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台州府椒江入海口的旁边,有个叫白砂塘的小村庄。就在这个村子的东头,住着一位老汉,名叫李寿公。老汉早年丧妻,因家境贫寒,便一直没有再娶,平日里靠撑渡船为生。
有一天,李寿公乘船回家,路过邻居家门口时,邻居龚月娘喊道:“李伯啊,今晚来咱家吃饭吧,我炖了鳝鱼汤。”李寿公平日里为人和善,乡亲们渡河,他总是热情地帮忙抬运货物。遇到妇孺老人,他甚至分文不取。因此,他的人缘特别好。龚月娘的丈夫叫吴福,是个孤儿,后来自学了木匠手艺,赚了些银两,娶了龚月娘。可谁知他福气浅薄,婚后没多久,就在一次上山伐木时坠落山崖。龚月娘也因此守了寡。两人住得近,平日里互相照应。
于是,李寿公便来到了龚月娘家。可刚到门口,就听见锅里咚咚作响,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敲打锅盖。李寿公掀开锅盖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泣不成声。
你猜怎么着?锅里竟然有一条一尺多长的黄鳝,遍体金黄,头和尾巴浸在水里不停地摆动,但肚子却高高隆起,始终没有沉到水里。刚才那咚咚的声音,竟是黄鳝肚子敲打锅盖发出的。龚月娘也被这一幕吓得不轻,她知道李寿公见多识广,赶紧问道:“哎呦,李伯,这是怎么回事啊?”
李寿公边哭边说:“哎,这黄鳝下腹隆起,分明是一条待产的母鳝啊。它挺着肚子,是想保护自己腹中的孩子。万物皆有灵,你这是造孽啊。”龚月娘此时也动了恻隐之心,说:“哎呦,今天我出门看见一条黄鳝掉地上了,看它挺肥,本想拿它炖汤喝,谁知道它这么有灵性啊。”
李寿公擦了擦眼泪,说:“以后别再做这种杀害生命的事了。得了,这条黄鳝,你交给我吧,我把它送回海里。”龚月娘点头答应,当即灭了火,用笊篱把黄鳝捞了出来,打了一盆凉水放到了盆里。那黄鳝趴在盆里一动不动。李寿公端着木盆来到海边,轻轻地把黄鳝放入了海里。这条黄鳝在海边游了三圈,好像在跟李寿公告别似的,随即钻入海底,消失不见了。
当天晚上,李寿公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一个穿着黄衣的女子向他道谢。那女子说:“我本来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化成一条黄鳝到江中游玩,不曾想被渔夫捕获了。途中,我从鱼篓里跳了出来,又被龚月娘捡走了。倘若不是李老伯出手相助,我们母子性命休矣。”
李寿公说:“哎,你也莫要怪龚月娘,她也是不知情啊。鸡鸭鱼肉本是人类的口粮,只要不滥杀,便不为过。”那黄衣女子说:“我并没有责怪她的意思。承蒙您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今日我已诞下龙子。明日清晨,你会在河边捡到一个男孩,那就是我的儿子。我准备让他侍奉您终老,以作报答。”说罢,三声鸡鸣响起,李寿公从梦中惊醒,才发现原来是南柯一梦。
等到李寿公来到渡口时,果然看见岸边有个男孩在哇哇大哭。他知道梦里的事儿真的应验了,急忙跑过去把婴儿抱起。他给这个婴儿起了个名字,叫鳌善。
鳌善打小就有异于常人的本领,跨江渡河如履平地,捕鱼捉虾也是手到擒来。更难得可贵的是,鳌善对李寿公极为孝顺。就这样,又过了二十年,李寿公年满八旬,寿终正寝。更奇怪的是,等李寿公一死,鳌善也就消失不见了。
后来有商人在海上见过鳌善,说他好像天神一样,护佑着海上行人的平安。人们也把鳌善尊为海王,在入海口建了一座海王庙,香火十分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