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晋朝,有个名叫苏文的书生,他出身贫寒,却心怀壮志,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能静心读书,他在城郊一处偏僻的老宅中租了一间小屋,每日闭门苦读,与诗书为伴。
这日,苏文在老宅后的荒地里闲逛,想寻些特别的石头回来做镇纸。走着走着,他忽然发现土里露出一截白色的东西,像是骨头。好奇心作祟,他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挖掘起来。不一会儿,一个完整的头骨呈现在他眼前。这头骨洁白如玉,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苏文心中一动,觉得这头骨造型独特,用来做砚台或许别有一番风味。
于是,苏文将头骨带回了小屋。他找来工具,经过一番打磨,把头骨内部掏空,制成了一个简易却独特的砚台。又去集市上买了墨块和毛笔,从此便用这个头骨砚台磨墨写字。
刚开始,一切都很正常。可没过多久,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每当夜深人静,苏文在灯下用头骨砚台磨出的墨汁写字时,那些写好的字就会在纸上缓缓扭动起来,仿佛活了一般。起初,苏文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可次数多了,他便知道这并非幻觉。那些扭动的字渐渐组成了奇怪的咒语,散发着幽冷的光芒,让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息。
苏文心中害怕,却又舍不得丢弃这个独特的砚台。他安慰自己,也许只是自己读书太累,产生了错觉。然而,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
从那以后,每到夜晚,当苏文坐在书桌前准备写字时,就会听到一阵“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是有人在用力咬东西。紧接着,他手中的毛笔笔杆就会剧烈地颤动起来,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紧紧咬着它。苏文惊恐地抬头,却什么也看不到。但那“咯吱咯吱”的声音却越来越清晰,仿佛就在他的耳边。
一天夜里,苏文实在忍受不了这种恐惧,他鼓起勇气,对着空气大声问道:“你到底是谁?为何要如此折磨我?”话音刚落,一个阴森的声音在房间里响起:“我乃这头骨的原主,你拿我的头骨做砚,磨墨写字,却未完成我生前的复仇大计,我怎会放过你?”
苏文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他颤抖着声音问道:“你……你生前的复仇大计是什么?我……我该如何帮你完成?”那声音冷冷地说:“我生前被奸人所害,含冤而死,心中充满了仇恨。我列了一份复仇名单,你需用这墨汁将名单上的名字一一写出,待我复仇之后,自会放过你。”
苏文无奈,只好答应。那声音这才消散,笔杆也不再颤动。苏文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长舒了一口气。可当他看到桌上那个诡异的头骨砚台时,心中又涌起一股寒意。
从那以后,每到夜晚,那个声音就会准时出现,催促苏文继续写复仇名单。苏文不敢违抗,只能硬着头皮,用那诡异的墨汁在纸上写下一个个名字。随着名单上名字的增多,房间里的诡异气氛也越来越浓重。那些写好的名字在夜间会发出幽绿色的光芒,仿佛有一双双眼睛在盯着苏文。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文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他每天都被恐惧笼罩着,晚上无法入睡,白天也没有精神读书。他的科举之路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成绩一落千丈。
这天,苏文的一个好友来看望他。好友看到苏文憔悴的面容和房间里诡异的气氛,心中十分疑惑。在苏文的诉说下,好友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友沉思片刻,说道:“苏兄,这头骨原主含冤而死,心中仇恨太深,你若一直帮她完成复仇,恐怕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我们何不找个高人,超度她的亡魂,让她放下仇恨呢?”
苏文觉得好友的话有理,便和好友一起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位道行高深的道士。道士听了他们的讲述后,眉头紧锁,说道:“这头骨原主怨气太重,若不及时超度,不仅她会永世不得超生,你也会被她的怨气所害。我这就随你们去,看看能否化解这场危机。”
道士来到苏文的小屋,看到那个头骨砚台后,口中念念有词,随后从怀中掏出一道符咒,贴在了头骨上。符咒刚一贴上,头骨就发出一阵刺耳的尖叫声,房间里的温度也瞬间降到了冰点。
道士不为所动,继续念动咒语。过了一会儿,头骨上的符咒开始闪烁起金色的光芒,那阴森的声音也逐渐变弱。终于,声音消失了,房间里的诡异气氛也一扫而空。
道士长舒了一口气,说道:“这头骨原主的怨气已被我暂时压制,但要想彻底化解,还需找到她的尸骨,好好安葬,并为她做一场法事,超度她的亡魂。”
苏文和好友按照道士的指引,在荒地里找到了头骨原主的尸骨。他们将尸骨妥善安葬后,又请道士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事。法事做完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仿佛是头骨原主的亡魂得到了安息,正在向他们告别。
从那以后,苏文的生活恢复了正常。他不再用那个诡异的头骨砚台,而是重新买了一个普通的砚台。他的身体也逐渐恢复了健康,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科举备考中。
经过一番努力,苏文终于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那个关于墨髑髅的传说,也在当地流传开来,提醒着人们,不要轻易触碰那些带有怨气的物品,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