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玄幻魔法 > 重生元帅,从凡人开始复仇天子 > 第一百二十八章 地牢入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二十八章 地牢入口?

朔月城的朝天阙内,龙涎香的青烟在九根鎏金盘龙柱间缓缓盘绕,如九条游弋的墨色长蛇,在三十盏青铜宫灯的光晕中若隐若现。

宫灯的烛火忽明忽暗,将龙御金銮座上镶嵌的和田玉龙鳞映得流转生辉,每片鳞甲都似含着一汪寒潭,倒映着殿内君臣的身影。

天子赵煜指尖轻摩挲着椅臂的龙鳞,冰凉的触感顺着指腹蔓延至腕间,与袖中藏着的玄铁令牌相触,激起一丝微不可察的颤栗。

恰在此时,内侍捧着两封加急密信跪伏于地,膝头撞击金砖的闷响惊得青烟微微震颤。

信笺边缘的火漆印还带着未散的体温——黄天寨的狼头印泛着赭石色的沉光,红日水宫的双鱼印则浸着湿润的水痕,仿佛刚从扬子江的浪涛中捞起。

“哦?倒是比预想中快了一日。”赵煜的声音不高,却似一块寒铁投入沸汤,让殿内盘旋的青烟都凝住了一瞬。

他并未立刻拆信,只是目光扫过苏隐手中展开的羊皮舆图,图上黄天贼的赭石箭头如獠牙般刺向紫霄城西北,红日贼的朱砂轨迹则似毒蛇般绕向青岚河下游,两道痕迹在乱葬岗附近隐隐交汇,恰如两只即将撕咬猎物的饿狼。

苏隐躬身时,玄色衣袍扫过金砖上的水痕,晕开的涟漪里映出他眼底的清明,如秋水映着寒星。

“刘角带了‘圣战碑’熔铸的破城锤,那锤面足有丈许宽,上周细作传回的画像里,锤沿还沾着西陲粮道的麦麸——去年被劫的三千石粟米,终究成了他此刻煽惑部众的幌子。”

他顿了顿,将另一封鲛绡包裹的密信呈上,信笺边缘缠着半根暗红的发丝。

“红日贼的‘火雷船’昨夜已驶出扬子江,船头挂着的‘盐铁漕运’旗是障眼法,实则舱底码着三百桶硫磺火雷,引信比寻常短了三寸,显是要趁紫霄贼应对血蛭之乱时速战速决。”

赵煜忽然低笑一声,指节轻叩扶手,龙鳞相撞发出细碎的玉鸣。他拈起黄天贼的密信,指尖在狼头火漆上缓缓碾动,那狰狞的兽眼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两头发财的狼,闻到血腥味跑得比谁都快。”

他抓起案头的狼头令牌,令牌边缘的齿痕刮过舆图上黄天贼的进军路线,留下一道浅白的划痕。

“刘角的祭司怕是正对着咱们伪造的布防图诵经,以为那标注‘粮仓暗渠’的三道红线是天赐的捷径;刘性的‘红袖招’该已混进紫霄城了吧?那些涂着蔻丹的指尖,此刻怕是正数着紫霄贼粮仓的砖缝,盘算着如何把硫磺火雷藏进粮囤夹层。”

“是。”苏隐从袖中取出一卷细绢,上面用朱砂画着三十七个红点,如散落的血珠嵌在紫霄城的街巷图上。

“镇邪司细作传回的消息,红日贼的暗桩已在紫霄城布下‘莲心阵’,每处盐仓、漕口都藏了硫磺火雷。有趣的是,刘性特意让人在火雷外壳刻了‘紫霄秘藏’四字——他不仅要夺粮,还要让紫霄贼以为是内鬼私吞,自乱阵脚。”

他指尖点向细绢角落的批注:“昨日有个‘红袖招’的女子故意在粮铺打翻油壶,借机摸清了粮仓的承重柱位置,想来是要炸断梁柱,让粮囤自行坍塌。”

赵煜凝视着舆图上三股势力即将交汇的乱葬岗,那里被苏隐用红笔圈着“连坐链”三字,墨迹殷红如血,恰与标注血蛭母巢的红点相邻。

他忽然将案上的冷茶泼在紫霄城的标记处,水渍漫过母巢的红点,在金砖上晕成一片暗褐,如毒瘴蔓延的轨迹。“让他们咬得再凶些。秦苍的玄甲铁骑在哪?”

“已至青岚河上游的鹰嘴崖附近,按陛下旨意,正‘抢修’被血蛭啃坏的栈道。”苏隐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秦将军还特意让人往河里扔了些掺了铅的金锭,锭面刻着‘紫霄军饷’四字,引得黄天贼的斥候频频探头,昨夜已有三拨人潜入河底打捞,想必此刻正围着假金锭盘算分赃。”

赵煜指尖重重敲在龙椅扶手上,震得嵌着的东珠轻轻颤动,发出细碎的玉响。

“做得好。派去黄天寨的‘圣女侍女’,该‘不慎’打翻祭坛的灯油了——让那卷假布防图沾些烟火气,边角烧出焦痕,才像真的从火场里抢出来的。”

他忽然抬眼,眼底的冷光与烛火相撞,迸出细碎的火星。

“至于刘性那边……传朕的口谕,说朔月城的官窑瓷器已装车,就藏在紫霄城西南的破窑厂,让他派心腹去取。”

“臣已命人在窑厂埋下引线,与瓷器的锦盒相连,只需刘性的人一动瓷器,便会引燃周边的硫磺粉。”

苏隐接口时,指尖在舆图角落的“血蛭母巢毒瘴范围”上一点,那里用淡墨画着三道弧线,分别标注“一日”“三日”“七日”。

“只是母巢若被战火波及,毒瘴不出半月便可抵达朔月城,届时恐需动用镇邪司的‘冰蚕丝帐’封锁毒瘴。”

赵煜忽然起身,龙袍下摆扫过案几,将那卷细绢扫落在地,绢上的朱砂红点在金砖上洇开,如散落的血滴。

“镇邪司的玄冰符与破瘴药,不是早备好了么?”他走到殿中,望着窗外飘落的雨丝被风撕成碎缕,“养蛊之人,终会被蛊反噬。刘墨用血蛭祸乱北境,朕便用两贼做刀,斩了这毒蛊。至于那些狼子野心之辈……”

他转身时,目光落在苏隐腰间的琥珀坠子上,那坠子正映着宫灯的火光,如一颗凝固的血珠。

“用完了,便该扫进炉灰里。”

苏隐躬身领命时,听见殿外传来钦天监的梆子声,三长两短,正是“荧惑犯紫微”的警示。

檐角的铜铃被风吹得乱响,与殿内的烛火震颤声交织,如一曲暗藏杀机的挽歌。

他望着天子转身时龙袍上流动的暗纹,忽然明白,这场棋局里,没有谁是真正的棋手——连执棋的手,终也会成为被舍弃的棋子。

而那青岚河畔的血蛭母巢,或许从一开始,就是天子为所有“棋子”准备的最终熔炉。

紫霄城的风总带着股凛冽的锐气,卷着细碎的雪粒子,像无数把小刀子,刮过“听雪楼”的梨木招牌。

招牌上“听雪楼”三个字是用瘦金体题在浅灰色宣纸上的,裱在梨木框里,边角被风雪磨得有些毛边,字迹却依旧清挺,笔锋转折处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锋锐,恰似这楼里藏着的秘密。

顾百川将青布短褂的领口又紧了紧,冰凉的布料贴着脖颈,让他混沌的思绪清醒了几分。

靴底踩在门前结了薄冰的青石板上,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在这落雪的午后,显得格外清晰。

这是他第七次来听雪楼了。

楼内暖意融融,与室外的酷寒判若两个世界。靠墙的位置生着一盆旺盛的炭火,铜炉里的松木炭烧得通红,偶尔爆出一两颗火星,映得周围几张桌子上的茶盏都泛着暖黄的光。

空气中弥漫着多种气息:最浓郁的是雨前龙井的清苦,混着后厨飘来的桂花定胜糕的甜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劣质烧酒的辛辣——那是角落里两个紫霄贼兵身上散出来的。

他们穿着半旧的铠甲,甲胄上的狼头纹章被炭火熏得发黑,正就着一盘卤豆干,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眼神却时不时瞟向门口,像两只警惕的狼。

顾百川熟门熟路地走向靠窗的那个角落。这位置不起眼,被一根粗壮的楹柱挡住了大半,却能将整个大堂的动静尽收眼底。

桌上摆着一个青瓷笔筒,里面插着几支狼毫笔,旁边压着半张写废的诗笺,墨迹被炭火的热气熏得微微发褐,依稀能辨认出“晚来天欲雪”几个字。

他坐下时,特意将椅子往楹柱方向挪了挪,指尖不经意地划过柱身——第三道雕花的接缝处,比别处新润些,指尖触到一点粗糙的颗粒,凑近些看,竟是些暗红的夯土碎屑,带着股潮湿的霉味,与他记忆里紫霄贼地牢特有的气息隐隐相合。

“客官,还是老样子?”一个穿月白短打的伙计轻手轻脚地走过来,袖口绣着半朵含苞的红梅,随着他的动作轻轻颤动。

他的脚步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楼里的静谧,说话的声音也放得柔缓,“一壶雨前龙井,一碟桂花定胜糕?”

顾百川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瘦的脸,眉眼间带着几分读书人特有的温和。他笑了笑,眼角的细纹舒展开来:“再加一碟杏仁酥吧,今儿雪大,想多坐会儿。”

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通往二楼的木楼梯,楼梯扶手是用紫檀木做的,油光锃亮。

“楼上的景致想必更好?听这楼名,该是能凭栏观雪的。”

伙计手里的铜壶顿了一下,壶嘴的热气氤氲了他的眉眼。他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语气却依旧恭敬:“楼上是掌柜的书房,平日里不待客的。客官若想观雪,这窗边的位置就极好,能看见巷口那棵老梅,雪落枝头时,别有风味。”

说罢,他转身去准备茶点,转身的瞬间,袖摆不经意地扫过楼梯的第三级台阶,顾百川敏锐地瞥见,台阶边缘的木纹里,嵌着半片小小的铜铃残片,泛着冷硬的光。

就是这里了。

前世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是一个被紫霄贼折磨得不成人形的俘虏,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用嘶哑的声音含糊不清地念叨着:“听雪楼……地窖……通地牢……带铜铃的……”

当时他只当是疯话,此刻想来,那俘虏脖颈上似乎确实有圈深可见骨的勒痕,像是被铜铃锁链磨出来的。

接下来的几日,顾百川成了听雪楼的常客。

有时是午后,他会带着一卷残碑拓本,就着窗边的光线临摹,笔尖在宣纸上拖得极慢,仿佛全神贯注,眼角的余光却始终锁定着大堂的各个角落:后厨那道厚重的布帘,每次掀开都能看见里面堆着的空酒坛,其中一个坛子的颈口缠着一圈极细的铁链,链环上还沾着点黑褐色的污渍;墙角那盆半死不活的兰草,花盆底下的地砖似乎比别处松动些,每次有人从旁边走过,都能听见细微的“咔嗒”声;还有那两个紫霄贼兵,他们腰间的铜铃总是用黑布裹着,走动时只有沉闷的碰撞声,与他记忆里地牢看守的标识一模一样。

有时他会傍晚来,买两盒桂花定胜糕打包,说是带给“邻家的小娃”。

临走前,他总会“不小心”碰倒窗边的青瓷瓶,瓶里插着的枯枝簌簌掉叶,露出瓶底压着的那块松动地砖。

他弯腰去扶瓶子时,指尖能触到地砖边缘的缝隙,里面渗出来的寒气带着淡淡的血腥,让他胃里一阵翻涌,却也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那两个紫霄贼兵渐渐眼熟了他。有一次,其中一个络腮胡的兵痞用粗嘎的嗓子打趣他:“书生,你天天来这儿喝茶,钱袋不怕见底?”

顾百川只是笑了笑,晃了晃手里的拓本:“这儿的茶好,字也好,消磨时光正好。”

他的从容不迫似乎起了作用,连那一直警惕的伙计,添茶时也偶尔会闲聊两句,说最近总有人半夜来取“掌柜的私藏酒”,脚步声轻得像鬼,还带着铁链拖地的声响。

第十日傍晚,顾百川正低头看着新写的诗,忽然听见二楼传来一阵极轻的响动——像是石板被撬动,又像是锁链在地上拖动。

他猛地抬头,恰好看见一个穿灰袍的瘦高身影从楼梯口闪过,那人的腰间挂着一串铜铃,铃舌果然被黑布紧紧裹着,走动时发出沉闷的“咔嗒”声,与那俘虏描述的一模一样。

顾百川垂下眼帘,掩去眸中的精光,将最后一口茶慢慢咽下。茶的苦涩在舌尖蔓延,却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

他放下茶盏,茶盏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叮”声,指尖在诗笺背面飞快地划了个记号。起身时,他故意撞翻了桌上的笔筒,狼毫笔散落一地。在弯腰捡拾的过程中,他的手指擦过那根楹柱的雕花底座,触到一个极小的凸起——那是一个被精心伪装成木纹的狼头刻痕。

风雪依旧,卷着他的衣摆往巷外走去。

顾百川没有回头,只是将揣在怀里的诗笺捏得更紧了些。诗笺背面,二楼楼梯口与墙角兰草盆的位置,已被他用指甲深深划出了两个交叉的印子。

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听雪煮茶的雅致楼堂深处,那道通往黑暗与罪恶的入口,就会在他眼前彻底敞开。

而他,早已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