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乐进腹诽鲍信时,江琛忽然问:“我听老曹说,曹操把刘备三兄弟调到鲍信手下,怎么没见他们上阵?”
“先生,刘备负责鲍信军的斥候营,至于关羽和张飞,据说留在鲍将军身边等候命令。”
鲍信让刘备掌管斥候?
他不会天真地认为支开刘备,就能收服关羽和张飞吧?
江琛闻言,不禁嗤之以鼻。
乐进忙问原因,江琛见战事未起,便揭穿了鲍信的小算盘。
众人都疑惑,鲍信为何给刘备增兵?
其实是想用斥候营换取关羽、张飞两位猛将!
糟了!主公对张飞颇为看重!
这不是反而在帮鲍信吗?
乐进闻言焦急,只有江琛大笑回应:“你家主公都还没把握直接收下张飞,鲍信岂能从刘备那里抢走?且看,有人要得不偿失了。”
鲍信军初战之时,
虽然不解江琛所说的“得不偿失”从何而来,
但看他嘲讽的表情,乐进等人心中已默默为鲍信哀叹。
江琛历来预言成真,此番想必也不会例外!
果然,江琛的预言应验了。
鲍信的中军大帐内,
关羽、张飞双臂环抱,站在鲍信面前,宛如忠臣护主。
鲍信怒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再问一次,你们二人真的不愿出征吗?”
关羽抱拳,言辞恳切:“大哥有令,战场之上凶险万分,为保将军安全,我与三弟需时刻相随……”
关羽言辞虽堂皇,实则拒绝出战——若鲍信亲自领兵,他们自当效力;但若要听命于禁,则难以接受。
关羽的固执让鲍信气得双手发抖,心中暗骂:
“刘备啊刘备,难怪公孙瓒会对你有所疑虑!你竟是如此忘恩负义之人!我帮你增兵,让你担任主将,甚至允诺你表功,只为换取这两员大将,代价何其高昂!你却好处占尽,反而翻脸不认人!”
鲍信一咬牙,怒声道:“罢了!你刘备不顾颜面,我鲍信岂能失节?这次我认了,但事后看你在军中如何立足!”
他出身名门,自然不会与刘备同流合污。
鲍信冷冷地瞥了关羽二人一眼:“你大哥说得‘有理’!既然如此,就随我出战吧。”
说完,他甩袖离开营帐。关羽低头应和,脸上闪过一丝愧色。
张飞在旁急得直跺脚,低声埋怨:“二哥,咱们这么做,实在不太地道啊!”
关羽苦笑,心中亦不认同刘备的做法,但刘备毕竟是大哥,又能怎么办呢?
“翼德,走!咱们二人奋勇杀敌,多斩敌将,或许能平息鲍将军的怒火。”关羽拉起张飞,大步追向鲍信。
鲍信见二人跟来,脸色稍缓,但想到被刘备戏耍,心中仍愤愤不平。
自李儒接管并州大营以来,鲍信与于禁频繁商议,深知要赢得此战,必须有顶尖武将坐镇。
李儒麾下强将众多,包括留守并州的吕布部将以及从虎牢关带来的西凉将领。且他可随时调遣增援。
然而,顶尖武将难求。于禁虽善治军,但武力并非一流。鲍信倚重于禁统率全军,故不愿让他冒险斗将。
于是,他将目光转向刘备麾下的关羽、张飞。这二人实力不凡,曾从吕布手下安然脱身。
遗憾的是,鲍信低估了刘备。他虽扣留关羽、张飞,却被刘备以言语所困。原计划中,于禁领兵出征,鲍信负责后勤。但关羽、张飞坚持鲍信亲征,否则拒不出战。
为避免于禁孤立无援,鲍信勉强决定亲自上阵,并调鲍忠回守后方。
于禁在并州大营前布好阵势,久等关羽、张飞不至,料定后方有变。正欲派鲍忠探问时,鲍信率亲卫赶到,愤愤地讲述了刘备以言语相胁、迫使他亲征的经过。
于禁闻言色变,鲍忠则怒斥刘备不忠不义。鲍信怒极,掌掴鲍忠。鲍忠顿时醒悟,此类阴谋不宜公开。
于禁见鲍信前来,心中忧虑后方空虚。毕竟,孙坚因缺粮而败亡的教训历历在目,诸侯皆重视后方粮草安全。
鲍信无奈下令鲍忠返回防守,鲍忠虽不情愿,但面对鲍信递来的印信,只得服从。路遇关羽、张飞,鲍忠出言讥讽,二人自知理亏,未作回应。
一番波折后,鲍信军队终得平息。与此同时,李儒率领张济叔侄、成廉、曹性及三千并州狼骑列队而出。
李儒遥见鲍信军阵严整,狭长眼眸微闪,心中暗赞其不凡。
“军师!敌军来犯,末将请求出战!”成廉挺身而出,曹性亦随之请战。
李儒点头同意,二人策马而出,成廉手持长刀,曹性背负弓箭,手握铁枪。
关羽欲上前,被于禁阻止,转而对李通道:“文达,首战便拜托你了。”
李通怀揣离间信,向众人行礼,默默策马而出。
张飞轻笑自语,关羽连忙制止。鲍信见状面色不悦。
于禁为防计策有失,温和劝道:“二位将军,此时出战恐非最佳时机。待敌军高手现身,还需二位大展身手。”
关羽、张飞听后心情大好,张飞更感歉意,向于禁、鲍信道歉。关羽誓言,若李通不敌,他定会上阵,不损先锋军威。
双方各退一步,气氛稍缓。然而,四人心中各有计较。
战场上,杀气腾腾。
成廉见敌军一骑冲出,紧握长刀,未及询问,李通已在远处勒马高呼挑战高顺。
此言激怒成廉、曹性。
成廉长刀直指李通,厉声质问,曹性则倒持铁枪,右手搭弓。
李通故作轻狂,讥笑回应。
成廉、曹性怒喝,成廉策马挥刀冲向李通。
李通素有勇武之名,加之得高人指点,此时已属二流巅峰武将。
眼见成廉怒冲而来,破绽尽显,李通挺枪,战马猛然冲出。
首战关乎士气,李儒与于禁同时下令擂鼓助威。
瞬间,双方战鼓雷动!
士兵们全神贯注,注视着二人逐渐逼近,高台上的诸侯亦远眺战场。
江琛紧握栏杆,目光紧锁李通,口中喃喃自语。
曹休、乐进见状连忙上前将他拉开,以免他跌落看台。
见江琛仍不安分,乐进无奈劝道:“江先生稍安勿躁,文达武艺高强,那成廉非其对手……”
话音未落,远处已传来喧嚣之声。
乐进心急如焚,大步流星向前。
战场上,乐进与江琛交谈之际,李通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枪刺倒成廉,未待曹性反应,李通便调转马头,手起枪落,成廉首级落地。
此刻,李通高举成廉首级,于李儒等人前炫耀。
“胜了!胜了!”
“李将军英勇!”
“西凉贼子,见识到我中原武将的厉害了吧……”
鲍信军士气大振,原本对并州狼骑心存怯意的士兵,此刻个个热血沸腾,向敌军怒吼。
“未及五合,便斩成廉?
李通之勇,似乎非同小可!”
江琛既安心又稍感不解。
曹性欲取弓射李通,忽闻身后怒喝:“李文达休要猖狂!高顺在此!”
见本应守营的高顺突现,曹性心情五味杂陈。
一则,李通挑战高顺,称其为“吕布之下第二武将”,侧面印证八健将其余人远不及高顺;
二则,高顺与张辽深得吕布信赖,往日与丁原旧将不和。
若非李儒接管,三人断难携手御敌;
三则,成廉刚丧命于李通枪下,高顺即刻出击。
曹性虽竭力克制,仍难免责怪高顺未及时赶到。
“请曹将军助我,高某誓斩敌将,以祭成将军!”高顺察觉曹性面色不善,无暇多想,疾驰而过,挥刀直取李通。
李通见高顺现身,心中大喜,掷成廉首级于亲兵,策马挺枪,直冲高顺。
“取鼓锤来!”鲍信见计划顺遂,亲自擂鼓,提振士气。
鼓声震天,响彻云霄!
鲍信虽为文人,亦亲自击鼓,力士们更是使尽全力,鼓槌飞舞。
瞬间,鲍信军士气如虹,喊杀声震耳欲聋。
关羽、张飞望着已战两阵的李通,心中暗羡,若非于禁先言,他们早已上场夺功。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蹊跷!
方才速胜成廉的李通,在高顺刀下竟显得力不从心?
更令人惊奇的是,李通生怕人不知他即将落败,高声嚷道:
“此等威力,谁能匹敌?”
“高顺名不虚传,果为一流武将!”
“李某力尽,改日再战!”
……
一番喧哗后,李通突掷铁枪向高顺,俯身抱马颈,狼狈逃回。
关羽、张飞眼角抽搐,这等演技,骗骗普通士兵尚可,但在他们这等一流武将面前,实乃侮辱。
李通身为二流巅峰武将,即便连战,也未及十合,怎会如此迅速力竭?
即便筋疲力尽,高顺那勉强够得上二流的武艺,又如何能让李通丢弃武器逃跑?
如此拙劣的表演,连三流武将也难以欺骗!
正当关羽、张飞对李通心生讥讽之时,鲍信已放下鼓槌,开始夸张地喊道:“不妙!高顺勇猛无比,快鸣金收兵!”
勇猛无比?若高顺这等实力便算勇猛无比,那我们二人联手,岂不是要称霸天下了?
关羽、张飞心中暗自窃笑。
此时,于禁一脸严肃地点头赞同:“主公说得对,迅速鸣金,挂上免战牌!”
说完,仿佛一切早已安排妥当。
鲍信军迅速变换阵型,前后军对调。
未等李儒有所反应,鲍信与于禁已领兵撤回大营,挂起免战牌,只留曹性、高顺二人在战场上茫然无措。
“这……”
曹性策马靠近高顺,仔细观察这位沉默的战友——难道高顺一直在隐藏实力?
高顺同样感到困惑,但当他看到手中李通扔来的长枪时,脸色骤变,原来枪尾绑着一个锦囊。
“那是什么?”曹性也发现了异样,疑惑地看着高顺,缓缓握紧了长弓。
高顺冷漠地瞥了他一眼,取下锦囊,将枪扔在地上,当着曹性的面缓缓打开,里面露出一封皱巴巴的书信。
“高将军,为避免嫌疑,此物应交予军师处理。”
曹性猛地一惊,连连后退,随即召集数十亲兵,瞬间将高顺包围。
战场上,高顺意外得到一封敌军密信。
在此情境下,曹性非但不能为高顺掩饰,反而必须如实向李儒报告。
更为严重的是,曹性借此机会与自己撇清关系。
于是,他命人收起李通的遗物——铁枪与锦囊,连同高顺及其手中的密信,一同押解至李儒面前。
在并州大营,李儒坐在吕布昔日的位子上,反复研读手中的密信。
张济坐在左侧首位,成廉战死,曹性顺势占据右侧首位,而高顺则因嫌疑之身,默默站在一旁。
见张家叔侄面露嘲讽之色,曹性权衡再三,决定挺身而出为高顺求情。
吕布、成廉皆不在,若再失去高顺,他在军中便孤立无援。
再者,曹性也不相信高顺会是叛徒。
“军师,高将军绝对不可能……”曹性起身抱拳,话未说完,李儒已递过密信:“曹将军先看信,再言其他。”
曹性疑惑地接过,仔细阅读,冷汗直流。
信中,以吕布的口吻频繁询问军情,且多处墨迹斑驳,似有改动。
曹性断定,此信非吕布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