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暗刃如锋 > 第392章 游击支队(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支游击支队不能及时扩大,只能维持这两支队伍的正常行动,已经让远东公司捉襟见肘。

为此,宋志特意制定了相关规定。比如维持队伍的经费,宋志只发放半数经费,其他经费由队伍自筹,但不得扰民。

比如在行动中获取的财物,分布比例是5:3:2,远东公司获取占比为五,游击支队占比为三,个人获取的占比为二。

利益分配是所有组织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宋志在自己组建的组织里,全部采取这些措施。

比如暗韧、锋刃、远营公司以及走私渠道等,这也是这些组织一直能维持运转,并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造成了两个游击支队中各个部队,都争先恐后的参与实际战斗。

只有通过战斗,才能提高所在队伍的武器装备和弹药,更能提高自身个人的收入。

因此,两个游击支队的各个小队,开始了杀敌竞争,就像充满了动力的一条鲶鱼,使得整个游击支队里的各种“鱼类”,翻涌而出。

两支游击支队的队伍随着各项战斗的开展,各项损失逐渐增多,可整体的队伍人数却是越来越多。

深冬的的安南与掸邦北部,正处旱季与雨季交替的微妙时刻。

安南北方受东亚季风影响,白天平均气温维持在20-25c之间,红河三角洲地带晨雾弥漫,稻田里残留的露水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光芒。

午后偶有短暂阵雨,但整体空气干燥,湄公河支流水位处于全年低位,裸露的河床形成龟裂的网状纹路?。

山区昼夜温差显着,黄连山脉夜间气温可骤降至10c以下,薄霜常点缀在梯田边缘的茅草屋顶。

掸邦北部(今克钦邦及掸邦)则因印度洋暖湿气流提前渗透,胡康河谷已出现零星降雨,野人山区的浓雾在黎明前笼罩整片原始丛林,能见度不足五十米。

而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滩涂地带因蒸发强烈,形成大片盐碱化的沼泽地,空气中混合着腐烂植被与硫磺的气味?。

两地虽纬度相近,但地形差异造就截然不同的微气候——安南平原的干燥闷热与缅甸山区的湿热阴冷形成鲜明对比。

在安南红河三角洲的清晨,薄雾如纱幔般缠绕着青翠的稻田,农夫们赤脚踩进泥泞的田埂,弯腰插下新一季的秧苗。

旱季的烈日尚未完全显露锋芒,但妇女们已用宽檐斗笠和深色头巾包裹全身,挑着竹筐穿梭于集市,筐中堆满晾干的辣椒与鱼露罐,浓烈的咸腥味与路边烤红薯的甜香交织成市井气息。

午后,湄公河支流的浅滩处,孩子们追逐着搁浅的鱼群,笑声惊飞芦苇丛中的白鹭。

而河岸边的茶馆里,老人们摇着蒲扇,用安南语低声谈论着高卢殖民当局新颁布的稻米征购政策,陶碗中的苦咖啡映出他们忧虑的面容?。

与此同时,掸邦野人山区的雨季前奏已悄然上演。

浓雾中,克钦族猎人用长刀劈开藤蔓,树冠间滴落的雨水打湿了他们涂抹着黄蜡的绑腿。

河谷地带,掸邦劳工正用竹筏运输柚木,浑浊的江水中突然浮起一条被水流冲昏的眼镜蛇,引发人群骚动。

胡康谷地的边缘,王国测量员与当地向导在泥泞中跋涉,记录本被汗水浸透的字迹晕染成模糊的蓝痕,而远处山脊上,尚未被雨季雨水冲刷的日军哨所旗帜在湿热风中猎猎作响?。

两地生活的韵律被截然不同的气候刻印——安南平原的农耕节奏如溪流般平稳,而缅甸丛林里的生存法则则像随时可能爆发的山洪般充满变数。

而此时的安南与华夏边境民众对高卢殖民者的态度是具有?长期反抗与仇恨?的态度。

自19世纪中叶高卢殖民越南以来,边境民众持续参与反法斗争。

1883年华夏刘永福黑旗军在纸桥之战重创法高卢军队,但1885年《两国新约》后高卢全面控制越安南,民众对殖民者的高压统治(如高税收、强制征兵)积怨极深?。

1930年安白起义和1937年西贡罢工事件,均体现安南民众对法国殖民体系的强烈反抗?。

?安南民众受华夏辛亥革命和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安南革命者(如胡主席)在桂省、花城等地活动,边境民众通过流亡者接触反殖民理念?。

高卢一战期间征召安南士兵参战,这些返乡者带回的民主思想进一步激化了反殖民者的情绪?。

安南对倭寇的态度?出期矛盾与警惕?的。

1941年倭寇尚未全面侵略,但边境民众已通过华夏战场(如金陵大屠杀、空袭事件)了解到倭寇的侵略性?。

部分安南民族主义者曾试图利用倭寇与高卢之间矛盾,但普遍对倭寇持警惕态度?。

?高卢维希政府与倭寇合作,允许倭寇进驻印度支那,民众对殖民者“引狼入室”的行为愈发憎恶?。

这种情绪为1945年安南八月革命中民众同时反抗高卢和倭寇埋下伏笔?。

而掸邦民众却具有独特的仇英亲日的社会心态。

掸邦民众长期受王国殖民压迫,以昂山为首的\"三十志士\"提出\"王国人的困难就是我们的机会\",甚至主张\"与恶魔联手\"推翻王国统治?。

这种民族主义情绪,使很多掸邦民众将倭寇视为\"解放者\"?。

?倭寇通过\"大东亚共荣圈\"宣传,承诺支持掸邦独立,并秘密训练昂山等民族领袖。1941年昂山等人在倭寇支持下成立掸邦独立军,部分民众因此对倭寇抱有幻想?。

这也是未来,即今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掸邦民众为倭寇提供军粮、情报,甚至偷窃王国武器,成为二战中唯一公开欢迎倭寇进入的国家?。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倭寇将领铃木敬司自称\"博莫乔将军\"(掸邦传说中的救世主),骑白马巡游制造\"神迹\",进一步强化民众亲倭心理?。

这也形成1942年倭寇攻占掸帮首府时,掸邦独立义勇军协助倭寇作战,但很快发现倭寇实际实行更严苛的军事统治?。

?随着倭寇占领以后,对掸邦掠夺寺庙黄金、强征劳役等暴行,导致昂山等人1943年逐渐认清倭寇法西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