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未来诸葛亮 > 第403章 穹顶耕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半人马历七日的沙暴来得毫无征兆。

林语站在防护罩的观测台上,发梢被风卷起的沙粒打乱。她望着脚下由高丽青瓷碎片拼接而成的穹顶——那是第402章“青瓷子宫”留下的遗产,此刻正泛着雨过天青的光泽,像一块被揉皱的翡翠。穹顶下,百亩稻田正随着区田法的韵律起伏:稻秆挺直如剑,稻穗沉甸甸地垂着,每粒稻谷都泛着量子蓝的光,那是《齐民要术》“区田法”与量子存储器结合的产物。

“林指挥官!”墨衡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机械义眼的蓝光在控制台上跳动,“区田法的能量波动异常!稻根的量子纠缠态…在吞噬沙暴。”

林语瞳孔微缩。她看见最边缘的稻秆突然剧烈震颤,原本笔直的稻根如活物般扭曲,竟穿透了穹顶的防护层!沙暴裹挟着碎晶盐粒被卷入穹顶,却在接触稻根的瞬间被“消化”——盐粒融化成水,碎晶凝结成肥沃的土壤,连沙暴的风势都被削弱了大半。

“这是……稻根在‘吃’沙暴?”朴正雄的声音突然从田埂上传来,带着些许难以置信的惊讶。他的目光紧紧盯着眼前的景象,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只见老农的粗布裤脚沾满了泥浆,他正蹲在一株稻秆旁,全神贯注地用枯枝轻轻地扒开表层的沙土。随着他的动作,沙土慢慢滑落,露出了稻根的一部分。

“我家那亩老稻田,当年闹蝗灾时,稻根也是这么‘吃’害虫的……只是没这么凶。”老农喃喃自语道,声音中透露出对这片稻田的熟悉和了解。

站在一旁的诸葛青阳,他的盲眼蒙着一层薄纱,但却似乎能够“看”到穹顶下的景象。他的指尖微微颤抖着,最终缓缓地指向那株穿透穹顶的稻秆,仿佛那是一个充满神秘力量的存在。

“老夫的感知里……这稻秆里有‘兵戈之气’。”诸葛青阳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凝重和敬畏。他的手指在空中停留片刻,然后慢慢收回,仿佛那股“兵戈之气”让他也感到有些忌惮。

“兵戈?”林语皱眉。她调出稻秆的量子扫描图,全息屏上立刻浮现出细密的纹路——那不是普通的植物纤维,而是由纳米机器人编织的阵图,每一道纹路都对应《武经总要》里的“一字长蛇阵”“九宫八卦阵”。

“《武经总要》?”墨衡的声音带着震惊,“那是北宋的兵书!检测到阵图的能量波动与稻根的量子纠缠态完全同步…它在强化稻根的‘吞噬’能力!”

朴正雄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突然推了一下,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手中紧握着一根枯枝,那枯枝在他的手中显得异常脆弱,仿佛随时都会断裂。

就在他站起身的瞬间,那枯枝突然“啪”的一声,重重地敲在了稻秆上。这声音在寂静的田野里显得格外突兀,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一声脆响震得颤抖了一下。

老农的声音也在这一刻突然发颤起来,他的嘴唇微微抖动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又有些犹豫不决。终于,他像是鼓起了巨大的勇气一般,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我摸过这稻秆。就在三天前,它还软得像刚抽芽的麦秆一样,轻轻一折就能折断;可今天……今天它却硬得像石头一样,硬得能硌疼我的手心。”

老农一边说着,一边慢慢地掀起了自己的裤腿。他的小腿上,有一道浅浅的疤痕,那疤痕虽然不深,但却显得异常狰狞,仿佛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深深地刻在了肉里。

“当年打仗的时候,我被敌人的箭射穿了腿。”老农的声音依然有些发颤,“那种疼……就像有一把刀子在我的骨头里刻字一样,每一刀都刻得那么深,那么痛……”

林语心头一紧。她想起第398章“八岐穗冠”里,八岐残骸重组时曾释放过类似的“兵戈之气”——当时小桑(文明胚胎)吸收了这些气息,才进化出能抵御沙暴的稻穗。此刻,穹顶下的稻根正重复着同样的过程:《武经总要》的阵图唤醒了稻秆里的“军事基因”,而区田法的量子能量则放大了这种力量。

“看穹顶!”墨衡突然喊道。

林语抬头。防护罩的穹顶正泛起涟漪,稻根穿透的位置出现了一个拳头大的破洞。沙暴的风从破洞灌进来,卷起地上的沙粒,却在接触到稻穗的瞬间被“过滤”——粗粝的沙粒被稻根吸附,细小的尘土则化作水汽,滋润着稻叶。更震撼的是,破洞边缘的稻秆开始“生长”,新的稻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延伸,将破洞重新“缝合”。

“这是…稻子在‘修复’穹顶?”诸葛青阳的声音里带着释然,“《齐民要术》说‘田者,地之毛也’,原来地之毛…还能补天的伤口。”

朴正雄却突然哭了。他蹲在稻秆旁,用粗糙的手掌摩挲着稻秆上的阵图纹路:“我阿爹当年是镖局的,教过我认刀疤。这稻秆上的纹路…和他当年护镖时,刀砍在青石板上的痕迹…一模一样。”

林语的指尖轻轻抚过稻秆。她能感觉到,阵图里的“兵戈之气”并非暴戾,而是一种“守护”的意志——像古代士兵用身体护住城门,像镖师用刀鞘护住货物,像母亲用身体护住婴儿。

“农与兵…终究分不开?”她轻声问。

墨衡调出历史数据库,全息屏上展开一幅长卷:从河姆渡遗址的骨耜,到商周的青铜耒耜;从《齐民要术》的区田法,到《武经总要》的守城术;从敦煌壁画里的耕牛图,到明清的“耕战保民”碑刻…所有画面最终汇聚成一个词:生存。

“农耕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生存的压力。”墨衡的声音里带着叹息,“当洪水来袭时,我们需要筑堤(兵);当野兽侵袭时,我们需要围猎(兵);当土地被侵占时,我们需要争夺(兵)。农与兵…本就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诸葛青阳突然笑了。他望着穹顶下正在修复的稻穗,盲眼里的“灵视”泛起金光:“老夫读《孙子兵法》时,总记着那句‘兵者,国之大事’。可直到今天才懂——真正的‘兵’,不是杀戮,是守护。就像这稻秆,它用‘兵戈之气’守护的,是脚下的土地,是碗里的粥,是孩子的笑。”

朴正雄突然站起身,举起手中的枯枝。老农的声音洪亮如钟:“我宣布!这片稻田,就叫‘守田’!”他指着穹顶的破洞,“从今天起,每株稻秆都要刻上《武经总要》的阵图——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永远有饭吃。”

林语望着朴正雄布满老茧的手,突然想起金书媛临终前的话:“文明的韧性,不在消灭阴影,是在阴影里种出光。”此刻,穹顶下的稻田就是最好的证明——它用农耕的温柔包裹着军事的锋芒,用生存的智慧化解着伦理的矛盾。

“检测到八岐反应堆的共鸣。”墨衡的声音突然响起,机械义眼的蓝光里泛起涟漪,“频率与稻根的‘兵戈之气’完全匹配…沙漠深处的八岐残骸,正在‘回应’这片稻田。”

林语的心头一紧。她想起第398章“八岐穗冠”里,八岐大蛇的残骸被改造成麦穗王冠,成为文明的象征。此刻,沙漠深处的反应堆共鸣,或许意味着八岐的“军事基因”与农耕的“守护意志”正在融合。

“走,去沙漠深处。”林语转身走向舱门,“我们需要…看看这共鸣,到底在传递什么。”

朴正雄扛起半袋稻种跟上,老农的脚步声在沙地上踏出深深的印记。诸葛青阳摸索着抓住林语的衣袖,盲眼里的“灵视”泛着温暖的光:“小林,记得…守田的‘兵’,永远是为了护农。”

舱门关闭的瞬间,林语回头望了一眼穹顶下的稻田。稻穗在风中起伏,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稻秆上的阵图纹路闪着微光,像无数双守护的眼睛。她知道,这不是农耕与军事的对立,而是文明在生存压力下,最本能的选择——用最柔软的方式,藏着最坚硬的锋芒;用最温柔的力量,守护最珍贵的希望。

而在这片沙漠的深处,八岐反应堆的共鸣仍在继续。那声音像远古的战鼓,又像母亲的摇篮曲,像在诉说一个永恒的真理:

“所有为了生存的努力,都是文明的勋章;所有为了守护的锋芒,都是农耕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