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唐末,开局就被软禁 > 四百一十六章 归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从那天李倚等人在城下劝降之后,成都城内的气氛就像被一层厚重的乌云笼罩着,让人感到压抑和不安。人们的心情愈发沉重,每个人都提心吊胆,不知道凤翔军何时会发动攻城。

成都的街头巷尾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寂静,原本热闹的集市也变得冷冷清清。人们行色匆匆,不敢多做停留,生怕被卷入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令人意外的是,凤翔军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立刻进攻成都。

相反,他们在城西和城北修筑好了营垒之后,就似乎完全失去了动静。这让成都的守军和百姓们感到十分困惑,不知道凤翔军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尽管如此,成都的困局并没有让陈敬瑄和田令孜放弃向外求援的念头。

他们心中仍然抱着一丝侥幸,希望能够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于是,一道措辞严厉、混合着命令与绝望的指令,从尚未完全被封锁的成都南门经万里桥而出,送达了蜀州刺史任从诲手中。

蜀州刺史任从诲接到命令,展开一看,眉头紧锁。

命令措辞严厉,既令他速发蜀州之兵南下救援邛州,以解王建之围,又隐含着他若迟疑不前,必有后祸的威胁。

任从诲并非田、陈死党,对西川大局早已心存观望,但如今成都方面毕竟仍是名义上的上司,且命令中提及的“与蜀州合力击退王建”似乎也有一线生机。

而厅内麾下将领亦是鸦雀无声。

援助邛州?这意味着要主动出击,面对正在猛攻邛州、气势正盛的王建永平军!蜀州兵的精锐早些时日已经被抽调走去支援蒙阳,剩下的士兵守土尚可,远征……胜负难料。

但成都的命令又不能公然违抗,否则即便熬过此劫,日后也难逃清算。

“使君,”蜀州将领李行周低声道,“王建势大,凶悍异常,我军若孤军前往,恐……”

另一将领公孙鉥则道:“然若不救,成都若怪罪下来……”

任从诲沉吟良久,终究不敢公然抗命,咬牙道:“救!但不能硬拼。点齐两万人马,某亲自带队,缓慢向邛州方向移动,多派斥候,谨慎前行。

若能牵制王建部分兵力,缓解邛州压力,便算对上有了交代。若事不可为……再退回蜀州固守不迟!”这是一个典型的官僚式决策,看似执行命令,实则首鼠两端,以求自保。

与此同时,成都城内,或许是为了显示“援救”的决心,或许是为了分散城内日益紧张的压力,或许是觉得仅靠蜀州兵恐难成事,还需加派一支“可靠”的部队前往监督并增强力量。

田令孜做出了另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命令杨儒,率三千兵马,“出城协助援邛事宜”。

这道命令连陈敬瑄都觉得匪夷所思:“阿兄,三千人……出去能做甚?岂不是送给李倚吃?”

田令孜阴着脸:“做个姿态也好!让城中人知道,我们并非坐以待毙!况且杨儒老成,或可相机行事。”

其真实想法,或许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是试探?是打发?还是真的存了一丝渺茫希望?

杨儒接到命令时,只是沉默地行礼领命,没有任何表情。

他回到营中,默默点齐三千本部兵马。这些士卒多是跟随他多年的老部下,脸上带着对未知命运的茫然和一丝逃离死城的庆幸。

城门缓缓开启一道缝隙,杨儒率领三千人马鱼贯而出。

但他并没有如田令孜所希望那般向南去汇合任从诲,而是径直向着城西凤翔军围城营垒的方向而去。

三千兵马行进在旷野上,气氛凝重异常。士卒们大多面露惶恐,不知主将意欲何为。当他们逐渐靠近凤翔军森严的壁垒时,甚至能看到哨塔上弩箭反射的寒光和巡逻骑兵警惕的目光。

然而,预想中的箭雨和冲杀并未到来。凤翔军营寨依旧安静,唯有旌旗在风中舒卷。杨儒勒住战马,抬手止住军队。

他极目望去,只见凤翔军营垒井然,壕沟深邃,岗哨严密,士卒操练之声隐隐传来,充满肃杀之气,却又并无滥杀无辜、欺压降卒的暴戾景象。这与成都城内惶惶不可终日、将帅失和的混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回首望了望高耸却死气沉沉的成都城墙,又眺望前方严整的凤翔大营,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

一位偏将忍不住低声问道:“将军,我们……这是要去何处?”

杨儒没有回答,只是深吸了一口气。他看到了凤翔军望楼上那面巨大的“李”字王旗,也看到了营中士卒操练时那股昂扬的精气神。

连番大胜,却不见骄横之气,反而更显沉毅。他又想起成都城内,陈敬瑄的昏聩,田令孜的阴鸷猜忌,宋行能的狂躁无能,以及那日复一日的绝望氛围。

“将军,我们……真的要去邛州吗?”另一位副将低声问道,语气忐忑。谁都明白,这三千人去邛州,无异于羊入虎口。

杨儒沉默良久,脸上掠过一丝复杂至极的情绪,最终化为一声长叹。

他缓缓道:“唐祚未尽啊……田令孜、陈敬瑄,倒行逆施,离心离德,已是穷途末路。我等若再执迷不悟,唯有为其殉葬,徒留骂名罢了。”

他猛地调转马头,面对麾下三千将士,声音沉痛却坚定:“儿郎们!成都命令我等去邛州送死!尔等可愿随某行此绝路?”

士卒们沉默着,眼神已经给出了答案。

杨儒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田令孜、陈敬瑄,倒行逆施,对抗王师,已至穷途末路!睦王奉诏讨逆,军容严整,秋毫无犯,乃真命之主!某决意,弃暗投明,率尔等归顺朝廷!愿随我者,生!欲回成都者,自便!某绝不阻拦!”

三千士卒闻言,先是震惊,随即爆发出巨大的骚动!但很快,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和跟随。他们早已厌倦了无望的战争和昏聩的上官,杨儒的威望和他对局势的判断,成了压垮他们犹豫的最后一根稻草。

“愿随将军!”

“愿降睦王!”

杨儒眼中含泪,重重点头:“好!打起白旗!随我前往凤翔大营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