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县郊,新落成的“雪绒一号菌种供应中心”矗立在初秋的阳光下。红砖灰瓦的两层小楼,窗明几净,旁边是更宽敞、规划齐整的菌种生产车间和库房。崭新的牌匾上,“雪绒一号”几个大字遒劲有力,无声地宣告着这里将成为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心脏。

钱胜站在中心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穿着崭新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心中感慨万千。短短几个月,从大坝子村那间简陋的自建实验室,到眼前这座初具规模的县级菌种中心,变化翻天覆地。他身上的担子,也从带领一个生产队,变成了推动全县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

作为菌种中心主任兼技术总指导,同时挂着“县革委会副主任(挂职)”的头衔,钱胜的办公室设在二楼。办公室不大,但整洁明亮,一张办公桌,几把椅子,一个文件柜,墙上挂着一幅全县行政区划图。

此刻,钱胜正坐在办公桌后,眉头微蹙地看着桌上摊开的几份文件。一份是各公社上报的“雪绒菇”推广意向书,需求数量远超中心目前的产能预估;另一份是县农业局转来的,省农科院张研究员的来信,信中除了祝贺,也委婉地提醒大规模菌种生产中可能遇到的技术瓶颈和风险;还有一份,是中心新招聘的技术员名单和履历——人员来自全县各地,背景、能力、想法各异。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请进。”

进来的是李卫国。他如今被县里明确指派,常驻菌种中心,负责协调保障和部分行政事务。他脸上带着惯有的爽朗笑容,但眼神里也有一丝忧虑。

“钱主任,忙呢?”李卫国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各公社催菌种的电报和电话都快把总机打爆了!都等着咱们的‘雪绒一号’救命呢!可咱们这产能…还有新来的那帮技术员,磨合也需要时间啊。”

钱胜揉了揉眉心:“是啊,李干事。需求井喷是好事,但步子迈得太快容易摔跤。张研究员的提醒很及时。‘雪绒一号’在大坝子村小规模生产没问题,但大规模扩繁,无菌保障、菌种活力、批次稳定性…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砸了招牌,毁了全县推广的大计。”

他拿起那份技术员名单:“人,是关键。光有热情不够,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和绝对的责任心。特别是无菌操作意识,必须刻进骨子里。”

“这我明白。”李卫国点头,“所以招聘的时候,都是按你定的高标准,优中选优。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听说,城关公社来的那个小孙,农校毕业的,技术是不错,但有点傲气,不太服管,觉得咱们这土办法不够‘科学’。”

钱胜眼神微凝。技术分歧和管理磨合,是他预料中的挑战。“技术是服务于生产的,不是用来摆架子的。‘雪绒一号’的成功,恰恰证明了我们这套结合了科学原理和本地实践的‘土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当然,也要与时俱进,吸收更先进的技术。下午安排一次全体技术员会议,我亲自讲。”

“好!”李卫国应道,“对了,还有件事。大坝子村那边,周队长和吴队长来了,在楼下会客室等着呢。桂花、春梅她们几个也跟着一起来了,说是…来看看咱们这大本营,顺便送点新收的花生。”

钱胜眼中闪过一丝暖意。大坝子村,是他的根。“快请他们上来!”

不一会儿,周振武、吴大刚、桂花嫂、春梅嫂、建国、石头一行人便涌进了办公室。看着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和外面气派的中心大楼,桂花嫂她们啧啧称奇,眼中充满了自豪。

“钱主任!这地方真气派!”周振武嗓门洪亮,带着由衷的骄傲,“咱们大坝子村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

“大队长,吴叔,桂花嫂…快坐!”钱胜笑着招呼,亲自给他们倒水,“家里都还好吧?蘑菇房那边?”

“好着呢!”吴大刚抢着说,“按你留下的章程,桂花她们管得井井有条!新一茬‘雪绒一号’长得比之前还好!就是…就是大家伙儿都想你了!”

桂花嫂也接口道:“是啊,钱技术员…哦不,钱主任!大家伙儿都说,没有你,就没有咱们村今天的好日子!这次来,一是看看你这新地方,二是…大家凑了点花生、鸡蛋,还有桂香嫂子纳的几双鞋垫,给你送来…”说着,她把一个沉甸甸的布包放在桌上,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

钱胜看着那饱含深情的布包,心中暖流涌动。他拿起一双厚实的千层底布鞋垫,针脚细密,纳得结结实实。“谢谢大家!这鞋垫,我一定穿!桂花嫂,春梅嫂,建国,石头,你们现在可都是技术骨干了,是大坝子村的顶梁柱!蘑菇房管好了,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他顿了顿,语气郑重:“中心这边,摊子大了,挑战也多。你们在大坝子村积累的经验,非常宝贵。以后中心遇到技术难题,可能还要请你们这些‘元老’过来支援,或者派人去你们那里学习呢!”

“没问题!”桂花嫂挺起胸脯,信心十足,“钱主任你一句话,我们随叫随到!”

“对!需要人,我们大坝子村全力支持!”周振武和吴大刚也拍着胸脯保证。

送走了满载着乡亲们情谊的周振武一行,钱胜心中的浮躁沉淀了不少。那份来自土地的、最质朴的信任和支持,是他面对新挑战时最坚实的后盾。

下午的技术员全体会议,在中心的小会议室举行。十几名年轻的技术员济济一堂,目光都聚焦在主位上的钱胜身上。有好奇,有敬佩,也有像李卫国提到的城关公社孙技术员那样,眼神中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服。

钱胜没有长篇大论。他开门见山,拿起一支“雪绒一号”的原种试管,展示给众人。

“诸位,‘雪绒一号’不是实验室里精心呵护的娇花。”钱胜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它是从大坝子村的泥土里长出来的,是在无数次失败和摸索中诞生的,是在没有高级设备的情况下,靠严格的规程、绝对的细心和无数次实践总结出来的‘土办法’守护住的。”

他环视众人:“中心的任务,不是搞高精尖的研究,而是稳定、高效地生产出大批量、高品质、符合标准的‘雪绒一号’菌种,送到全县每一个生产队,让更多的乡亲能靠它过上好日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无菌操作刻进骨子里,把规程执行到每一个动作,把责任落实到每一支试管!任何一点疏忽、任何一点‘差不多就行’的思想,都可能让一个生产队几个月的努力白费,毁掉乡亲们对‘雪绒菇’的信任!”

他目光特意在孙技术员脸上停顿了一下:“技术,没有高低贵贱。能把最基础的操作做到极致,能在现有条件下保证最高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就是最大的本事!也是最‘科学’的态度!”

钱胜的话,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孙技术员脸上的那点傲气渐渐褪去,若有所思。

“从今天起,中心实行最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奖惩制度。”钱胜语气不容置疑,“每一批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培养,都必须有详实的记录和责任人签名!定期进行无菌操作考核!发现违规操作,一次警告,二次扣工资,三次清退!同时,设立‘质量标兵’奖,对连续无差错、菌种活力高的班组和个人,重奖!”

会议结束后,钱胜亲自带着所有技术员,进入刚刚调试好的菌种生产车间。他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帽子,一丝不苟地进行消毒,然后站在崭新的超净工作台前,亲自演示第一代“中心版”“雪绒一号”原种的无菌接种。

他的动作比在大坝子村时更加沉稳、更加精准,带着一种经过千锤百炼后的返璞归真。每一个步骤,都伴随着清晰的讲解和关键点的强调。挂机面板【种蘑菇 lv10】的境界加持下,他对整个流程的理解和控制达到了化境,每一个细微的操作都蕴含着对菌丝生长的深刻理解。

技术员们屏息凝神地看着,再没有一丝轻视。连孙技术员也看得目不转睛,眼中渐渐流露出真正的敬佩。他意识到,这位年轻的主任,手上的功夫和对技术的理解,远比他想象的深得多。

夜幕降临,喧嚣了一天的菌种中心渐渐安静下来。钱胜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外面新安装的、散发着柔和光芒的路灯。

新的起点,新的挑战。菌种中心的机器已经轰鸣起来,全县推广的巨轮开始转动。前方的路,有产能的压力,有管理的难题,有技术的瓶颈,更有无数双期待的眼睛。但钱胜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和力量。

他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摊开全县地图,拿起红蓝铅笔,开始规划第一批菌种供应的路线和优先顺序。灯光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沉稳而专注。挂机面板在脑海中静静悬浮,【种蘑菇 lv10】的经验条在应对新挑战的思考中,正悄然积累着更深厚的底蕴。星火燎原的征途,才刚刚铺开更广阔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