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人生手帐 > 第158章 分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分班

由于热自七七级人数众多,达到了六十余人之多,这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于是,在 1979 年 6 月 28 日,学校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热自七七级拆分成两个班级。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学校对于这两个班级学生的分配方式竟然如此简单粗暴——完全按照座位来划分!这一决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学生们中间引发了轩然大波。

同学们对此纷纷表示强烈的不满和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分配方式实在是太过随意,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情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兴趣和学习能力,仅仅根据座位来分配班级,无疑是对这些因素的忽视。

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担心自己会被分到一个整体水平较低的班级,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进度;而一些成绩稍差的学生则害怕被分到一个竞争激烈的班级,压力过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此外,还有同学指出,按照座位分配班级可能会导致一些原本关系好的朋友被分开,这对他们的社交生活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同学们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地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然而,无论他们如何据理力争、言辞恳切,学校方面似乎都不为所动,坚定地维持着原来的决定。

面对如此局面,同学们感到既愤怒又无奈。他们心中明白,尽管自己的声音再大,也难以撼动学校这棵大树。毕竟,学校作为一个权威机构,其决策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不可更改性。

最终,同学们只能怀着满心的不甘和无奈,默默地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尽管内心深处依然对学校的决定心存疑虑和不满,但他们也明白,继续抗争下去可能只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尽管班级被拆分了,但令人惊喜的是,两个班的同学们并没有因此而产生隔阂。相反,他们依然共同使用着同一个教室,这使得两个班级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依旧像往常一样,相互交流、讨论问题,共同进步。无论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还是课后的自习时间,大家都能自由地交流想法,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

而且,由于共用一个教室,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他们会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如班级聚会、运动会等,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这种紧密的联系让两个班级的同学们仿佛成为了一个大家庭,彼此之间的关系愈发亲密。

虽然班级的拆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同学们的学习环境,但它并没有影响到大家之间的情谊。相反,这种特殊的安排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在不同的群体中建立联系,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

一直到 10 月 5 日,学校才犹如一位姗姗来迟的宾客,将两个班级分别安排到了独立的教室。然而,这短暂的美好时光就如昙花一现,由于教室资源紧张,不久之后我们又像被驱赶的羊群一样,被迫合并到了一个教室。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难以清晰地分辨出谁是一班的同学,谁是二班的同学。在我们的心中,班级的划分宛如一道模糊的界限,无论怎样,我们始终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彼此之间的友谊深厚如海洋,共同的回忆璀璨如星辰。

被分到二班的陈明,犹如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将他作为老师的才能在布置教室这件事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妙笔生花,写下了许多条幅悬挂在墙上,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这些条幅犹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熠熠生辉。不仅如此,他还用土豆、萝卜精心雕刻成印章,轻轻盖上,仿佛为这些条幅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更为巧妙的是,他还为条幅绣上了精致的花边,犹如给这些墨宝穿上了华美的衣裳,使得整个教室立刻变得焕然一新,宛如一座艺术殿堂。

若是这些墨宝能够留存至今,真可谓是稀世珍宝。收藏家老刘定会视若珍宝,一定会对陈明感激涕零,连声道谢。

1981 年 7 月 6 号和 7 号这两天,我们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前往江城照相馆拍摄毕业照。

对于家住吉林的23位同学来说,这两天更是意义非凡。他们不仅要拍摄个人毕业照,还要一起照一张合影,名为“同饮一江水”。这张合影不仅记录了他们的青春岁月,更象征着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四年的时光里,我们两个班级的同学虽然彼此之间不分你我,但却没有一张全班的合影。这让我不禁对两位班长杨志远和孙玉君有些不满,觉得他们实在是太失职了。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