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理想主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对人的要求,父母对人的要求和社会对人的要求不太一样。”周予安说道,“我去实习的时候也第一次发现,真正的社会和象牙之塔里面完全不同。”
“也不能说完全不同吧,抛去个人能力不行,教育本质上崇拜的是一种很至高的道德,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那个道德标准,可能大部分人就是在学校里面中等或者中等偏上,然后到了社会才发现,在学校里你认为的底线在社会上来说,可能就已经是天花板了。”
林昭昭:“或者也可以由心理学上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来解释,你可以觉得本我就是那种完全兽性,由欲望和本能支配的自己,超,我是那个你理想生活中的,最完美崇高的自己,而自我本身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挣扎,一般而言,人不会到达这两个极端中的任何一个。”
周予安:“这个观点很有意思,我倒是第一次听这种解读。”
林昭昭:“不过对于现在的情况我是比较悲观的,之前有个朋友现在在初中当老师,说现在网络的普及把很多小孩子弄的不再有童年了。”
“可能吧,但我觉得总体上来说,一代一代的教育肯定会让社会的道德标准不断变高,整体不断前进的,虽然从个人来说,你不一定能要求别人,最多只能要求自己。”
林昭昭虽然不完全赞同,但也没有再否认。
她说到底还是个理想主义者,虽然人类烂透了,但世界上一定还是有美好的东西存在的。
对于相信好的事物的人,她也不忍心反驳。
因为接下来还有去方家的行程,所以在周家并没有待多久,周伯父拿着那根钓鱼竿儿乐的合不拢嘴,赞叹个不停。周母则要客气许多,时不时的眼神往周予安那边飘一飘,总之不太愿意跟林昭昭对视。
林昭昭也很能理解,毕竟那次在烧烤店的时候,她也不是什么什么事儿都不懂的小孩儿了,她要是有什么尴尬的事情被人发现,她恨不得一辈子都不跟那个人往来。
但回避归回避,客气倒是十分客气,面上依然是笑意盈盈的,言语上也是亲近的很,比上次中秋时候过来还要亲昵了许多。
林昭昭有理由怀疑是不是来之前周予安说了什么。
隔壁那边儿倒是一直风平浪静,完全没有出现上次忽然冒出来两个人抱着啃的情况,看起来是真的都回老家了。
在这边没有待多久,就直奔方伯伯家,他家在实验中学附近,一路走周予安一路说余艺的情况。
年前的时候,蒋采和带着余艺上门拜访了一趟,几个人在楼下一个餐厅吃了点简餐——周予安只负责引荐,没有出现在餐桌上。
但是事后蒋采和特意打电话过来表示感谢,听语气大概事情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但是也留了一线,意思是倒也没有完全确定下来。
方伯伯和方嬢嬢一儿一女,目前都不在京海生活,今年过年女儿回来了,儿子没有。
“他们这个点儿了大概率是要留饭的,到时候我去后厨帮忙,方伯伯之前是语文老师……”
林昭昭立刻接话道:“我去跟方伯伯聊天儿。”
周予安和林昭昭击了个掌:“套话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林昭昭:“放心。”
见二人上门方伯伯倒是热情,一推开门就能闻见屋子里有炒菜的香气了,显然是要留人吃饭的,这种时候林昭昭自然也不会推脱,人家都做好了,嘴上客气了两句,周予安就去厨房帮忙了。
林昭昭很自然而然在客厅跟方伯伯聊文史。
跟这群中年男人聊天儿最重要的准则就是,你要聪明博学,最最重要的准则就是你的聪明,博学不能超过他们。
大部分中年男人已经身居高位了,更忌讳有人越过他们一头,更忌讳一个年轻小姑娘越过他们一头。
要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能强势,要保持距离,但又不能端着,要聪明,但是又不能自视甚高。
所以把握谈话的尺度反而是一个很费心力的过程,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你得知道他们到底在说什么,但是又得适时的表现出不了解,或者放出一些稍有缺陷的观点。
让这他们找到切入口给你纠正,然后你再露出一个恍然大悟的表情,如果在最好能配上一点点的崇拜,就能哄的大部分中年男人找不着北了。
“哈哈哈哈哈,我就说,我小时候就说你绝对以后是走这条路的料子,当时你抓周的时候,还抓了一支笔还是一本书来着。”
“吃饭呢,你少说两句吧。”方嬢嬢说道。
林昭昭适时开口:“没关系,和方伯伯聊天很涨知识。”
“哎,等下他们回家,你把之前那谁送的那点东西让昭昭他们带回去一点哈。”方伯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