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短篇民间故事 > 第591章 张三寻宝奇遇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江西龙虎山,住着一位赫赫有名的张天师。每年到了10月15这天,张天师都会安排一位本家子孙外出,去寻觅稀世珍宝。这一回,担当此重任的便是张三。

临行前,张天师郑重其事地递给张三一个严严实实封好的红封袋,还千叮咛万嘱咐:“这密宝的寻找,得从明年开春起,一直寻到年底。要是觅着宝贝了,必须得到主人的同意,还得自己出钱购买。要是坏了规矩,那可就要遭五雷轰顶之灾。”张三忙不迭地答应下来。等张天师离开后,他实在按捺不住好奇,赶忙拆开红封袋查看。只见里面明明白白写着要寻找4件宝贝,还详细说明了每件宝贝所在的地方。

张三首先奔赴松江府,去寻找第一件宝贝。一路上,他四处打听,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线索。有一天中午,他瞧见一栋大房子。这房子看上去破败不堪,但仔细端详,仍能看出几分昔日大户人家的气派。房子后面摆放着十几口大缸,看样子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了,缸里全是脏兮兮的东西。不过,张三可是个识宝的行家,他一眼就发现,从左边数第五口缸里竟然有两条龙在戏水。

张三心中暗自窃喜,心想:要是把这口缸挖出来,献给皇帝,说不定自己能当个觅宝状元呢!他赶紧找到这家的老太太,说道:“老人家,我想买您家屋后那口缸。”老太太连忙摆手:“那缸里都是脏水,放在后头也没什么用,你拿走便是。”张三却坚持道:“不行,我得出钱买。”老太太疑惑地问:“你买这缸做什么?”张三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你有所不知,这缸怕是进贡来的宝贝,只有皇家才有的,说不定是皇帝赐给您家祖辈的。缸里有两条龙在戏水,要是换上清水,二龙抢珠的景象,看得可清楚了。”

老太太哪里肯相信,张三便带着她走到离缸不远的地方,让她仔细看。嘿,老太太还真模模糊糊看到两条龙在缸里游动。张三抓住机会说:“我愿意出10两黄金买下这缸。”老太太犯了难,说:“我做不了主,明天你再来,跟我儿子儿媳说说吧。”张三答应下来,约定第二天中午再来。之所以约在中午,是因为此时正值午时,龙身会显原形,其他时辰是看不到的。

到了黄昏,老太太的儿子儿媳从田里回来。看到老太太笑得合不拢嘴,便询问原因。老太太把张三买缸的事情说了一遍。儿子一听能卖10两黄金,顿时起了贪念,说:“妈,这缸咱不卖了。”

当天夜里,母子三人拿着锄头铁锹就去挖缸。这缸放置的年头太久,几乎都陷到地底下了,挖起来十分困难。再加上是在夜里,光线昏暗,儿子一不小心,锄头歪了,“咔嚓”一声,把缸敲出一条裂缝。说也奇怪,裂缝出现后,两道红光“嗖”的直冲天际。这缸平日里虽然脏,但总是飘着一股香味,可这会儿红光一冲,里面立刻臭气熏天。儿子皱着眉头直摆手:“算了算了,这臭缸不要了,明天还是卖给那江西人吧。”

第二天,张三按时前来,看到母子三人垂头丧气的样子,心里“咯噔”一下。他到屋后一看,缸边泥土翻动,还有一道裂缝,顿时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他长叹一声,说:“这缸被铁器敲破,里头的宝贝已经飞走了。这缸本是谷物,受了日月精华成了宝,两条龙是自己跑进缸里的,所以才有香味,你们不该用铁器去挖,如今缸破了,龙也走了,这宝贝算是没了。”说完,摇摇头离开了。

接着,张三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上海吴淞口,去寻找第二件宝贝。那地方是长江水、东海水、黄浦江水汇聚之处,三段水的颜色各不相同,东海的水碧绿,黄浦江的水泛黄,长江的水不绿不黄。张天师早就告诉过张三,这水底下藏着一把能分水的宝剑。

张三到了吴淞口,嘴里念念有词。突然,一大把五颜六色的旗子飞到他手里。他先摇了摇红旗,水里“哗”的冒出个红脸红身的人,接过红旗就没影了。又摇了摇黄旗,出来个黄脸黄眼,头戴黄盔,身披黄甲的人,拿了黄旗也不见了。接着,蓝旗、白旗一起摇,又冒出两人,一个浑身发蓝,眼睛瞪得像铜铃,另一个浑身雪白,白眼睛突出,白头发根根直立,模样一个比一个吓人。张三不敢多看,闭着眼,把旗子交出去,几人接了旗子就沉入水中。

最后剩下一面黑旗。张三刚一摇晃,水里钻出个黑人,身高足足三丈三尺,脑袋像八斗,嘴巴大得能塞下面盆,两眼直勾勾盯着张三。这个黑人正是守护宝剑的神,可张三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吓得“扑通”一声晕了过去,手里还紧紧攥着黑旗。护剑神拿不到黑旗,“咕咚”一声又钻回水底。等张三醒来,看到黑旗还在手里,知道这宝贝又没办法得到了。

后来听说,幸亏这宝贝没被张三取走,不然黄浦江上游的三股水搅在一起,东海的咸水倒灌进上海,大家可就没有淡水喝了。张三这下还生了一场大病,在客栈里躺了好几个月。

病好之后,张三又踏上了寻宝之路。这一次,他来到了西安地界,看到一座贞洁牌坊。牌坊顶上蹲着一只透明的玉鼠,眼睛像翡翠,连五脏六腑都看得清清楚楚。张三认定这是个宝贝,本想找只猫来捉,可牌坊附近偏偏没有猫。他只好往村子里走,一连找了6天,都没有找到能捉玉鼠的猫。

到了第七天,在离牌坊五里地的一户人家,张三看到一只浑身赖疮的猫。这只猫十分奇怪,主人嫌弃得不行,不给他吃的它也饿不死,怎么赶都赶不走,哪怕把它扔到十里百里外,它都能自己跑回来。主人见了它就是一脚,可怎么踢都踢不死。张三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只难得的好猫,肯定能捉到玉鼠。

他找到这家女主人,开门见山地说:“我想买您家这只猫。”女主人笑着说:“你能把它带走,我谢天谢地,不要钱。”可张三是个守规矩的人,祖师爷传下的规矩不能破,便实话实说:“这猫到您家是来报恩的。不瞒你说,它叫玉猫,是个宝贝。离这五里地的贞节牌坊顶上有只翡翠玉鼠,只有这只猫能捉到。我愿意出100两黄金买下它。”

女主人犯了难,说:“这么多钱,我做不了主,等我男人回来问问,你明早再来吧。”晚上,男主人一回家,看见猫就踢。女主人赶忙拦住,说:“别踢,这猫能值100两黄金。”男主人瞪大了眼睛,说:“啥?这赖皮猫值这么多钱?别瞎说了,谁要谁抱走。”女主人把张三的话重复了一遍,男主人哈哈大笑:“猫天生就会捉老鼠,谁不知道。要是宝贝,咱自己捉了献给皇帝,不就发财了。”

夫妻俩抱起猫就往牌坊跑。到了地方,怪事发生了。猫“啪”的跳下来,浑身雪白,像块宝玉似的,赖疮全没了。它围着牌坊转了一圈,“喵呜”一叫,牌坊顶上的玉鼠钻了出来,眼睛碧绿,身体透明。可玉鼠一见猫,浑身发抖,“啪”的摔在地上,碎成几块,转眼就钻进地里不见了。猫看到玉鼠没了,自己也跑了。

夫妻俩这下傻了眼,只好垂头丧气回了家,打算等张三来了,问问清楚。第二天,张三一来,看到猫没了,就知道事情不妙。听男主人说完经过,他急得直跺脚:“你们不懂规矩。捉玉鼠得先备好一张结实的网,到了牌坊下,把猫放在网里。猫一叫,玉鼠就会掉进网里,就算死了也是个完整的宝贝,这时赶紧收网,猫和鼠都跑不了。现在倒好,太可惜了。”说完,无奈地离开了。

张三接着往东北方向走,眼看着快过年了,一件宝贝都没寻到,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有一天,他走到一处没有路的地方,抬头一看,是一座光秃秃的大山,山里还有座小山,树木长得格外茂盛,树也比寻常的大。张三心中一动,意识到这小山竟是座金山。可他知道进金山得有钥匙,他在山周围转了一圈,走到山脚下,看到一户人家门口有个十来岁的小男孩。

这孩子模样有些奇怪,两只眼睛一大一小,两条眉毛一高一低,朝鲜鼻歪嘴巴,手脚都不利索,头皮上没一块好地方,瘦得皮包骨头。邻居都叫他“石不全”。张三给了孩子点吃的,问他父母在不在家。进了屋,张三开门见山地说:“我想买下您儿子。”

夫妻俩本就不喜欢这个儿子,打也打不死,饿也饿不死,养了十几年,叫他也不吭声,打他也不哭,正愁没办法。一听有人要买,连忙说:“哎呀,我们正盼着有人带走他,你领走吧。”张三却说:“我不能白要,给你们150两黄金。”夫妻俩愣住了,说:“这石不全还值这么多钱?我们养他都没花过150两银子,你为啥要买他?”

张三也没有隐瞒,说:“你们看山上那块突出来的小山坡,夜里会发光,那是座金山,金银财宝无数。你儿子就是开金山门的钥匙,只有他能打开那扇门。”夫妻俩低声商量了一会儿,说道:“行,儿子卖给你。今天天色晚了,我们得给孩子准备准备,你明天来领人吧。”张三叮嘱道:“今晚千万别让孩子干啥。”夫妻俩连连点头,张三这才放心离开。

可张三一走,夫妻俩就动了歪心思。他们把石不全叫到跟前,说:“那江西人说你能开金山门,咱带个麻袋,今晚就去拿些金银财宝。”石不全熟门熟路,领着父母到了山洞前,伸手一指,洞门“轰隆”一声开了。他进洞装了些金银珠宝拖出来。夫妻俩一看,乐坏了,可转眼又嫌少,说:“你咋不再多装点。走,咱再进去。”

三人又进了洞,拼命往麻袋里塞宝贝。正忙着呢,“咣当”一声,洞门突然关上了。夫妻俩慌了神,让石不全开门,可这钥匙只能开进去,却不能开出去。三个人就这么被困在了洞里,再也出不来了。

第二天,张三来领人,屋里空无一人。他跑到山洞前,只见洞门关得严严实实,门口堆着些金银珠宝。他长叹一声:“哎,年底快到了,我也该回去了。”他把洞口的财宝带走,刚好抵了这一年在外的花销。这趟寻宝忙活了一整年,最后竟是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