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骨柔肠聂隐娘,青锋三尺映寒江。
藩镇跋扈民生苦,一剑能教乱党降。
学道深山承秘艺,匡扶正义走殊方。
千年犹记奇女子,不恋红妆恋剑光。
列位看官,且说中唐贞元年间,魏博藩镇辖下卫州,有一武将名曰聂锋,官拜游击将军。这聂锋生得虎背熊腰,使一口镔铁大刀,曾随节度使田承嗣东征西讨,立过不少战功。膝下唯有一女,名唤隐娘,生得眉如远山,目若秋水,虽为女子,却有男儿英气。隐娘年方十岁时,一日在后花园玩耍,忽有一尼姑叩响宅门,直入内院,见了聂锋便说:“此女与贫道有缘,贫道欲收她为徒,带回山中学道,将军可肯应允?”
聂锋闻言大怒:“吾女金枝玉叶,怎肯让你这出家人带走?”那尼姑微微一笑:“将军莫急,此女命中注定有此机缘,若随贫道去,他日必成大器,胜过困守闺阁百倍。若将军执意不允,恐有不测之祸。”说罢,不等聂锋再言,伸手将隐娘揽在怀中,如一片羽毛般轻飘飘越墙而去。聂锋惊得目瞪口呆,忙令家丁追赶,哪里还见得着人影?
且说那尼姑抱着隐娘,足不沾尘,行了数百里,来到一处层峦叠嶂的大山。但见古木参天,云雾缭绕,隐约有清泉瀑布之声。尼姑将隐娘带到一个峭壁下的石洞中,洞内陈设简朴,唯有石床石凳,壁上挂着数把宝剑,寒光四射。
尼姑对隐娘说道:“贫尼法号妙空。从今往后,你便在此随吾学剑。”说罢,取出一把二尺长的匕首,锋利无比,对隐娘道:“学剑先学胆,胆壮则剑利。从今日起,你需每日攀爬绝壁,潜入深潭,捕捉猿猴飞鸟,以练筋骨胆色。”
隐娘虽年幼,却天性坚韧,每日天不亮便起身练功,攀悬崖如履平地,入深潭如鱼得水,不出三月,便能徒手抓住奔逃的野兔。妙空尼姑见状,始教她剑术。那剑术非同寻常,并非寻常武将的劈砍之法,而是讲究“以神御气,以气御剑”,能于咫尺之间取人首级,亦能千里之外报信传书。
如此过了五年,隐娘已长成十五岁的少女,一身轻功出神入化,手中匕首能飞檐走壁,取人发髻而不察觉。这日,妙空尼姑对隐娘道:“你剑术已成,可下山去了。记住,此剑只为锄强扶弱,不可滥杀无辜。若遇不义之徒,虽远必诛;若遇忠孝之士,当倾心护佑。”说罢,赠她一个黑色皮囊,内藏匕首与药粉,又教她口诀,能使身体隐现无形。
隐娘拜别师父,一路行来,见魏博藩镇节度使田季安暴虐无道,纵容属下欺压百姓,心中早已记下。这日,她行至卫州城外,见一恶少当街强抢民女,正是田季安的侄子田豹。隐娘怒从心起,身形一晃,已到田豹面前,匕首出鞘,寒光一闪,田豹的发髻已落在地上。田豹吓得魂飞魄散,跪地求饶。隐娘喝道:“若再为非作歹,下次便取你首级!”说罢,救下民女,飘然离去。从此,“聂隐娘”的名字便在魏博一带传开,百姓们皆称她为“飞剑侠女”。
且说聂锋自女儿被尼姑带走,终日思念,以为此生再难相见。忽有一日,隐娘竟自行归家,此时她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眉宇间英气更胜往昔。聂锋又惊又喜,问起五年经历,隐娘只说随师父学道,并未提及剑术。
此时田季安闻知隐娘貌美,又念及聂锋是军中老将,便下聘礼,欲纳隐娘为妾。聂锋不敢推辞,隐娘却道:“爹爹不必忧虑,女儿此去,自有道理。”竟坦然应允。婚后,隐娘住在田府西跨院,田季安虽对她宠爱有加,却不知她夜夜飞出府去,查访田季安的不法之事。
原来这田季安野心勃勃,暗中勾结淄青、成德等藩镇,欲脱离朝廷管辖,自立为王。他命心腹胡奴掌管兵符,日夜操练兵马。隐娘得知此事,心想:“藩镇割据,百姓遭殃,若任其发展,天下又将陷入战乱。”
这夜三更,月黑风高,隐娘换上夜行衣,施展轻功,如一片落叶般飘至胡奴卧房。只见胡奴鼾声如雷,枕边放着一个铜匣,想必兵符就在其中。隐娘取出匕首,轻轻划开匣锁,果然见里面放着一对虎符,金光闪闪。她刚要取走,忽听胡奴翻身坐起,喝道:“何人?”
隐娘不慌不忙,伸手一指,胡奴便如中了定身法,动弹不得。她取了兵符,放入皮囊,又在胡奴枕边放了一张纸条,上写:“兵符暂借,若再助纣为虐,必取尔首级。——聂隐娘”。说罢,身形一闪,消失在夜色中。
次日清晨,胡奴发现兵符被盗,又见枕边字条,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报知田季安。田季安大惊失色,心知是聂隐娘所为,却不敢声张,只得命人严加防范,同时暗查隐娘踪迹。
且说田季安丢失兵符,又惊又怒,暗中请来江湖上的顶尖高手,欲除掉聂隐娘。其中便有隐娘的师父妙空尼姑的师兄——空空儿。这空空儿年逾百岁,剑术通神,能于呼吸之间杀人于无形。
这日,隐娘夜探田季安书房,欲窃取他与其他藩镇的密信。刚潜入窗外,忽觉一股寒风扑面而来,似有刀剑之气。隐娘暗叫不好,连忙向后跃出三尺,只见一道白影如鬼魅般从房梁上落下,正是空空儿。
空空儿手持一柄短剑,冷笑道:“好个孽徒,竟敢背叛师门,助纣为虐?”隐娘一愣:“前辈何出此言?田季安谋逆叛国,隐娘盗取兵符,乃为国为民。”空空儿道:“吾只受田季安之托,取你性命,哪管他是非对错!”说罢,挺剑刺来。
这一战,直打得天昏地暗。空空儿剑法诡异,身形飘忽不定,隐娘则仗着轻功精妙,匕首灵活,见招拆招。两人斗了百余回合,隐娘渐渐力怯,心想:“师父曾说,空空儿前辈剑术天下无双,唯有以‘心剑’破之。”于是凝神静气,不再一味闪避,而是看准空空儿剑招的破绽,匕首如灵蛇出洞,直刺他手腕。
空空儿见隐娘剑法突变,心中一惊,收剑后退,说道:“好个聂隐娘,竟能领悟‘心剑’真谛。罢了,我不杀你,你好自为之。”说罢,化作一道白光,消失不见。
隐娘喘息未定,忽闻下人来报,说朝廷派来的宣慰使刘昌被田季安软禁在东跨院,不日便要加害。隐娘心想:“刘大人乃忠臣良将,岂能让他遭此毒手?”当下不再迟疑,直奔东跨院而去。
只见刘昌被绑在柱上,田季安正手持宝剑,欲亲自下手。隐娘从梁上跃下,匕首一挥,斩断绳索,对刘昌道:“大人快走,我来断后!”田季安怒道:“好哇,你竟敢一再坏我大事!”说罢,挥剑砍来。隐娘护着刘昌,且战且退,使出毕生所学,终于杀出重围,护送刘昌逃出田府。
且说隐娘护送刘昌逃出魏博,一路南下,直到汴州地界,见刘昌已无危险,这才告辞。刘昌感激涕零,欲奏请朝廷封赏,隐娘笑道:“隐娘乃草莽之人,岂图功名?只望大人回京后,奏明圣上,早除藩镇之患,使百姓安居乐业。”说罢,飘然而去。
隐娘一路行来,想起田季安虽遭挫败,未必肯就此罢休,自己留在尘世,终是祸端。又念及师父教诲,便决定归隐山林,不再过问世事。这日,她来到师父曾居住的那座大山,却见石洞中空无一人,唯有壁上刻着一行字:“尘缘已了,速归仙山。”
隐娘恍然大悟,取出匕首,对着东方拜了三拜,将匕首插入石缝之中,化作一道青光,冲天而去。从此,江湖上再无聂隐娘的踪迹,唯有她的故事代代流传。
列位看官,你道这聂隐娘的故事为何能流传千古?只因她虽是女子,却有男儿不及的侠肝义胆,在藩镇割据、朝政昏暗的年代,以一己之力惩恶扬善,护卫忠良,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如今再看那魏博藩镇,自田季安后,果然内乱频发,终被朝廷平定,而聂隐娘的英名,却如她手中的宝剑,虽历经千年,仍寒光不减。
正是:
魏博当年乱象生,侠女仗剑救苍生。
青锋三尺除奸佞,留得芳名万古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