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人生手帐 > 第152章 上大学报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大学报到

1978年3月11日和12日这两天,对于吉林电力学院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这两天,是77级新生报到的时间。

长春火车站,人潮涌动,子繁站在长长的购票队伍中,焦急地等待着轮到自己购买去吉林的火车票。

好不容易快排到了窗口了,突然,一个同龄人毫无顾忌地插队插到了他前面。那人手里高举着一张入学通知书,嘴里还大声嚷嚷着:“我是高考入学的新大学生,买张去吉林的火车票!”那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样子,让子繁心中十分不爽。

子繁心里暗暗嘀咕:“谁不是新大学生啊?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凭什么不排队!”他越想越气,正准备伸手把这个插队的家伙揪出来,让他知道什么叫先来后到。

然而,就在他的手快要碰到那个人的衣领时候,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到了那张入学通知书。这一看不要紧,子繁惊讶地发现,这张入学通知书和他自己的竟然一模一样,上面印着同样的学校名称和专业。

“原来他也是我们学校的新生啊!”子繁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亲切感,原本的愤怒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想,既然大家都是校友,那也就没必要跟他计较了。于是,子繁默默地收回了手,站在原地继续排队。

隔日,子繁满怀期待地来到学校报到。当他推开宿舍门的一刹那,他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嘴巴也不由自主地张大了。

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昨天在长春火车站插队买票的那个家伙!子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让他又气又恼的人,竟然会成为他的同班同学,而且还住在同一个宿舍里。

子繁心里暗自庆幸:“还好那天我没有揪他出来,不然的话,说不定还会惹出一顿拳脚呢!”这位和子繁同班同宿舍的同学,名叫刘树林。

入学报到的那一天,詹杰和他的一行哈尔滨老乡们乘坐火车抵达吉林时,时间已经很晚了,晚上八点多钟。他们匆忙下了火车,然后赶紧去赶最后一趟公交汽车。

然而,当他们终于搭上这趟公交车后,却发现车的终点是临江门,从临江门开往学校的公交车都已经收车了。这让他们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因为他们原本以为这趟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学校。

临江门下车后,大家都站在路边,一脸愁容,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在这时,突然听到有人在问:“谁是成新?谁是靳晓雯?”众人四处张望,詹杰这才发现和自己一起坐公交车来到临江门的还有两位陌生的女新生。

原来,发问者是来接这两位女生的。两位女生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立刻应了一声,然后与接她们的人一起上了车,乘车离去了。

詹杰和他的老乡们只能无奈地看着那辆车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夜色之中。那一天,靳晓雯或许都没有注意到詹杰的存在,但詹杰却觉得那是他记忆里最美的时刻,因为他看见了漂亮的靳晓雯,从那时起,詹杰开始穷追猛打,他和靳晓雯的爱情故事开始了。

入学报到那天,韩忠旭到达吉林时是白天。当他走出火车站时,太阳高悬天空,洒下温暖的光芒。

就在韩忠旭四处张望、略显迷茫之际,一个亲切的声音传入他的耳中:“同学,你是新生吗?需要帮忙吗?”他转头看去,只见一位笑容灿烂的学姐正朝他走来。这位学姐便是李复,她热情地向韩忠旭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并带领他办理了入学手续。

韩忠旭对李复的帮助感激不已,而李复的热情和友善也让他对这个陌生的城市多了一份亲切。从那一天起,他们的命运似乎就交织在了一起。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韩忠旭和李复在校园里经常相遇。他们一起参加社团活动,一起讨论学习问题,渐渐地,彼此之间的了解越来越深。韩忠旭发现李复不仅聪明善良,还有着独特的幽默感和温柔的内心。而李复也被韩忠旭的才华和努力所吸引。

时光荏苒,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毕业季来临,韩忠旭和李复都面临着人生的抉择。然而,他们的爱情却在这个时候愈发坚定。最终,他们决定携手走过未来的人生道路,结为伉俪。

韩忠旭和李复的爱情故事就像一部浪漫的电影,充满了巧合和惊喜。从相遇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紧紧相连,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幸福篇章。

那时候,我们这些新生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乘坐火车赶来。火车缓缓驶入吉林站,我们提着行李,走出车厢,呼吸着北方初春略带寒意的空气,心中却充满了热情和激动。

从临江门到学校的路并不好走,那是一条凸凹不平的土路,坑坑洼洼的路面让人行走起来有些艰难。但我们并没有在意这些,我们的目光都被沿途的风景所吸引。路边的树木开始吐出新芽,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终于,我们走到了学校的大门前。那是一座略显古老的石头楼,但在我们眼中,它却显得格外庄重和神圣。走进校园,我们看到了宽敞的操场、整齐的教学楼和绿树成荫的小道,这里就是我们即将开始新生活的地方。

虽然当时还是早春,天气还有些凉意,但我们的心里却感觉无比温暖。因为我们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是那个年代的天之骄子。能够进入大学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和机遇。

女生们被安排住在宿舍楼的 3 楼 58 号寝室,而男生们则住在宿舍楼 2 楼的四个寝室里。李美荣老师在校园里里外外忙碌地张罗着,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入住。

当女生们走入 3 楼 58 号寝室时,她们发现每张床上都贴着写有名字的纸条。这让她们很容易就能按图索骥,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家”。

与此同时,男生们也在 2 楼的四个寝室里安顿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新面孔开始出现在楼道里,彼此之间互相打着招呼。

“你是哪的?”这似乎成了大家见面时的第一句话。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好奇和友好,让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大家都是初来乍到,但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他们开始认识彼此,也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

3月13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里,照亮了每一个角落。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走进这个陌生的地方。同学们面面相觑,彼此之间充满了陌生和好奇。

教室里还没有排座位,大家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坐下。于是,在宿舍里已经熟悉的两个人往往会选择坐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彼此感到一些亲切和安心。

老师走进教室后,微笑着让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同学们都有些紧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在这时,潘龙第一个勇敢地站了起来,他的声音清晰而响亮:“大家好,我叫潘龙,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之所以选择热自专业,是因为我相信列宁说过的一句话:‘苏维埃加电气化就是共产主义’!”潘龙就是前面章节中提到的老潘。

他的话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他。有些人心里暗自嘀咕:“不是说土豆加牛肉才是共产主义吗?”然而,潘龙的发言却让大家震惊,列宁竟然知道我们这个专业能帮助苏维埃实现共产主义,这让我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潘龙的话语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对专业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成为共产主义缔造者的可能性,心中涌起一股雄心勃勃的感觉。

从这一刻起,我们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将在吉林电力学院接受知识的洗礼,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度过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