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州,取\"保全操守,养育德性\"之义。
地处晋陕黄河北段,西临黄河,与陕西府谷隔河相望。
其城防体系,始建于明洪武元年,以夯土筑城墙,后多次修补扩建,周长七里余。
万历年间,城墙用砖石包砌,高三丈五尺,护城河深一丈五尺,宽三丈余。
州城在东、南、北设有城门,以及水门三座,其中南门题额“观澜”,直通黄河渡口。
在万历八年的时候,保德州与大同、太原等地同时爆发大疫,人口出现过锐减。
当张献忠、张存孟两部义军进入保德州境内之时,保德州城得到警示,关闭城门严守。
而两部义军从渡口浮桥进入府谷后,保德州城才放松了戒备。
然而,秦义军渡河的消息,很快又让保德州城的城门紧闭,守军登上城墙。
当嬴庆率军来到保德州城下之时,只见城头守军严阵以待,吊桥已经升起。
于是,嬴庆一面派人对城内劝降,一面让大军围城,一面从府谷方向运来攻城器械。
没有出乎嬴庆的预料,劝降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接下来只有攻城一途。
而攻城的难度不小,城墙高耸坚固,护城河水位正常,且守军不可轻视。
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记载,明朝在保德州驻军编制达一千二百余名,配备火器二百三十件。
至于城内如今有多少守军,能用火器多少,无从得知,但肯定是要少于记载的。
此次攻城,嬴庆不打算挖地道以火药炸城,因为所需时间太长。
他们兵围保德州城的事情,只怕已经有横营的哨探去禀报王嘉胤了。
若不想让王嘉胤分一杯羹,秦义军就必须在明天天亮之前攻下保德州城。
好在嬴庆提前有了准备,在与王嘉胤定计取孤山堡的那晚,他就让工匠营的木匠连夜打造攻城器械。
昨日种光道率军前来会合时,就已经将攻城器械运抵府谷附近藏着。
随着十多辆可拆卸的攻城车组装完毕,嬴庆便下达了攻城命令。
嬴庆让前军参将章腾领兵主攻南门,火器营游将李忠率军从旁协助;左军参将蒙宪领兵攻东门;右军参将梁瑞领兵攻北门。
命令下达后,各军先以盾车掩护弓弩手、火铳手前推靠近护城河。
随着秦义军从三个方向接近护城河,城头的守军先是以火炮阻击。
火炮怒吼,炮弹呼啸。
经验丰富的炮手,立即听出守军使用的火炮数量及种类,分别为大将军炮一门,虎蹲炮五门,碗口炮九门。
大将军炮射程较远,威力较大,在明朝中后期使用较多,但因重量而运输不便,多用于城防。
虎蹲炮自戚继光之后,是明军装备较多一种火炮,其轻便灵活,适合野战及城防。
碗口炮射程较近,威力较小,属于洪武、永乐时期军队的主流火炮之一。
“大帅,保德州守军,这是将大明初期的老古董火炮都用上了!”宋卓开口,言语中带着几分嘲弄与轻视。
他在明军中待过,知道有些城池之中,还保留着洪武、永乐时期的老旧火炮。
碗口炮分铜制和铁质两种,铜制火器若存放与养护得当,是能历经一两百年保留下来的。
只不过,炸膛的风险也相对会高出不少,需少装填火药,如此威力就更小。
城墙上虽然有十多门火炮,但精度有限。
一轮下来,盾车被打烂了两三辆,伤亡了四五人。
而等盾车靠近护城河后,城墙上的火炮因角度问题,难以对盾车造成有效打击。
若发射散子,难以穿透盾车蒙铁的厚木。
所以,城头只能以弓弩、火铳等远程武器,对盾车后方的秦义军士兵进行攻击,但效果不大。
何况秦义军的弓弩手和火铳手,也会对城头开火压制。
盾车抵达护城河边上后,负责在护城河架桥的队伍,以驴车、马车运送小船至护城河。
在弓弩手、火铳手掩护下,架桥队伍迅速将小船放到护城河中。
士兵三三两两的跃上小船,有人举盾防御,有人打木桩固定小船,然后铺设木板,如此往复。
城头的守将见状,顿感不妙,连忙组织人手,不顾伤亡的在垛口冒头,对架桥义军进行攻击。
一时间,弓弦霹雳,火铳暴鸣,箭矢弹丸如雨点般射出。
密集的破空声,宛若催命的魔音,让人不寒而栗。
纵然搭建浮桥的义军,身上披了甲胄,又有盾牌遮挡。
但在这般密集的攻击之下,依然不断有人被射中要害,跌入护城河中,鲜血瞬间染红水面。
不过,秦义军的弓弩手和火铳手,也展开了猛烈的还击,箭矢与弹丸交织成死亡之网,不断收割着垛口冒头的守军性命。
约莫两刻钟时间,三面城墙数十只架桥队伍,以六七十人阵亡、两百多人受伤的代价,终于在护城河搭起了数十座浮桥。
紧接着,攻城队伍开始扛着长梯冲向城墙,呐喊声震天动地,杀气冲霄。
与此同时,十数辆攻城车,开始往三面城墙推进,在离城墙一百五十步左右的地方停下。
这个距离,城墙上的火矢够不着攻城车,自然不用担心被焚毁。
但秦义军也无法利用攻城车登城,且搭建的浮桥也承受不住攻城车的重量。
所以,火器营的火炮手,将虎蹲炮抬上了攻城车的箭楼。
每一门火炮,先装填火药,然后填上一层土,再装填五钱重的铅丸百颗。
装填完毕之后,虎蹲炮被抬着水平放在炮架上,几乎以城墙齐平的高度。
城头的守军,见攻城车停留的地方根本够不着城墙,自然不会有太多的防备。
当火炮打响,那铅丸就如雨点倾泻般打向城头。
那一个个守军,顿时被突如其来的铅丸,打得爆发出一片片血雾,死伤大半。
许多守军都来不及惨叫一声,便断绝了生机。
而城头之上,瞬间出现了一大段的、缺防漏防的城墙。
秦义军攻城队伍,抓住这一瞬间的战机,在城下架起云梯,迅速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