辅。

不知道这位首辅想要说些什么,静静的等待着后续发展。

“准。”大晋皇帝欣慰的脸色瞬间面无表情,让人看不出动静。

“陛下,秦王殿下封王不过三月,如今封为太子,臣觉得是不是有些过于仓促。”

所有人再次看向了言辅臣,根本没有想到言辅臣这种人居然能说如此之话。

直臣啊!谏臣啊!

所有文臣看向言辅臣的目光都有了一丝丝的钦佩。

一些老臣眼中湿润,有些感动,这才是大晋脊梁!

大晋皇帝压低了声音,让朝堂的气氛变得更加的压抑:“那你说,应当如何?”

“臣以为,如今科举在即,可由秦王殿下做主考官,以此来考验秦王殿下识人之明。

愿陛下成全。”

言辅臣面色不改,作为早就把车绑在了秦王身上的家族,和大晋皇权已经生死与共了。

更何况,当了几十年的官了。

脸皮厚的已经不知道多深了,说出此话,没有任何颤抖。

而群臣听言,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

接下来就是暗骂,将原本感动收了起来。

拍马屁还是得看首辅大人的啊,如此简单就做到了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毕竟这次科举就是秦王殿下提议的,礼部已经没了,多半就是落在了秦王殿下的身上,现在你这样说……

再说当主考官算什么考验。

原本因言辅臣直言感动的朝臣也擦干了眼泪,也开口附和。

你首辅都不要脸,他们自然也不需要了。

二皇子脸色铁青,他刚还以为能够争取到言辅臣,结果就这样?

“言爱卿所言极是,那暂且任秦王为太子。

等科举以后,若无异事,正式册封。”

“陛下圣明。”群臣跪地伏身拜道。

待到朝堂之声结束,姬长安也拱手说道:“儿臣领命,此次科举,必将为大晋广纳人才,招揽贤士。”

这科举主考官可是一个真真的好职务,到时候出来的学子,从某种意义来说,都是你的学生。

至于赐婚之事,大晋皇帝也没有现在说出来,虽然皇家事乃天下事。

但是赐婚还是在宴席之中比较合理,早朝的话,就有些过于正式了。

此事过后,诸臣退朝。

而对比朝堂的气氛,各大圣地,可就有些不太好过了。

ps:今天回老家,路上实在是太忙了,抽空用手机码了一章,过年有些忙,也不好说明天有时间能补,看能不能抽空把,不行的话只能说年后爆更,有些抱歉,读者大大了

提前祝各位读者大大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