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有个叫张三的穷小伙,他家境着实不咋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不过呢,好在他父母身子骨还算硬朗,一家三口相互扶持着,日子倒也过得安安稳稳。
张三这孩子打小就有想法,从15岁起,就琢磨着得找条谋生的路子,不能一直靠家里那点微薄的收入过活。他没念过多少书,可心里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不想一辈子就这么平平庸庸地混过去。父母瞧着儿子这么有志气,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正好,他舅舅有个朋友是木匠,靠着这层关系,张三就拜了这位木匠为师,开始学起了木匠手艺。一般来说,拜师学艺的人,刚开始都得先打杂好几年,才有机会摸一摸那些工具。可张三沾了舅舅的光,一入门,师傅就开始教他真本事。
这一学就是三年,接着又花了三年时间实践,整整六个年头过去,张三的手艺那叫一个精湛,附近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张三心里一直记着师傅的好,就算出师了,也经常去看望师傅,师徒俩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
出师半年多后,赶上师傅过生日,张三提前买好了礼物,打算去给师傅贺寿。他家离师傅家有八里地远,他没钱买牲口代步,只能靠两条腿走。不过对于年轻力壮的他来说,这点路根本不算啥,半个时辰就能走到师傅家村口。
刚走到村口,张三就瞧见路边围了一群人。他好奇地凑过去一看,只见草丛里躺着个老汉,脸色煞白,看起来难受极了。听旁边的人议论,才知道这老汉不是本地人,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走到这儿实在走不动了。
张三心肠一软,心想这老汉八成是赶路累坏了,又饿又累的,可不能见死不救啊。但他又觉得带老汉去师傅家不太合适,于是赶紧进了村,把礼物放下,跟师傅、师娘打了声招呼,说有事要先走。
师傅一听就不乐意了,拦着他说:“你这孩子,饭都不吃一口就走,像什么话!”张三赶紧把路上遇见老汉的事儿说了,还说想带老汉回家吃顿饭,让他歇一歇,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师傅了解徒弟的心思,知道他心善,就点头同意了。
张三把老汉背回了家。老汉缓过劲来后,才道出了自己的身世。他叫王福顺,老家在龙州,在外面漂泊了好多年,如今病得很重,就想叶落归根,死也要死在家里。可看他现在这病恹恹的样子,一个人哪能回得去呢?
张三的爹听了直摇头,担心儿子惹上麻烦,这老汉病成这样,要是路上出了事儿,儿子可怎么解释得清楚啊。可张三铁了心,一拍胸脯说:“老伯,您放心,我一定把您送回家。”王福顺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一个劲儿地千恩万谢。
就这样,张三带上干粮,背着王福顺就朝着龙州出发了。一路上,王福顺咳嗽得厉害,还带血,情况越来越糟糕。走了十几天,离龙州还有五天的路程,他实在走不动了。王福顺有气无力地说:“孩子,别管我了,你回去吧。”张三哪肯答应啊,咬着牙继续背着他往前走。
王福顺感动得不行,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实诚的年轻人呢。眼瞅着进了龙州地界,离王福顺家还有半天的路,两人在一棵树下歇脚。王福顺说:“我家里有处宅子,不值什么钱,但我也住不上了。老家就剩个侄女,父母早就没了。等回去把宅子卖了,钱都给你。”张三一听,连忙摆手说:“使不得使不得,我送您是应该的,哪能要您的钱啊。”
正说着呢,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大黄狗,龇牙咧嘴的,像是要扑过来。张三赶紧抱起王福顺想跑,仔细一看,不对劲啊,这大黄狗被个大夹子夹住了,根本动弹不得。张三心软了,心想这狗也是条命啊,要是不管,等夹子的主人来了,它肯定活不成。
他壮着胆子靠近,一边说:“我帮你松开夹子,可别咬我啊。”一边用长衫蒙住狗脑袋,掰开了铁夹子。这大黄狗倒好,撒腿就跑,还把长衫也叼走了。张三又好气又好笑,只能作罢,接着背着王福顺往前走。
终于到了家,老人往床上一躺,就再也起不来了。他赶忙让张三去叫侄女李小梅。张三对这儿人生地不熟的,只能边打听边找。正走着呢,又瞧见那条大黄狗了,它正咬着一只大公鸡,公鸡扑棱着翅膀,怎么也挣脱不了。
张三火冒三丈,喊道:“好你个忘恩负义的狗东西,我救了你,你倒欺负起公鸡来了,还我衣服!”大黄狗一听,居然松开了口,鸡扑棱棱飞走了。张三不依不饶,非要讨回衣服。大黄狗像是听懂了,转身就往村子里跑。张三在后面紧追不舍,追到一户人家,好家伙,自己的长衫正干干净净地晾着呢。
从屋里走出来个姑娘,正是李小梅。张三说明了来意,李小梅连声道谢,还说这大黄狗是她相依为命的伙伴。张三想着正事,赶忙打听王福顺的事儿。李小梅一听,警惕起来,问道:“你找他干啥?”张三把来龙去脉一说,李小梅又惊又喜,没想到这么巧。
她多了个心眼儿,带着大黄狗跟着张三回了家。路上那只大公鸡也一路跟着,还时不时挑衅大黄狗,逗得人直乐。回到家,李小梅瞧见病重的叔叔,哭得不行。王福顺拉着张三的手,说出个让他犯难的事儿:“孩子,我怕是没几天了,想求你件事。等我走了,帮小梅把我办了。”
张三心里头纠结啊,帮人办丧事,家里父母能同意吗?可再一想,都把人送回来了,总不能半途而废啊,于是一咬牙就答应了。王福顺嘿嘿一笑,转头问李小梅:“你看,这小伙子咋样?”张三一头雾水,李小梅却红着脸低下了头。
原来,王福顺早跟李小梅说了张三的善举,觉得这小伙子靠谱,想把侄女托付给他。李小梅见张三救了大黄狗,觉得他人品肯定差不了,也动了心思。张三还没反应过来呢,王福顺趁热打铁说:“你俩要是都愿意,我现在就给你们办婚事。”
张三愣住了,自己来送人,咋还撞上桃花运了?可一想家里穷,还没娶上媳妇,李小梅看着也端庄贤惠,是个过日子的人,再加上王福顺苦苦相劝,就点头答应了。简单办了个仪式,两人就成了亲。
没想到才过三天,王福顺就走了。临终前,他交代把宅子卖了,钱都给小两口。张三做梦都没想到,就因为一时心软,不仅娶上了媳妇,还得了笔财产。
安葬完王福顺,小两口收拾行囊准备回家。他们带着大黄狗,那只大公鸡也一路跟着,怎么赶都赶不走。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却不知道背后早被四个小偷盯上了。
这四个家伙打听到王福顺卖宅子的事儿,就想抢钱,一路跟踪着,就等着找机会下手。这天两人赶路,错过了客栈,眼瞅着天就黑了,荒郊野岭的,可咋办呢?
正着急呢,瞧见不远处有个破院子,只能先凑合住一晚。进了屋,把干粮放好,两人就沉沉睡去了。半夜,张三突然觉得身上一阵疼,睁眼一看,就是那只大公鸡在啄他。他气不打一处来,喊道:“你这公鸡大半夜不睡觉,瞎折腾啥?”
刚要接着睡,就听见一个声音:“上房两保命。”张三一激灵,睁眼一瞧,四周没人,说话的竟是那只公鸡。他猛地惊醒,才发现是个梦,可梦里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他心里直发毛。
正寻思呢,就听见一阵“o oo”的声音,像有无数虫子在爬。他不敢耽搁,赶紧把李小梅叫醒,抱着她爬上了房梁。刚上去就瞧见密密麻麻的虫子从窗户爬了进来,看得人头皮发麻。
关键时刻,大公鸡扑棱棱飞了进来,对着虫子就是一顿猛啄,虫子哪是它的对手,只能绕着走。可还没等松口气,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四个小偷现身了。
原来他们趁着两人熟睡,先喂饱了大黄狗,再放蜈蚣进屋,想毒死他们。张三急得大喊:“财物都在下面,你们拿走,别伤我们性命!”小偷们狞笑一声,就要往上。
就在这时,大黄狗突然跳了起来,原来是大公鸡把它叫醒了。大黄狗发疯似的扑向小偷,一口咬住一个人的脸,鲜血直冒。其他小偷吓得转身就跑,大黄狗紧追不舍,把他们咬得“咬丫的丫”,没一个能逃掉。
张三和李小梅赶紧跑到附近村子求救,村民们跟着他们回去把四个小偷捆了送官。这四个家伙机关算尽,到头来反倒把自己送进了大牢。
小两口平安回到家,把父母吓得不轻,但很快就转忧为喜。十里八乡的人听说了这事儿,都羡慕得不行,直说张三运气好。可大伙不知道,要是没有他那份善心,哪来这些福报呢?
后来,张三和李小梅又办了场热热闹闹的婚礼。李小梅贤惠能干,张三踏实肯干,两口子生了两儿两女,和和美美地过了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