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唐末,开局就被软禁 > 四百二十四章 驱虎吞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成都城下的夏夜,闷热异常,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焦土的气息。

联军营垒深处,睦王李倚的中军大帐却早早地熄灭了大半灯火,只剩下核心处的几支牛油大烛,摇曳的烛火将两道对坐的身影投射在帐壁之上,显得悠长而扭曲。

帐外,亲卫们远远地退开,警惕地守护着大帐,确保没有任何人能够窥视到帐内正在进行的密谈。

李倚的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铺展在矮案上的西川舆图,然而他的目光却并未落在近在咫尺的成都城廓上,而是越过了皂江,飘向西南方那片王建活动频繁的区域。

他的眉宇间紧锁着一丝难以化开的凝重,仿佛有什么事情让他忧心忡忡。

白日里,李倚再次尝试劝降成都城中的守军,但结果却如他所料,以失败告终。

不过,他对此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成都城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此刻他心中真正忧虑的却是另外两件事情。

据探马回报,王建正率领主力部队疾驰赶往成都,预计三到五日内便可抵达。如果王建真的赶到,那么局势必将发生诸多变化。

更让李倚感到棘手的是,自己的头上还有一个名义上的西川节帅韦昭度。这使得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李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和策略。

“兴绪,”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迫,“王建匹夫,行军竟如此迅疾!探马来报,其先头轻骑已过晋原,距此不过两三日路程。若待其大军抵达成都城下,这局面便复杂了。”

李振深以为然,眉头紧锁:“大王所虑极是。王建狡黠如狐,贪婪如狼。他若到来,见成都未下,必以‘联军’之名,强行插手围城事务,甚至索要指挥之权。

届时,韦昭度在此,以其朝廷旌节,若再被王建巧言蛊惑,或为制衡大王而暗中支持王建,我等岂非束手束脚?这破城首功,这成都府库,乃至日后西川格局,恐生变数。”

李倚点点头,“成都虽困,此刻却非破城之时。”

随后指尖猛地一顿,停在成都位置上,“韦昭度,朝廷旌节在手,纵是泥塑木雕,此刻亦是西川名正言顺之主。

若此刻城破,擒杀陈、田,这安抚百姓、接收府库、上表请功之首勋,按制非他莫属。届时,他即便是个空头相公,亦能凭此功劳和旌节,在圣上面前言语几分。我等血战数月,岂非徒为他人作嫁?”

他语气愈发冷冽:“而王建此獠贪婪无度,无赖至极,他必以‘会师剿逆’、‘拱卫招讨使’为名,强行插手成都事务。

我等悬军在外,岂能与这两股势力在此纠缠不休?届时西川这块肥肉,如何下咽,由谁主刀,便由不得我等了!

所以绝不可让此事发生!必须在王建到来之前,请走韦昭度!如此,我便可独掌招讨大权,王建即便来了,亦是无名无分,难以插手核心军务!”

李振缓缓颔首,眼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大王所虑,深谋远虑。此刻确需将这韦昭度这尊‘真神’请离西川祭坛。

如此,大王以亲王之尊,招讨副使之职,代行招讨事,名正言顺,独揽大权。届时,或困成都,或阻王建,皆可从容布局。待大局砥定,西川何人主导,自是大王说了算。”

“只是……以何理由,方能令韦昭度心甘情愿,在此功成之际离去?且要不动兵权,让其孤身离去?”李倚眉头紧锁,“若无万全借口,驱赶朝廷招讨使、名义节帅,必遭物议,于大义有亏,恐失天下人心。”

李振沉吟,眼中精光闪烁,在帐内缓缓踱步。烛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

片刻后,他忽然停下脚步,嘴角露出一丝洞悉人心的微笑。

“大王,理由现成的便有。便着落在那急急赶来的王建身上!”

“哦?详细道来。”李倚目光一凝。

“韦昭度是聪明人。”李振缓缓道,语气笃定,“他虽贪恋破城之功,但更惜身家性命,懂得明哲保身之道。如今西川,大王与王建,两强相争之势已明。他一个文人宰相,手无强兵,夹在我等两大强藩之间,如同身处火山口上。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之下场。”

他走近一步,声音压低,却字字清晰:“大王可即刻以与韦昭度、张承业商议军情为名,请其过帐。届时,便由大王亲口告知王建大军不日即到的消息,并显得……忧心忡忡。”

“忧心忡忡?”李倚微微挑眉。

“正是。”李振笑道,“大王便言:王建此人,桀骜不驯,麾下多亡命之徒。其远道而来,名为助战,实为争功夺利。

届时两军汇聚城下,号令不一,摩擦必生。万一王建部下桀骜,冲撞了韦相公这等朝廷重臣,甚至……甚至有那心怀叵测之辈,欲行那‘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惊了相公驾,我等万死难赎其罪啊!”

他观察着李倚的神色,继续道:“大王更要强调,韦相公身负朝廷使命,圣上殷切期盼西川捷报。然如今局势,破城非一日之功,而相公之安危乃头等大事。

为大局计,为相公安危计,为不负圣恩计,是否……请相公暂且移驾,避其锋芒?譬如,先行返回洋州或利州等相对安全的后方基地行营,遥控指挥?待成都平定,再奏凯回朝,岂不万全?”

李倚听完,眼中闪过激赏之色:“妙!兴绪此计,攻心为上!将王建描绘成潜在的危险,将韦昭度离去包装成‘为国避害’、‘明哲保身’的明智之举!以韦昭度之精明,岂会看不出其中驱虎吞狼之意?

但他更清楚,留在此地,确有可能成为我与王建争斗的牺牲品,甚至被一方挟持!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大概率会顺水推舟,就此离去!”

“大王英明,正是此理!”李振躬身道,“且此举看似保全他,实则剥夺了他亲手接收成都的资格。但他无从反驳,因为大王句句皆是为他安危、为朝廷体面着想。张承业那边,亦会认为此议可避免朝廷重臣陷于险地,多半不会反对。”

“事不宜迟!即刻去请韦相公与张监军!”李倚决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