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网游动漫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2章 双鸭山市《岭东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双鸭山市岭东区:山水间的工业记忆与生态画卷

岭东区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市辖区之一,地处双鸭山市东南部,东与宝清县接壤,南与友谊县毗邻,西与尖山区相连,北与四方台区交界,区域总面积约802平方公里。作为双鸭山市重要的资源型城区,岭东区曾因煤炭产业兴起,如今在转型发展中逐渐形成“工业遗存+生态旅游”的特色格局,境内不仅有承载城市记忆的工业遗址,更有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与多元交织的文化脉络,是一座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生态活力的城区。

一、行政区划与乡镇概况

岭东区下辖1个镇、1个乡,分别为岭东镇与长胜乡,另有多个街道办事处,乡镇区域既是当地农业生产的核心区域,也是生态旅游资源的集中承载地,其发展脉络与岭东区的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紧密相连。

(一)岭东镇

岭东镇位于岭东区中部,东接长胜乡,西连尖山区,北邻四方台区,是岭东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节点之一,镇域面积约126平方公里。作为距离双鸭山市区较近的乡镇,岭东镇早期依托市区工业发展,形成了“农业+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近年来则随着岭东区生态旅游的推进,逐步发展出与旅游配套的特色农业与乡村休闲项目。

镇内农业以粮食种植与特色养殖为主,耕地面积约3.2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同时培育了食用菌种植、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部分村落利用山区林地资源,发展平菇、木耳等食用菌大棚,产品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通过冷链物流销往周边城市;林下养殖则以溜达鸡、蜜蜂养殖为主,形成“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推出的笨鸡蛋、蜂蜜等农产品深受游客青睐。

在旅游配套方面,岭东镇靠近多个景区,部分村落依托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民宿与农家餐饮,为游客提供“体验乡村生活、品尝农家菜”的休闲选择。此外,镇内保留有部分早期煤炭运输的小铁路支线遗址,这些遗存与岭东区的工业历史相呼应,成为当地独特的“工业记忆符号”。

(二)长胜乡

长胜乡位于岭东区东部,东与宝清县七星泡镇接壤,南与友谊县成富朝鲜族满族乡相邻,乡域面积约285平方公里,是岭东区面积最大、农业资源最丰富的乡镇。长胜乡地处完达山余脉与三江平原过渡地带,地形以浅山、丘陵、平原为主,境内有安邦河支流流经,水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是双鸭山市重要的“粮菜基地”之一。

乡内耕地面积约8.5万亩,粮食作物种植以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则以棚室蔬菜、瓜果为主——近年来,长胜乡推进“设施农业+观光农业”融合发展,在靠近公路沿线的村落建设连片蔬菜大棚,种植黄瓜、番茄、草莓等作物,既满足市区“菜篮子”需求,又为游客提供“采摘体验”项目,每到春季草莓成熟、夏季蔬菜上市时节,吸引大量市区及周边游客前来。

除农业资源外,长胜乡的生态资源同样突出,乡域东部靠近完达山余脉,山林面积广阔,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林间栖息有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还生长有山野菜、野蘑菇等林下资源。部分山区区域已纳入岭东区生态旅游规划,未来计划打造“森林徒步、林下采摘”等生态休闲项目,进一步释放生态价值。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岭东区的历史发展,始终与双鸭山地区的资源开发、民族迁徙、工业崛起紧密交织,从早期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到近代的煤炭开发热土,再到如今的转型发展城区,每一段历程都为其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

(一)历史沿革:从荒野到工业城区的蜕变

岭东区所在的双鸭山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痕迹,境内曾发现多处挹娄文化遗址,证明这里是古代挹娄人的活动区域之一——挹娄人以渔猎、农耕为生,善于制作石器与陶器,其文化遗存为研究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明清时期,岭东区所在区域属女真族(后为满族)聚居地,受盛京将军管辖,当时这里仍是以原始森林、草原为主的荒野,仅有少量满族、汉族先民在此从事渔猎与垦荒活动,尚未形成固定聚落。清末民初,随着东北放垦政策的推进,大量汉族移民从山东、河北等地迁入,开始在安邦河流域开垦农田,形成零星村落,此时的经济仍以农业、渔猎为主,工业基础几乎为零。

岭东区的真正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国家工业化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双鸭山地区的煤炭勘探与开发全面启动。1954年,双鸭山矿务局在岭东区境内设立岭东煤矿,随后大批煤矿工人从全国各地涌入,围绕煤矿形成了工人新村、家属区、配套工厂,人口快速聚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1958年,岭东区正式设立,成为双鸭山市的行政区之一,此后数十年间,煤炭产业一直是岭东区的支柱产业,为国家能源供应与双鸭山市的工业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1世纪以来,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与国家产业转型政策的推进,岭东区开始面临“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挑战,逐步减少煤炭开采规模,转而发展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工业遗产旅游等替代产业,推动城区从“煤城”向“生态宜居城区”转变。

(二)文化脉络:多元交织的特色文化

岭东区的文化脉络呈现“多民族融合+工业文化主导”的特点,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元素在此叠加,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

-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古代挹娄文化的传承地,以及明清时期满族聚居区,岭东区保留有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痕迹。例如,当地部分村落仍流传着满族的民间故事与传统歌谣,满族的刺绣、剪纸等手工艺虽未形成规模产业,但在民间仍有传承;此外,长胜乡境内有少量朝鲜族居民,其饮食文化(如辣白菜、打糕制作技艺)与节庆习俗(如朝鲜族农乐舞)也融入当地民俗,成为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

- 工业文化:煤炭产业是岭东区文化的核心符号,数十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孕育了以“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为核心的矿工精神。境内保留的煤矿井口、选矿厂房、矿工宿舍、小铁路等工业遗存,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活化石”,更承载着一代矿工的记忆;此外,矿区曾盛行的“矿工号子”“矿区秧歌”等文化形式,是矿工在艰苦工作中创造的精神文化产物,如今虽已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部分老矿工仍会在节庆活动中表演,成为工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 红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双鸭山地区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区域之一,岭东区所在的完达山余脉曾是抗联战士的隐蔽据点。抗联战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依靠当地群众的支持,开展游击战,打击日伪军,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如今,岭东区通过建设红色文化展厅、整理抗联故事等方式,传承红色记忆,弘扬抗联精神,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历史人物:平凡岗位上的贡献者

岭东区的历史进程中,没有广为人知的历史名人,但涌现出许多在平凡岗位上为城区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他们的事迹虽不显赫,却构成了岭东区发展的“群众基石”。

在煤炭开发时期,大批矿工扎根岭东煤矿,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投身煤炭开采,其中有技术骨干通过改良开采工具提高生产效率,有老矿工带领青年工人攻克技术难题,还有基层干部为改善矿工生活条件奔走——这些矿工群体是岭东区工业发展的“奠基人”,他们的奋斗故事被收录在当地的文史资料中,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在农业发展领域,长胜乡、岭东镇的农民中,有不少人通过探索新品种、新技术,推动当地农业转型。例如,早期有农民尝试在山区种植食用菌,打破传统粮食种植的单一模式;近年来,有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利用电商平台销售本地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这些农业领域的实践者,为岭东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此外,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也有许多长期扎根岭东区的工作者,他们默默耕耘,为提升当地民生水平、传承文化作出贡献,虽未留下响亮的名字,却以实际行动推动着岭东区的发展。

三、必游景点与历史遗址

岭东区的旅游资源以“生态自然+工业遗存+历史遗址”为核心,既有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也有承载城市记忆的工业遗址,还有见证古代文明的历史遗存,适合不同需求的游客体验。

(一)自然与生态景点

1. 青山国家森林公园

青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岭东区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景点,位于岭东区西北部,距离市区约15公里,公园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2%,是集森林观光、休闲度假、避暑养生为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公园地处完达山余脉,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有大小山峰12座,最高海拔约680米,山间溪流纵横,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天然的“氧吧”。

公园内植被种类丰富,有红松、落叶松、白桦、柞树等乔木,以及杜鹃、忍冬、山葡萄等灌木,春季山花烂漫(以杜鹃花、山杏花为主),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四季景观各异。主要游览线路包括“青山主峰徒步线”“溪流观光线”“森林氧吧休闲区”等,其中青山主峰是公园的核心景点,登顶可俯瞰整个岭东区与双鸭山市区的全景,天气晴朗时还能远眺完达山余脉的连绵群山。

此外,公园内设有游客服务中心、森林木屋、露营基地等配套设施,游客可在此体验森林徒步、野餐、露营等活动,还能参与“林下采摘”(夏季采山野菜、秋季采野蘑菇)等特色项目,感受原生态的山林乐趣。

2. 安邦河湿地公园(岭东段)

安邦河是双鸭山市的母亲河,其支流流经岭东区境内,形成了大片湿地景观,安邦河湿地公园(岭东段)位于岭东区东部的长胜乡境内,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集湿地保护、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景区。

湿地内水域广阔,水生植物丰富,有芦苇、香蒲、荷花等,每年春夏季节,湿地内荷花盛开,芦苇荡随风摇曳,成为摄影爱好者的热门取景地;秋冬季节,湿地则成为候鸟的栖息地,有大雁、野鸭、白鹭等鸟类在此停留,是观鸟的好时机。公园内修建了木栈道、观景台、科普展厅等设施,游客可沿木栈道漫步湿地,近距离观察水生植物与鸟类,也可在科普展厅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知识。

(二)工业遗存景点

岭东煤矿工业遗址

岭东煤矿工业遗址位于岭东区中部,是岭东区煤炭产业历史的重要见证,遗址核心区域包括原岭东煤矿一号井口、选矿厂房、老矿工宿舍、小铁路支线等遗存,如今已被改造为“工业记忆公园”,向游客开放。

遗址内保留的一号井口,仍可见当年的井架与绞车设备,旁边立有文字说明牌,介绍煤矿的开采历史与技术流程;选矿厂房内则保留了部分选矿设备,如破碎机、球磨机等,游客可直观了解煤炭开采后的加工过程;老矿工宿舍被改造为“矿工生活体验馆”,内部复原了当年矿工的居住场景,展示了矿工使用的生活用品、工作工具等,让游客感受矿工的日常生活;小铁路支线则保留了一段铁轨与老式矿车,游客可拍照留念,体验“复古工业风”。

此外,遗址内还设有“岭东煤炭历史展厅”,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方式,系统展示岭东区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矿工的奋斗故事,是了解岭东区工业历史的重要场所。

(三)历史遗址与宗教场所

1. 挹娄文化遗址(岭东片区)

岭东区境内分布有多处挹娄文化遗址,主要集中在长胜乡东部的浅山地带,其中以“长胜遗址”最为典型。该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面积约1.2万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器(如石斧、石刀、石镞)、陶器(如陶罐、陶碗)、骨器(如骨针、骨锥)等文物,经考古专家鉴定,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挹娄文化遗存,距今约3000-2000年。

目前,长胜遗址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区域设有保护围栏与说明牌,虽未进行大规模开发,但对考古爱好者与历史文化爱好者具有较高的参观价值。通过遗址出土的文物,可推测当时挹娄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农耕为主,兼营渔猎,已掌握简单的石器与陶器制作技术,社会形态处于原始部落阶段。

2. 普光寺

普光寺是岭东区唯一的佛教寺院,位于岭东区东南部的青山脚下,距离青山国家森林公园约3公里,始建于2005年,由当地信众捐资修建,是汉传佛教寺院。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建筑风格为传统中式,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庄严肃穆。

天王殿内供奉弥勒佛、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世佛”,两侧为十八罗汉像,观音殿内供奉千手观音像,地藏殿内供奉地藏王菩萨像。寺院常年对外开放,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及佛教节日(如春节、腊八节、观音诞),会举办法会活动,吸引周边信众与游客前来。

寺院周边山林环绕,环境清幽,游客可在参观寺院后,沿山间小路徒步,感受“禅意+自然”的宁静氛围,是休闲祈福的好去处。需注意的是,参观寺院需遵守佛教礼仪,保持安静,尊重宗教信仰。

四、民俗风情与特色美食

岭东区的民俗风情融合了东北传统民俗、少数民族习俗与矿工文化,特色美食则以东北家常菜、山珍野味、农家菜为核心,体现了“就地取材、口味醇厚”的特点。

(一)民俗风情:热闹质朴的地方特色

1. 春节与元宵节民俗

春节是岭东区最隆重的节日,节前家家户户会打扫房屋、贴春联、挂灯笼、备年货,年货以猪肉、鸡肉、鱼肉、冻豆腐、酸菜等东北传统食材为主。除夕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菜品多为“硬菜”,如红烧肉、小鸡炖蘑菇、酸菜白肉等,饭后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守岁。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人们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问候祝福。

元宵节期间,岭东区会举办“元宵灯会”与“秧歌展演”活动——元宵灯会多在城区广场举办,悬挂各式灯笼,有传统的宫灯、生肖灯,也有融入工业元素的煤矿主题灯,夜晚点亮后十分热闹;秧歌展演则由各街道、乡镇的秧歌队参与,队员身着鲜艳服装,手持彩扇、彩带,伴随着锣鼓、唢呐的节奏扭秧歌,部分秧歌队还会表演“高跷”“旱船”等传统节目,吸引大量市民与游客观看,现场气氛热烈。

2. 矿工文化民俗

受煤炭产业影响,岭东区保留有部分矿工特色民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矿工号子”与“矿区大集”。“矿工号子”是过去矿工在井下作业时传唱的歌谣,节奏明快,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内容涉及工作场景、生活愿望等,既起到统一动作、鼓舞士气的作用,也反映了矿工的苦与乐,如今虽已不再用于生产,但部分老矿工仍会在文化活动中演唱,成为工业文化的活化石。

“矿区大集”则起源于煤矿兴盛时期,最初是矿工及家属采购生活用品的集市,如今演变为定期举办的乡村集市,主要集中在岭东镇与长胜乡的集镇区域,每月逢农历初一、初四、初七开集。集市上商品丰富,有蔬菜水果、粮油米面、日用百货、手工艺品等,还有现场制作的小吃,如烤冷面、炸串、煎饼等,不仅是当地居民采购的场所,也吸引游客体验东北集市的热闹氛围。

(二)特色美食:地道的东北风味

1. 东北家常菜

岭东区的家常菜以“量大、味浓、接地气”为特点,适合大众口味,常见菜品包括:

- 小鸡炖蘑菇:选用本地散养的溜达鸡,搭配野生榛蘑,用砂锅慢炖而成,鸡肉鲜嫩,蘑菇香浓,汤汁醇厚,是东北菜的代表之一。

- 酸菜白肉:用本地腌制的酸菜与五花肉同煮,酸菜酸脆爽口,五花肉肥而不腻,搭配蒜泥食用,解腻开胃,是冬季的热门菜品。

- 锅包肉:将猪里脊肉切片,裹上淀粉炸至金黄,再用糖醋汁翻炒,外酥里嫩,酸甜可口,是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菜品。

- 地三鲜:用土豆、茄子、青椒切块油炸后翻炒,咸香软糯,口感丰富,是素食中的经典。

2. 山珍与农家菜

得益于丰富的山林资源,岭东区的山珍与农家菜独具特色:

- 山野菜宴:春季是食用山野菜的季节,常见的山野菜有婆婆丁(蒲公英)、柳蒿芽、蕨菜、刺老芽等。这些山野菜多采自青山国家森林公园及长胜乡的山林中,新鲜天然,做法多样——婆婆丁可凉拌,搭配蒜末、香醋、生抽,清爽解腻;柳蒿芽可与土豆同炖,口感软糯,带着独特的山野清香;蕨菜、刺老芽则需先焯水去除苦涩,再炒肉或凉拌,脆嫩爽口,是春季餐桌上的“时令珍品”。

- 农家炖菜:岭东区的农家炖菜讲究“一锅出”,将多种食材放入大铁锅中慢炖,保留食材本味。常见的有“排骨炖豆角土豆”,选用本地排骨与架豆角、黄心土豆,炖至排骨软烂、豆角入味、土豆粉糯,汤汁浓郁,可搭配玉米饼子蘸汤食用,饱腹感十足;还有“鲶鱼炖茄子”,鲶鱼肉质细嫩,茄子吸满鱼汤,软嫩鲜香,是东北农家菜中“鲜掉眉毛”的代表。

- 野味(人工养殖)菜品:受山林资源影响,岭东区有少量人工养殖的野味食材,如狍子肉、野兔肉(均为合法养殖),做法以红烧、清炖为主。红烧狍子肉需先将肉焯水去血沫,再用酱油、料酒、香料焖煮,肉质紧实有嚼劲,咸香浓郁;清炖野兔肉则注重保留鲜味,加入姜片、葱段去腥,汤色清亮,肉质鲜嫩,适合喜欢清淡口味的游客。

3. 特色小吃

- 东北粘豆包:是岭东区冬季的传统小吃,用大黄米或糯米面做皮,包裹红豆沙、芸豆沙馅,蒸熟后蘸白糖食用,口感软糯香甜,饱腹感强,是当地人冬季常吃的主食之一,部分农家餐馆会在秋冬季节供应手工制作的粘豆包。

- 烤冷面:虽起源于其他地区,但在岭东区的街头巷尾十分常见,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街头小吃。用特制冷面片在铁板上烤制,刷上秘制酱料,加入鸡蛋、香肠、洋葱、香菜等配料,卷起来切块,酸甜辣咸,口感丰富,是逛街、赶集时的热门选择。

- 豆腐脑与油条:是岭东区早餐的经典搭配,本地豆腐脑多为咸口,加入香菇、木耳、黄花菜、肉末熬制的卤汁,口感嫩滑,卤汁香浓;油条则外酥里嫩,现炸现吃,搭配豆腐脑,是便捷又美味的早餐组合,在岭东镇、长胜乡的集镇及城区的早餐店均可品尝到。

五、旅游指南攻略

前往岭东区旅游,可根据季节与兴趣规划行程,兼顾自然景观、工业遗址与历史文化,同时注意当地的气候特点与交通方式,确保旅行舒适顺畅。

(一)最佳旅游时间

岭东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旅游特色:

- 春季(4-5月):此时山林复苏,青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山花烂漫(杜鹃花、山杏花相继开放),长胜乡的山野菜进入采摘期,适合喜欢踏青、品尝时令山珍的游客。需注意春季气温波动较大,早晚温差可达10c以上,需携带薄外套;同时春季多风,外出需做好防风准备。

- 夏季(6-8月):气候凉爽,平均气温约22c,是避暑的好时节。青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茂密,空气清新,适合森林徒步、露营、野餐;安邦河湿地公园(岭东段)荷花盛开,芦苇荡绿意盎然,可赏景、观鸟。夏季雨水较多,需携带雨具,徒步时穿防滑鞋。

- 秋季(9-10月):岭东区的山林进入“五花山”季节,红松、白桦、柞树等树木呈现出红、黄、绿等多种颜色,层林尽染,景色壮丽,是摄影、登山的最佳时节。此时气温逐渐下降,需携带毛衣、薄外套,早晚注意保暖。

- 冬季(11-次年3月):气候寒冷,平均气温约-15c,降雪较多,青山国家森林公园银装素裹,可体验滑雪(需前往周边滑雪场)、赏雾凇等冬季活动;同时冬季是品尝东北炖菜、粘豆包等特色美食的好时机。冬季出行需携带厚重羽绒服、雪地靴、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用品,注意防滑防冻。

(二)交通指南

1. 外部交通

- 铁路:双鸭山市有火车站(双鸭山站),位于尖山区,距离岭东区约15公里。全国部分城市(如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北京、沈阳等)有直达双鸭山站的列车,游客可乘坐火车抵达双鸭山站后,转乘公交或出租车前往岭东区。

- 公路:双鸭山市有多个汽车站,其中双鸭山长途客运站(位于尖山区)有发往哈尔滨、佳木斯、七台河、鸡西等周边城市及省内其他地区的长途汽车,部分线路可直达岭东区(需提前查询班次)。若自驾前往,可通过哈同高速、依七高速等抵达双鸭山市,再沿双福路、岭东大道等前往岭东区,市区至岭东区的道路路况良好,导航可直接定位目的地。

- 航空:双鸭山市暂无民用机场,距离最近的机场是佳木斯东郊机场(约110公里),其次是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约500公里)。游客可乘坐飞机抵达佳木斯东郊机场或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后,转乘长途汽车或火车前往双鸭山市,再前往岭东区。

2. 内部交通

- 公交:岭东区境内有公交线路连接城区与各乡镇,如双鸭山公交1路、2路、14路等,可直达青山国家森林公园、岭东煤矿工业遗址、岭东镇政府等主要景点与乡镇核心区域,票价约1-2元,班次间隔约15-30分钟,适合预算有限的游客。

- 出租车:岭东区的出租车数量较多,起步价约5-6元(3公里内),超出后按里程计费,从城区前往青山国家森林公园约20-30元,前往长胜乡约30-40元,适合多人同行或追求便捷的游客,打车时可提前与司机确认目的地及大致费用。

- 自驾\/租车:若想深入游览长胜乡的农业观光区、挹娄文化遗址等较为分散的景点,自驾或租车是最佳选择。岭东区的租车门店主要集中在城区主干道附近,车型以经济型轿车为主,租金约150-200元\/天,租车需提供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自驾时需注意山区道路弯道较多,冬季路面易结冰,需谨慎驾驶。

(三)行程规划建议

1. 一日游行程(主打生态与工业)

- 上午:前往青山国家森林公园,从正门进入,沿“森林氧吧休闲区”木栈道徒步,欣赏山林景观,登青山主峰俯瞰全景,耗时约3-4小时(含拍照、休息时间)。

- 中午:在青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的农家餐馆用餐,品尝山野菜宴、农家炖菜,体验地道农家风味。

- 下午:前往岭东煤矿工业遗址,参观工业记忆公园、矿工生活体验馆、煤炭历史展厅,了解岭东区的煤炭工业历史,耗时约2-3小时;若时间充裕,可前往城区的小型广场或商业街,感受当地生活氛围。

- 晚上:在城区用餐,品尝东北家常菜,之后返回住宿地休息。

2. 两日游行程(生态+工业+历史+乡村)

- day1:生态与工业

- 上午:游览青山国家森林公园,登主峰、逛森林氧吧,感受自然生态。

- 中午:在公园附近农家餐馆用餐。

- 下午:参观岭东煤矿工业遗址,了解工业历史;之后前往普光寺,参观寺院,感受佛教文化,傍晚在寺院周边山林徒步,欣赏夕阳。

- 晚上:在城区用餐,可选择品尝锅包肉、地三鲜等东北家常菜,之后入住城区酒店。

- day2:历史与乡村

- 上午:前往长胜乡,先参观挹娄文化遗址(长胜遗址) ,了解古代挹娄人的生活痕迹;之后前往长胜乡的蔬菜大棚基地,体验草莓、蔬菜采摘(季节限定,春季草莓、夏季蔬菜),感受农业观光乐趣。

- 中午:在长胜乡集镇的农家餐馆用餐,品尝排骨炖豆角土豆、鲶鱼炖茄子等农家炖菜。

- 下午:逛“长胜乡矿区大集”(若逢农历初一、初四、初七),体验东北集市的热闹氛围,购买山野菜、笨鸡蛋、蜂蜜等当地特产;之后返回城区,结束行程。

(四)住宿建议

岭东区的住宿主要集中在城区(岭东大道、双福路沿线)及青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可根据行程需求选择:

- 城区酒店\/宾馆:城区的住宿选择较多,从经济型快捷酒店到中档宾馆均有,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靠近餐馆、超市,适合注重便捷性的游客。部分酒店还提供免费停车、早餐等服务,价格适中,能满足大多数游客的住宿需求。

- 景区周边农家民宿:青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有少量农家民宿,多为当地村民经营,房型以双人间、多人间为主,装修简约质朴,可体验东北农家的居住环境。部分民宿还提供“包餐”服务,游客可品尝到房东亲手制作的农家菜,适合喜欢乡村氛围、追求性价比的游客。

(五)注意事项

1. 尊重当地习俗:岭东区有部分满族、朝鲜族居民,参观少数民族相关场所或参与民俗活动时,需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避免做出冒犯性举动;进入普光寺等宗教场所时,需遵守佛教礼仪,不喧哗、不随意触摸佛像、不穿过于暴露的衣物。

2. 生态保护:游览青山国家森林公园、安邦河湿地公园时,需爱护自然环境,不随意采摘花草、不丢弃垃圾,不进入未开放的山林区域,避免破坏生态;采摘山野菜时,需在指定区域进行,不采摘珍稀品种,保护山林资源。

3. 饮食安全:品尝山野菜、农家菜时,需选择正规餐馆,确保食材新鲜、卫生,避免食用未经处理的野生菌类(以防中毒);食用生冷食物(如凉拌山野菜)时,需确认食材已清洗干净、焯水彻底,防止肠胃不适。

4. 气候适应:冬季前往岭东区,需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冻伤;夏季多雨,需携带雨具,徒步时穿防滑鞋;春季多风,需注意防风,避免沙尘影响出行。

六、总结

双鸭山市岭东区,既有煤炭工业留下的厚重历史印记,也有青山绿水孕育的生态活力,更有东北民俗与少数民族文化交织的独特魅力。从青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层林叠翠,到岭东煤矿工业遗址的工业记忆,从挹娄文化遗址的远古文明,到长胜乡的农家烟火,每一处景观、每一种美食、每一项民俗,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区的过去与现在。

无论是想逃离城市喧嚣、拥抱自然,还是想探寻工业历史、感受人文底蕴,抑或是想体验东北乡村生活、品尝地道美食,岭东区都能提供独特的旅行体验。随着产业转型的推进,这座曾经的“煤城”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等待人们去发现它的多元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