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767章 风语松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南有个云深书院,坐落在半山腰上,书院后山长着十几棵参天古松,据说已有三百年历史。每逢初一十五的夜晚,这些古松便会无风自动,沙沙作响,好似有人在窃窃私语。

附近村民都说这些松树成了精,天黑后便不敢靠近。唯独书院里的书生们对这传说颇感兴趣,常聚在一起讨论。

这年春天,有个叫陈慕白的穷书生来书院求学。他家境贫寒,缴不起书院住宿的银钱,便大着胆子向院长请求,想借宿在后山林间的破旧草庐里。

院长捋着胡须道:“那后山夜里有异响,你不怕么?”

陈慕白拱手道:“学生只恐肚中无墨,不畏林间有声。”

院长欣赏他的勇气,便应允了。

当夜正是十五月圆之夜,陈慕白简单打扫了草庐,点亮油灯夜读。子时刚过,窗外果然传来沙沙声响,似是有无数人在低声细语。他推开窗望去,只见明月当空,古松枝叶无风自动,松针彼此摩挲,发出奇特韵律。

“奇怪,这声响倒像是有人在说话。”陈慕白侧耳倾听半晌,却辨不清具体内容,只觉得那声音中带着几分哀怨。

他读书至深夜,终于支撑不住伏案睡去。

朦胧间,他仿佛看见一位身着青衫的书生站在松树下,朝他一揖,嘴唇开合似在说什么,却听不见声音。

第二天清晨,陈慕白被鸟鸣声唤醒,推开草庐门,却被眼前景象惊住了——满地松针竟化作了无数细小的竹简,上面刻满了篆字。

他急忙拾起几片查看,上面写着:“永安三年,松君入京赴考,与柳郎长亭别...”

陈慕白心中大惊,忙收集更多竹简,拼凑起来阅读。这些篆字记录着的,竟是百年前一位名叫柳清言的状元郎与松树精灵之间的一段情缘。

百年前,云深书院有位才华横溢的书生柳清言。他不爱在书院内读书,偏喜欢后山的清静,常在一棵最古老的松树下诵诗论文。

那松树实则已有灵性,暗中倾慕书生才情。日久天长,竟化作人形,自称“松君”,与柳清言交往。二人志趣相投,常在一起吟诗作对,赏月观星。

柳清言不知松君真实身份,只当她是隐居山林的佳人。两年间,二人情谊日益深厚。

然而好景不长,柳清言欲赴京考取功名。临行前夜,他与松君在古松下饮酒话别。

“待我高中状元,必返此地与君再聚。”柳清言举杯道。

松君心中凄然,知人妖殊途,却不忍说破,只道:“无论柳兄是否高中,都请记得归来,松某必在此相候。”

柳清言笑道:“便是不中,三月必归。”

松君从枝头取下一段松枝,递与柳清言:“带上此物,见它如见我。”

柳清言接过松枝贴身收藏,次日便启程赴京。

不料柳清言此去,文章得天子赏识,果真高中状元。琼林宴上,宰相见他才貌双全,欲招为婿。柳清言初时拒绝,言明家乡有人等候。奈何宰相一再相逼,天子亦出面说和,终是推辞不得。

这边松君在山中苦等,三月期满,不见人归。又等三年,仍无音讯。

原来柳清言被迫成婚后,内心愧疚,无颜回乡见故人。又想松君不过是萍水相逢的朋友,或许早已忘记自己,便将那段往事深藏心底。

他却不知,松君非人,情感执着如磐石。一年年守在松树下,望眼欲穿。

二十年后,柳清言官至礼部尚书,奉命巡查江南,终于重返故地。他忐忑不安地来到后山,见松树依旧,树下却不见故人身影。

正当他怅然若失时,忽见一青衣男子从树后转出,容貌竟与二十年前的松君一般无二。

柳清言大惊:“你...为何容颜未改?”

松君泪眼婆娑:“我本非人类,乃是这松树修炼成精。当年与你相交,是一片真心。你许诺必归,为何让我空等二十年?”

柳清言羞愧难当,说出被迫成婚的经过。松君闻言黯然神伤:“你们人类的情感,果然如朝露般易逝。我苦等二十年,原是自己痴傻。”

柳清言急道:“我并非忘恩负义之人!这些年来,我无一日不思念与你在一起的时光。”说着从怀中取出那截松枝。二十年过去,松枝依然翠绿如初。

松君见松枝仍被珍藏,知柳清言并非全然无心,神色稍缓。然而人妖殊途,往事已矣,再难回头。松君长叹一声:“你我缘分已尽,从此相忘于江湖罢。”言毕化入松树,再不现身。

柳清言悔恨交加,弃官隐居山林,在古松旁结庐而居,直至终老。临终前,他刻下一卷忏悔书,埋于松树下。

竹简到这里戛然而止,陈慕白看得心潮澎湃。他抬头望着那棵最古老的松树,忽然明白那夜梦中青衫书生是谁了。

“想必是柳公亡灵不安,欲借我之手了却这段公案。”陈慕白自语道。

他于是在松树下仔细挖掘,果然找到一个密封的陶罐,内有一卷竹简。上面是柳清言晚年写下的忏悔诗篇,字字泣血,句句含悲。

当夜又是朔望之夜,陈慕白将竹简铺在松树下,对空中道:“柳公已有悔意,松君何必再执着百年?不如放下心结,各自安息。”

忽然间狂风大作,松涛声如泣如诉。陈慕白仿佛听见两个声音在空中交谈,初时激烈,渐趋平和,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风停后,满地竹简化作普通松针。自那以后,每逢朔望之夜,后山古松不再发出异响,只是轻轻摇曳,如同在与老友低语。

陈慕白后来考取功名,却辞官不受,回到云深书院做了先生。他将这段故事讲给一代代学子听,告诫他们:诺言重如山,莫负真心人。

而那棵古松至今仍屹立在书院后山,每逢月圆之夜,细心的人还能听见细微的沙沙声,似在讲述那段跨越百年的情谊。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相逢莫相负,辜负空余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