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明月认干亲后,生活没有任何改变,苏梨就是想让张明月名正言顺一点而已。

认干亲的第二天,苏梨喊了几个孩子过来,大家一起商量着去哪里玩,至于家长的意见不是很重要,因为这是一次带着孩子们出去的旅行。

最后的最后,还是决定去京市。

京市在华夏有着独特的魅力,苏梨答应了。

接下来就是安排怎么去,怎么去的安全。

会议决断很快,赵钢提供了车,他自己和张明月要跟着去。

于小慧也要去,因为正好小学放假,小学门口的店是真的没什么人了,她很清闲,也没出过远门,想看看。

老三有工程,离不开。

老二两口子也要去,两家面馆已经进入平稳期,有店长,有面点师傅,两个人这辈子还没出过远门,想去。

最后就是老大家,苗小草有点忙,有点遗憾,只能下次去。

程俊东有单位,不好请假。

最后去了六个大人,六个孩子,这样也好看孩子一些。

在全部定好后,大家就准备走了。

认干亲后第三天,七月二十一日,一辆客车从程家门口离开,奔赴京市。

一开始的车上是兴奋的吵闹的,但距离远,孩子们慢慢的就没了精神,歇一会闹一会。

一路开车过去,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

苏梨,张明月,老二,赵钢三个人都会开车,轮换着开,一路到了京市。

到达之后先找住的地方,苏梨挑选了好一点的酒店。

和平酒店他们虽然住不进去,但比小招待所好一点的还是可以的。

三个房间,两个大人带两个孩子。

赵钢和张明月还没领结婚证,两人只能分开住。

最后,赵钢和老二带着大牛和二牛,于小慧和李美兰带着三牛和二丫,苏梨和张明月带着大丫和三亚,三个房间。

孩子们到了京市后很兴奋,好在现在还没有限号,他们的车子可以随便开。

从天安门广场前面的路就绕了两圈,看一次兴奋一次。

住宿安顿好之后,苏梨带着一群人去吃烤鸭。

烤鸭店没有后世的富丽堂皇,但味道是真的不错。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惊讶着:烤鸭皮到嘴里就化了。

吃饱后,在胡同里转了转,回了住的地方。

第二天,一家人自然去了天安门和故宫。

站在伟人头像前,身为华夏人无一不感动,在这个时代尤为具体。

苏梨觉得,很多东西确实只有在现场的那一刻,感受最为真切。

故宫孩子们看个新奇,并不是太感兴趣,多是感叹皇帝每天走路好累啊!

每当这个时候,三牛就会科普皇帝出门有人抬。

接着大牛就问怎么抬?

学霸和学渣南辕北辙,永远对不上信号的交流就此展开,让故宫的参观变得有趣很多。

第二天行程就迁就孩子们一点了,去了动物园。

京市的动物园距离后世的繁华差远,但让只见过鸡鸭鹅的孩子们,兴奋不已。

动物园之后,他们又去了颐和园,圆明园,孩子们不太会欣赏风景,看的略有兴致缺缺,但他们人多,走走闹闹,也很有趣。

倒数第二天,一群人去爬了长城。

长城的台阶高高矮矮,有的缓有的陡,爬上去蛮累的。

爬到高处,远远看去,蔓延的长城好像一道脊梁,那个震撼被孩子们记住了。

孩子们都在探讨,他们怎么盖的长城?

童言童语很有趣。

下长城后大家还沉浸在兴奋中,当睡了一晚上,第二天起来的时候,腿部的酸痛来了。

几个人就好像一群鸭子横着走路,走出了“暴发户”气质,也做了暴发户的事情。

因为今天是最后一天,一家人选择在市内逛一逛。

说白了就是买买买。

大人的,孩子的,吃的,玩的,穿的,都买。

花钱之后,七天的京市之行到此结束了,一家人开车返程。

回去的路上,孩子们都睡着了,苏梨看着他们想: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记住这一次。

记不住也没事,她拍了很多照片。

十多卷胶卷用光了。

回到家里,第二天她去洗照片的时候,照相馆的老板都给打折了。

愿意花钱洗这么多张的可不多,大主顾。

从京市回来后,苏梨的日子再次恢复了日常。

孩子们开始暑假作业的忙碌,少年宫的课外课,每天的打闹。

总之,暑假是“吵闹”的。

三牛从京市带回了很多书,每天给自己安排的满满的,为即将参加的奥数比赛做着准备。

大丫也很忙,忙着预习初中的内容。

如今的大丫一米六五,估计还能长个几厘米。

已经属于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小学毕业,要进入初中的生活了。

每次苏梨看着大丫,才有一种时间真的很快的感觉。

至于看着其他几个孩子,就还是孩子,没有长大的感觉。

二丫每天疯跑,今年夏天学会了游泳,在泳池里的时间很多。

大牛更不用说了,除了跑就是跑,每天恨不得屁股都在天上飞。

二牛倒是稳重了点,他喜欢画画。

但苏梨发现二牛其实更喜欢拍照,京市很多照片是二牛拍的。

暑假已经过半,赵钢和张明月又来找苏梨了。

“妈,我俩想定日子了。”

苏梨就知道是这个事。

三天前,赵钢的家人去了张明月的娘家,走了个流程,也来了苏梨的家里。

张明月和赵钢都是果断的人,苏梨自然支持。

婚礼就在开学前,正好让孩子们都参加。

苏梨还给老五程俊国打去了电话,告诉他一声。

程俊国听后很兴奋又想家,就去问问能不能休假了。

因为苏梨在省城,距离程俊国的部队驻扎地其实不远,但他们是文工团,需要到处去演出,所以一直没有碰面。

自从过年到现在,有半年没见面了。

程俊国再次打电话回来时,苏梨去接。

“妈,我们团正好要回去,我到时候有一天假,我晚上出来,第二天参加婚礼,婚礼结束我就走。”

“行,妈去接你。”

“好!”

程俊国已经开始高兴,娘俩挂断了电话。

婚礼前三天,苏梨喊了张明月过来,塞给了她一个大牛皮纸袋子,很沉很厚。

“妈?”

“嫁妆。”

“我——”

“不能不要,喊妈就得拿着。”

苏梨拍拍张明月的手背,张明月只好收下了。

张明月回去后打开,里面是一千块钱,还有一张合同转让书,把服装店利润全部交给了张明月,只要她签字。

张明月模糊了眼睛,她想她肯定用了这辈子最大的运气去遇见老太太了。

婚礼前两天,张明月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少了个枕巾,也不知道是不是掉在了哪里。

她和李美兰一起去了百货,准备买一个。

两人在百货挑选着,好巧不巧又遇见了程俊北。

售货员正在介绍红色带喜字的枕巾,“结婚都拿这个。”

程俊北心里咯噔一下。

“谁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