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曾子那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学识和品德都备受称赞。有这么一天,曾子的媳妇打算去集市上采购些东西。她儿子一听娘要去赶集,立马来了精神,哭着喊着非要跟着去。这小孩子嘛,对集市那可是充满了好奇,想着能去凑凑热闹,说不定还能买些好吃的零食呢。可曾子的妻子觉得,集市离家里太远了,带着孩子去实在不方便。于是,她就灵机一动,对儿子说:“乖孩子,你在家好好等着哈。等娘买完东西回来,就让你爸爸把咱家那头猪给杀了,给你炖香喷喷的肉吃。听话啊。”
这孩子一听有炖肉吃,眼睛都亮起来了,立马就不哭闹了。乖乖地搬了个小板凳,坐在门口,眼巴巴地等着娘回来。
曾子的妻子呢,一个人高高兴兴地就去逛街了。在集市上,她这儿看看那儿瞧瞧,买了不少东西。买完之后,她心里还惦记着家里的孩子,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赶。
刚到家门口,就听见院子里传来猪的惨叫声。她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推开院门一看,哎呀妈呀,只见曾子正蹲在猪圈里,费力地抓着猪呢,旁边还放着一把刚磨得锃亮的尖刀。
这妻子一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去,一把拦住丈夫,着急地说:“孩子他爹,你这是干啥呀?这又不是过年过节的,你抓猪杀猪干啥呢?我刚才哄孩子的话,你咋就当真了呢?”
曾子听了,一脸严肃地说:“你可别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你大错特错了。咱们大人的每一言每一行,每一个举动,孩子可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会跟着学的。要是咱们现在说谎骗他,那不就等于教他以后去欺骗别人吗?咱们一时或许能哄得住孩子,可等他以后知道受了骗,还会听咱们的话吗?咱们还怎么去教育他呢?”
曾子的媳妇听了丈夫这番话,觉得特别有道理,心里暗暗佩服丈夫的远见卓识。于是,她就主动帮着曾子一起抓猪、杀猪,然后精心地给儿子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这也就是流传千古的“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
听完这个故事,估计有人会撇撇嘴说:“哎呀,这曾子也太较真了吧,就为了一句哄孩子的话,至于这么大动干戈杀头猪吗?”嘿,您可千万别这么想。父母可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啊,要是想让孩子变得优秀,父母以身作则的言传身教可比单纯的说教重要多了。
一个好的家风,那可是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树立起来的。它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能为子孙后代遮风挡雨。好的门风,往往能影响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让家族繁荣昌盛,代代相传。
要知道,家风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言传身教传承下来的。家业或许会有兴衰起伏,但门风可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一个家庭留给孩子最好的家产,可不是那些房子、车子,更不是一堆堆的钱财,而是良好的家风家教。要是没有好的家教,那可就是一个家庭走向衰败的开端啦。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