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棣:好圣孙,汝当为千古一帝! > 第145章 打不倒的千年世家,灭不掉的权贵阶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5章 打不倒的千年世家,灭不掉的权贵阶级

杨薄听到另外两个老伙计的话,

抱着手中的官牌愣了好一会儿,

接着就跟想明白了什么一样,

他若有所思地道:

“诶,殿下,二位大人,难道你们没有发现吗?自从上一次改革后,用的是新试题,首先以京师的书院为主,就掀起了一阵新的学风,不再以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传统八股为目标。”

“如果这一次咱们再出这样的试题,那对于监国殿下的教育改革,可是一个有着推波助澜的效果呀。”

杨薄说着脸上浮现一抹笑容。

他觉得可行!

朱瞻墡一听颇为认同地点点头,“杨薄大人所言不错,这就好比咱们一起合伙做生意,既然那些士大夫们是做生意的其中一支股东,他们必然是要分利的……”

“但是,你分利就分利,拿红就拿红,凭什么就要搞垄断?想着多吃多占呢?这天下人就不吃不占了?怎么?天下间的百姓们,那些穷苦人家的纤纤学子就不配?”

“孤看,这天下间没有这样的道理吧!”

三杨闻言,也是连连点头,对于监国殿下所言,他们就差举起双手来,

可以说,十分的┗(▔,▔)┛赞同了——。

这话说得太对了。

他们三杨也是贫寒出身,

凭什么就他们要寒窗苦读数十载?

其他那些高门大户家的孩子们,一个个不只是不用苦读,甚至多数连前路仕途都被父母给铺好了。

安心走就是。

“殿下所言极是。”杨士奇感慨道:“自古都说皇上当与士大夫共天下,特别是那赵宋,更是如此,论文化之最,书风之盛,我想没有能超出这赵宋的了吧?可到头来结果呢?两宋那是羸弱不堪,不如我大明一根手指头!”

杨士奇的话,说得不客气。

但听起来十分中听。

天下大势,立足中原者,岂能只有兴文的思想?

难怪你两宋前后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

连辽建立的都比你北宋要早个百年。

你北宋还不想着天下一统,四海归于一家。

一天天搞个文化,辨个经,就能收复四海八荒了?就能证明是自己正统了?

——可笑!

所以大明万万不能走两宋的路子。

咱大明也不适合!

要脸——!

要骨气的!

“嗯,杨阁老所言正是孤心中所想,自古皇帝都是与士大夫共天下,文彦博所言,非与百姓共天下,但在我大明要改改——就要与百姓共天下,与那些贫苦百姓们一条心!”

朱瞻墡看向三位大人,“你们想想,如果咱们不跟百姓一条心,咱大明还能长治久安吗?孤看不可能!咱大明朝立国,就是靠的百姓,怎么?进了皇城,坐了龙椅,就忘本了?那可不行。”

一番番的话,字字珠玑,可以说是都说到了三杨的心坎里。

此刻的朱瞻墡,在他们的眼中,完美符合他们的明君标准。

这不就是孟子说的圣王明君吗?

民为贵君为轻。

老话一说几千年,可又有几个皇帝能做到?

可如今咱的大明,眼前的这一位监国殿下,未来的九五至尊,真就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一句亚圣之言。

朱瞻墡沉思片刻后,笑了笑,已经有了一个想法,他看向三杨,直言道:

“三位,咱们还是要虽千万人吾往矣,孤心意已决,就让内阁领翰林院,还有六部,一起商量出一个新的章程来,一起来执行陛下要彻底进行科举改革的事情吧!”

“士大夫们已经垄断了太久朝局,甚至连天下士子们的上升通道,他们都要把门关上,这如何能行?要彻底摧毁他们的话语权,打破他们紧闭关上的大门!”

“臣等领命——!”

三杨躬身一拜,手持官牌领命。

随后,三杨相继离开。

而就在杨士奇即将要离开御书房的时候。

他忽然顿了顿,又去而复返,转身回到了御书房。

“咦?杨阁老,怎么回来了?找孤可还有事?”

朱瞻墡正打算去一趟火器司呢。

迎面就撞上了回返的阁老。

“殿下,老臣有一些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哈哈哈,阁老可是老臣,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谢殿下——。”杨阁老行礼如仪,一拜后,这才直起身子,深深地看着面前年轻的监国殿下,直言不讳道:“殿下,可看过本朝编撰的前朝官修史记。”

“元史自然读过,那是太祖钦定皇子们都要学习的典籍,观前朝兴亡以鉴后世。”朱瞻墡回道。

“殿下既然看过,还知道是太祖要皇子们必须学习的典籍历史,为何就不知道那前朝的‘至正新政’呢?”杨阁老有些着急,语气甚至有些无奈。

朱瞻墡一愣。

没有想到杨阁老会提及这件事。

朱瞻墡颔首微点,“……阁老的意思是?”

至正新政,朱瞻墡自然是知道的。

而且十分了解。

属于前朝一次重大的改革变法。

杨阁老看着面前这一位少年圣主,

这一位日后必成天子的龙子龙孙,

充满了担心地说道:

“殿下,不要觉得老臣唠叨,要知道如果殿下您的新政若是失败了,您的下场不比那元顺帝好,那些不过蛰伏下来的反对势力,到时候必然要对殿下啖其肉,方能一泄他们的心头之恨。”

“老臣有幸,能侍奉陛下还有殿下甚至太子这样的一家三圣君,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最为幸运的臣子了!但殿下,正因为如此,老臣才不愿见殿下到时身陷刀斧之中!”

朱瞻墡眉头紧锁,并没有作答。

而是思索着杨阁老的话。

杨士奇见状,又苦口婆心地提醒道:

“当年的元顺帝初登大宝,对上想要打击蒙元贵族,对下还想对付那些基层官吏跟各地士绅和商贾们,甚至他还想对付那些汉地世候、地方豪强……,可这至正新政到头来呢?想必殿下也知道结局。”

“殿下要动的其实是千百年来文人士大夫们的根基,甚至也在动摇那些世家门阀们的老底,不管是商贾还是士绅,乃至各地的藩王们,他们都是这个集体的一份子!——老臣怕,老臣为殿下觉得后怕啊!”

朱瞻墡闻言,神情大动,他朝着这位朝中元老深深一拜后,这才说道:

“阁老好意,孤谢过了!但有些事,明之不可为,孤也要为之——!”

正是那句话,

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