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兰
在那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一九七二年,沈阳电力学校的运动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阳光洒在宽阔的运动场上,同学们的欢呼声和加油声响彻云霄。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那就是俞兰,锅炉班的团支部宣传委员。我不禁想起我们相识的场景,那是在学校召开宣传委员会议的时候。
当时,我作为汽机班的团支部宣传委员,与她一同参加了会议。我们在会议中交流着彼此的工作经验和想法,渐渐地,我发现她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对宣传工作充满热情。如今,在运动会的赛场上再次见到她,我心中涌起一股亲切的感觉。
我站在看台上,眼睛紧紧地盯着俞兰。只见她身穿一套长衣长裤,与其他选手短衣短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速度也明显慢于其他选手,跑在队伍的最后面,看起来有些吃力。
三圈跑完后,俞兰的状态依旧没有太大的改变,她的步伐依然有些拖沓,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其他选手拉开距离。我不禁为她捏了一把汗,心里暗自嘀咕:“这样下去,俞兰肯定输定了。”
然而,就在我对俞兰的表现感到失望的时候,奇迹却突然发生了!在最后一圈,俞兰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突然开始发力了!她的速度明显加快,就像一辆突然加速的赛车,风驰电掣般地向前冲去。
她的步伐变得轻盈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弹簧上一样,充满了弹性。她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速度,反而让她更加勇往直前。
俞兰不断地超越一个又一个人,她的身影在跑道上越来越显眼。观众们都被她的表现惊呆了,纷纷为她鼓掌加油,现场的气氛瞬间被点燃,欢呼声和呐喊声响彻整个赛场。
最终,俞兰以惊人的速度冲过了终点线,她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她不仅成功地超越了所有对手,还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获得了女子一千五百米比赛的冠军!
俞兰不仅在田径比赛有着卓越的表现,她在游泳方面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在皇姑区举办的游泳比赛中,俞兰的表现堪称惊艳。
在蝶泳五十米的比赛中,俞兰如同一道闪电,像海豚一样迅速穿梭于泳池之中。她的每一次划水都充满力量,每一次打腿都精准而有力。观众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她,仿佛被她的速度所吸引。最终,俞兰以惊人的速度到达终点,成功夺得蝶泳五十米的金牌。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紧接着的蝶泳一百米比赛,俞兰更是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她在泳池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她的动作流畅自然,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观众们为她欢呼雀跃,为她加油助威。最终,俞兰毫无悬念地再次摘得金牌,成为了这场比赛的双冠王。
我和俞兰毕业后,被分到了不同的电厂。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俞兰和我又都被学校从电厂调回了学校,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惊喜的巧合。更让人惊讶的是,我们不仅都回到了学校,而且还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办公室里工作!
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毕竟,能够与俞兰在同一个屋檐下共事,每天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这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而如今,这个愿望竟然成真了,怎能不让我感到兴奋呢?
或许是由于她曾经在工厂里工作过的缘故,俞兰总是身着一套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去上班。这套工作服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但却显得格外清爽利落。与那些喜欢穿着鲜艳时尚的女性相比,俞兰对红色的妆容毫无兴趣,反而更钟情于朴素的工装。
她的这种选择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态度的体现。俞兰坚信,老师和学生与工农阶级划等号,并不是一种贬低,而是一种尊重和认同。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种理念,将自己视为工农群体中的一员,并以此为荣。
在工作中,俞兰展现出了极高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她不仅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还对同事们关怀备至。她的存在让整个工作环境都变得更加和谐、积极向上。
俞兰在与人交流时,总是能够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不拖泥带水,让人感觉非常干脆利落。她的这种说话方式不仅让她在沟通中更加高效,还展现出了她的果断和自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俞兰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她总是面带微笑,语气温和,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和舒适。无论是与陌生人还是与熟人交流,她都能够迅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让人愿意与她交往。
不仅如此,俞兰的文章也写得非常出色。她的文字简洁流畅,表达清晰,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她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她的字迹也非常清晰漂亮,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可以说,俞兰无论是在口头表达还是在书面表达方面,都展现出了很高的才华和素养。
在教工食堂,俞兰发现老师们都站着吃饭,她心急如焚。她深知这样的用餐环境不仅不舒适,还会影响老师们的工作效率和心情。
于是,俞兰决定组织青年教工团员们在星期日进行一次义务劳动,专门修理那些损坏的座椅。大家积极响应,纷纷报名参加。
星期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学校的仓库,一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人瞠目结舌——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坏座椅,仿佛是一座被遗忘的废墟。然而,我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立刻行动起来,从这堆“废墟”中挑选出相对较好的座椅,准备进行修理。
一开始,我信心满满地拿起钉子和锤子,试图用钉钉子的方法来修复座椅。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并不理想,尽管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钉子钉进去,但座椅仍然摇晃不定,显得十分不结实。
正当我感到困惑和沮丧时,木工小林走了过来。他看了看我修理的座椅,微笑着说:“钉钉不如加木楔,你试试这个方法。”说着,他拿起一个木楔子,熟练地将其嵌入座椅的缝隙中。
我半信半疑地坐了上去,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这把经过小林修理的座椅竟然异常牢固,丝毫没有摇晃的迹象!
小林的方法果然奏效,于是他迅速为大家制作了许多木楔子。有了这些木楔子的帮助,我们修理座椅的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高了。
经过一整天的努力,我们终于将所有挑选出来的坏座椅都修理好了。当我们把这些修好的座椅整齐地摆放在食堂里时,整个食堂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杨荩校长得知了我们的举动,对我们的成果赞不绝口,他激动地说:“你们自己动手,修理座椅,这就是抗大精神的再现啊!谢谢你们,你们为学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一天上午,俞兰突然接到了去清河开会的通知。她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收拾好东西,匆匆赶往火车站,准备搭乘最近的一班列车前往清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下午时分,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碌着。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我拿起听筒,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喂,请问小俞在吗?”我一听,便知道是俞兰的父亲。
“俞伯伯,您好啊!”我连忙回答道,“俞兰她不在办公室,她今天上午接到通知去清河开会了。”
电话那头的俞伯伯显然有些着急,他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哎呀,这可怎么办呢?我吃的药还在医院里没取出来呢,本来我还以为中午俞兰会回家帮我取药呢。”
我赶紧安慰俞伯伯:“俞伯伯,您别着急,我现在就去医院帮您取药。”
挂掉电话后,我顾不上其他事情,立刻起身前往医院。一路上,我心里都在祈祷着俞兰的父亲不要出什么事情。
到了俞兰的家,我拿着药单,立刻到医院把药取出并送给了俞伯伯。俞伯伯患病多年,一直在家休养。
俞兰的进步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不已,她如今已经成功地晋升为我的直接领导。回想起那个时候,我负责收缴全校的团费,而学生团费的标准是每人五分。这看似微不足道的金额,却因为学生数量众多而变得相当可观。
我需要定期将收缴的团费上缴给团市委,因此我的抽屉里总是堆满了各种零钱。这些零钱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有硬币、纸币。为了方便查数和保管,我决定将硬币打成小捆。
然而,这项工作并不轻松。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整理这些硬币,将它们按照面额分类,并逐一捆扎起来。就在我忙碌的时候,俞兰都会主动放下了她手头繁忙的工作,过来帮助我。
她的出现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和感激。尽管她的工作任务繁重,但她仍然愿意抽出时间来帮助我,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在她的帮助下,原本繁琐的工作变得轻松了许多,我们一起迅速地完成了硬币的整理和捆扎。
我对俞兰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帮助不仅让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温暖和力量。从那以后,我对她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愈发深厚,而她也成为了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俞兰和王老师不仅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我这个人性格有些急躁,做事常常冲动,而且工作方法也比较简单粗暴,缺乏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有效解决能力。然而,正是在俞兰的耐心帮助和悉心指导下,我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开始努力改进。
俞兰总是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指出我的问题所在,她会用具体的事例来分析我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让我明白冲动和简单方法的局限性。她还会分享一些她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教我如何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如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她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在遇到事情时先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各种可能性和影响因素,然后再采取行动。我也开始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和协作,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再一意孤行。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发现自己在处理问题时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了,工作效率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一切都离不开俞兰的帮助和引导,我非常感激她对我的关心和支持。
我一直觉得,俞兰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无论何时何地,她的脑海里似乎永远都只有工作这一件事。哪怕是在休息时间,她也总是心不在焉,仿佛还沉浸在工作的世界里。
然而,这一切都在我给她讲了那个故事之后发生了改变。
我出差坐火车时,看了一本小说《斯巴达克斯》,讲述的是古罗马时代一场声势浩大的角斗士起义。
以斯巴达克为首的角斗士们为争取自由和尊严,奋起反抗罗马人的暴政,他们英勇顽强地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斗争,一次又一次地出奇制胜,重创罗马军队。但是角斗士军队最终还是被强大的敌军包围并消灭,斯巴达克斯也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书中用了很多篇幅,描述了斯巴达克斯与贵妇人范莱丽雅相爱的故事,反映了革命者在战场上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态。斯巴达克斯与范莱丽雅的相爱,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我是在俞兰多次催促下,才把这段爱情故事讲完。
当我讲完这个故事时,我注意到俞兰的眼神变得有些不同了。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机械地点头表示理解,而是真正地被故事所触动。她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我从未见过的温柔和情感。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俞兰的内心世界并非像我之前所认为的那样只有工作。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留意俞兰的言行举止。我发现她在与同事交流时,不再仅仅谈论工作,而是会偶尔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或者感受。她也开始对一些与工作无关的话题表现出兴趣,甚至会主动参与讨论。
这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是有时候我们会被表面的现象所误导。而俞兰,这个曾经被我视为工作狂的人,其实也有着一颗充满情感的心。
在我和俞兰一起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我们都经历了许多的成长和变化。终于,我们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上大学。
俞兰考上了东北大学,这是一所位于东北地区的着名高等学府。而我则去了东北电力学院,这所学校在电力领域有着卓越的声誉。
虽然我和俞兰即将分别,前往不同的学校,但我们都坚信,无论距离有多远,我们的友谊都会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