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接近千万大军,就这么耗着!
干耗了两天,大伙看这不是事呀!
1千来万人,每天人吃马嚼的!花销可海了去了!
龙文章无奈,只能把全部指挥官叫到一起开会。
龙文章、迷龙、101、201、301,国服将领、麦克阿瑟、蒙哥马利、朱可夫、科涅夫。
众人坐到一起探讨指挥权的问题。
龙文章道:“我提议咱们在场的人,组建联合指挥部。”
“这样也不会出现一言堂的情况,防止出现重大损失。”
龙文章也是没辙了!他是知道后世情况的。
可苏国不交指挥权,只能出此下策了!
龙文章的提议很快得到通过,这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了!
意见达成统一,接下来研究怎么打。
麦克阿瑟提议:“现在美苏已经掌握制空权,可以对德国进行轰炸,削弱敌军锐气。”
龙文章可是知道这帮家伙把德国炸成啥样了!
开什么玩笑,德国境内你就算炸平了,对前线的士气影响也不大。
而且德国境内你怎么炸,也不影响他们打巷战。
打烂了还得重建。
德国可是划拨给了护国军,炸烂了怎么行。
要是不归护国军管,龙文章也懒得插手。
龙文章道:“不用,轰炸德国不会有任何效果,反而会激起德军的愤怒情绪。”
“把炸弹换成传单吧!”
“这么写:请民众待在家中不要出屋,防止被误伤,盟军不会伤及无辜,请民众予以配合。”
“如有持枪者闯进家中,可以驱赶消灭,以防人身财产受到危胁。”
龙文章说完,把一众老外雷的外焦里嫩。
全都不理解龙文章啥意思,双方现在是生死仇敌,你却要保护对方的民众,这不闲的吗?
可迷龙却笑道:“司令高明。”
八路军代表也是笑而不语,全都支持龙文章的传单轰炸。
一帮老外哪里懂得攻心战略。
不过一帮老外不理解归不理解,并没有反对龙文章的决定,毕竟不是什么大事。
龙文章继续道:“严格要求军队,进城之后不许骚扰民众,严禁违法行为。”
这一条一出,老外更不理解了!
士兵进城撒欢怎么了!
咋滴,他们还得保护仇家是吗?
龙文章继续道:“我们是正义之师,不是流氓团伙,打砸抢烧的事绝对不能发生。”
“如果管不住己方的士兵,那请不要进城,不要因为士兵违法乱纪,损害了我们同盟国的声誉。”
“你们认为不妥,那城内巷战就交给我们华国来处理。”
一群老外面面相觑。
这个问题他们还真难办。
想让他们的士兵遵纪守法,在国内都有些难办,何况到敌国了!
而且士兵都打10来年了!内心怨气很重,让他们入城当乖宝宝,确实不好办。
几个老外在那商量。
不过这里边有上层的权谋,美苏都想要德国的科技和人才,不入城怎么办事。
可护国军的要求太难办了!
最后决定,美英苏各派两个师入城,如果只给两个师下死命令,那差不多能办到。
最后龙文章只能同意,龙文章也是奔着这两样来的!
不过龙文章已经把克虏伯偷偷放李乌拉队伍里了!
那边全部听克虏伯调遣。
柏林一旦失守,克虏伯要第一时间去办事。
克虏伯在柏林呆了4年,对柏林最熟悉,而且还会德语,办事方便。
护国军的航母编队已经在英国海边等着了!
只要克虏伯事办完,第一时间就会把人送到航母上,到时用运输机把人全部送去颠省。
接下来是进军路线,苏国这边没啥布置的!到时直接进攻就可以。
重点在护国军这边。
伊斯坦布尔这里有130万护国军,桥梁已经准备完毕。
30个火箭炮营业已经准备完毕。
只等一声令下。
这边是李乌拉指挥。
英国有护国军100万,英联军40万,美军又增加了10万陆战队,主要打辅助。
美军和英国已经准备了各种船只500多艘,一次可以运送一个军到海对面。
现在研究从哪里进攻合适。
有多个选择,敦刻尔克,诺曼底。
最后决定在诺曼底登陆。
这里有轴心国坚固的海岸防御。
龙文章知道,德军判断失误,认为盟军不可能在这里登陆。
龙文章决定不再修改,虽然伤亡会很大,可是这里是离英最近的地方。
换其他地方运送士兵太不方便了!
苏军这边也对前线做了部署,由于华夏是黄种人,看欧洲人很容易脸盲,容易误伤。
最后决定,所有人左臂上绑上红布条。
这又是一个大工程,人太多,一件小事都会变成大事。
同盟国开始准备红布,数量不够,护国军从颠省空运过来两飞机。
光发红布条就花了3天时间。
3天后,一切准备就绪。
中苏大军在西线率先发起总攻。
苏军8个重炮师集体开火,上千发炮弹对着轴心国防线开始炮击。
八路军这边有护国军30个火箭炮营,得到发射命令,同一时间对着敌军开火。
火箭弹铺天盖地向着敌军飞去。
八路军由于路途遥远,没有携带重炮,只能依靠火箭炮了!
几千发炮弹在长达几十公里的防线上炸开。
轴心国不甘示弱,也开始炮击。
双方炮击开始。
两小时后,伊斯坦布尔的护国军,30个火箭炮营发射,对着海峡对岸发动炮火覆盖。
3公里内都是打击目标。
由于轴心国判断失误,认为同盟国不可能越过海峡,所以大军在海峡5公里后方建立防线。
而且只有一个军的部队,大概4万多人。
30个炮营半小时打了4轮齐射,之后一个侦察连套上游泳圈,武装泅渡,到对面去侦察。
而且拉了4条200多米的长绳。
半小时后,侦察连顺利游到海峡对岸。
士兵快速建立防线,为后续泅渡士兵争取时间。
两小时后,一个团泅渡完毕。
队伍前推1公里,挖掘2级战壕防御。
苏国准备的两艘中型舰艇快速开到海峡。
60名工程师指挥士兵开始往海边搬运桥梁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