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珍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恭喜二爷,高中进士。”
下边人也跟着凑热闹:“恭喜二爷,贺喜二爷高中进士。”
“好好好,都有赏。”
阮青瑜真等着收到消息,就是有些不敢相信,尤其是这名次,也太靠前了,按照他的想法,能进前一百就很好了。
等着报喜的官差来了,这心中大石头可算落地了。
“木二,可见到林兄的名次?”
木二听见问话摇头:“二爷,我光顾着看您的名次,还真没注意林大爷。”
“二爷,你听,这是有动静,像是李家林家那个方向。”
阮青瑜听着想到要是有考上的都有报喜,就是按着名词有个早晚。
“也不知道是谁中了,木二你去打听一下。”
木二出去溜达一圈就知道了,毕竟都在一议论这事,这巷子里本来租给读书人的就多。
“二爷,夫人,咱们这边今科出了八个考上的,林大爷榜上有名,那院子还有一个考上的,只是林大爷好似在副榜。”
这秋闱每次取前一百为主榜,后五十为副榜,主榜人还要经过殿试选了前三被授予状元郎榜眼探花的称号,剩下的主榜就是今科进士,副榜是同进士出身,都按进士授官,就是会影响晋升,一般三品大员以上很少有同进士。
“林兄还是受影响了。”
不过林淮安想的开,以他的家境能早点考中也好,同进士一样授官,自己没背景家世,本来就难往上,能到四品就很艰难了,更别说上边。
李镇知道两人都中了的消息,虽说为自己难过,也很快反应过来,就恭喜林淮安,并问了人一起去阮家恭喜人。
以后同朝为官,同乡之间还是多有照应,更何况几人有情谊在。
王慧珍一下子就忙起来了,忙着记录阮青瑜朋友送的贺礼,还有就是给人准备贺礼或者回礼。
阮青瑜则是准备殿试鹿鸣宴,结识同年,拜见主考官,为自己跑官这几样事。
要说起来元兴王朝的选官制度,先是不可回家担任父母官,二是要想去好地方就得厚着缺,按道理应该轮着来,但是人家有关系的挂着名,排在前边可不就是先选了。
阮青瑜有自知之明,自己去不了太富裕的地方,要想做点政绩最好去中等县或者贫困县的地方,这就看自己运气了。
王慧珍看人每日都去户部等着,这时候户部也是人最多的。
王慧珍也开始满京城逛起来,想着带点什么东西走,不管是回老家还是去阮青瑜就职的地方,赚点差价也好,或者送人都不错。
阮青瑜的任命书还算快,主要是他去的勤快,也算是有效刷脸,再加上也没有要求去一个富裕的地方,这不是早早就有了位置。
萧氏王朝设府县镇村管理,分别评定为上中下品等级,主要是根据人口税银来划分,像是大王村原来算是中等村,饿不着的也不算太富裕,已经在三年前划为上等村,进入富裕行列,这个划分对于村民来讲不会有实物奖励,但是无形的名声,会让外人愿意来,还有嫁娶更容易。
阮青瑜就职的地方是是一个蔚县的一个县城,翻了文献记载还有地理志才知道,这是一个北边的一个县城,那地方只能种一季粮食,土地算是肥沃,人口少劳动力少,天气严寒,是个中等县,至于为什么轮到阮青瑜,也是因为地理位置气温寒冷,不少人不愿意去受苦,那里历任多数北边的进士任职,且一连任职几任,有钱的早就先办法调走了。
现任县令已经连任九年了,终于攒够钱疏通关系了,官场虽说水至清无鱼,元兴朝惩治贪官污吏也比较严厉,但是要是能省点银子出来,或者不侵占百姓的前提下,没人告也就没人管,只要管好治下百姓,天家也不会计较。
知道了地方,元兴朝进士任职有三个月探亲假,之后除非丁忧升职换地方,没有机会回老家省亲,要是想衣锦还乡就要告老还乡了。
王慧珍知道地方就打算多带点厚的布料子,棉衣也要赶制,虽然有三个月的时间,但是现在已经九月份了,三个月就是一月份前赶到地方,已经是大寒的时候了,从京中过去要二十五六日,要是回家再过去至少要一个半月,估计要是没点厚衣服很难过了。
王慧珍有些发愁:“二爷,这时间有些紧,咱们回去待不了多长时间。”
阮青瑜也知道这时间点不好,要是早点夏季或者开春后最好,但是偏偏是冬季最寒冷的时候过去,听说那边现在已经冷了。
“老家是一定要回的,我是想着咱们到司隶渡走水路回去,这样大概要十三天就能回去,北上的时候也是先水路,就是怕运河上冻。”
元兴朝的水路修的已经是极好了,只是价钱也不便宜,所以一般不着急也不走水路。
这次授官,朝廷发了俺家银子还有三年的俸禄,没错这一任如无意外最少要三年,所以俸禄一起发了,至于跑路或者意外,这种事还没有人敢干,除非整个家族都不想活了,加起来零零碎碎折算成现银有一千二百两银子。
朝廷待遇还是不错的,正常中等县的俸禄折算成白银一任是九百两,上等县是一千两,下等县是八百两银子,艰苦之地也有补贴,所以阮青瑜带回来一千两百两,看着不少,但是要是去了路费,走水路,那也是一大笔,估计能剩下一半就很不错了。
王慧珍想着赶路就头疼,要是能花点钱少走几日也好。
“二爷,这样算咱们能在家待一个月?”
“恐怕不行,最多半个月咱们就要走,晚了天就冷了,路上艰难。”
王慧珍一想到寒冷的冬天,就有些打颤,既然已经选择了,早点去也好。
“那好,我这边已经收拾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后天咱们就上路,明天去跟朋友告个别。”
因为之前已经聚过了,所以大家也有分寸,知道就要离别,林淮安还没排到他,估计轮到他也没什么好地方。
李镇韦宏杰是要等到明年春加试再重新考,张伟赫也中了进士,名次比阮青瑜还前边五位,想办法留在京城里,是几人前程最好的。
“自此一别不知何时再聚,祝阮兄前去鹏程万里一路高升。”
与加为好友告了别,王慧珍也与赵嫣儿告别:“京里的铺子就麻烦妹妹了,等我到了地方给妹妹捎信,要是有什么新花样也会一并带过来。”
“姐姐保重,但愿以后顺遂,早日来京团聚。”
离别是忧愁,归乡是思念,正应了那句:“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此事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