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霞感受着马满圈和圈妹儿之间甜蜜的互动,心里乐开了花。
她决定要为这两人创造机会,助他们一臂之力。
她盘算着如何不着痕迹地撮合他们,好让这段美好的姻缘早日开花结果。
她先是假装漫不经心地走到圈妹儿身边,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柔声说道:“圈妹儿。”
圈妹儿听到小霞的声音,转过头来,疑惑地看着她。
“怎么了,小霞姐?”
小霞微微一笑,说道:“我看你最近开朗了不少。”
圈妹儿羞涩地笑了笑,没有说话。
小霞接着说道:“现在你在这里也没有其他亲人了,不如跟我一起去黄河湾吧?”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那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而且我也可以照顾你。”
圈妹儿听到小霞的邀请,心里既高兴又有些犹豫。
她偷偷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马满圈,见他也正望着自己,眼神里充满了关切。
圈妹儿低下头,轻轻地咬着嘴唇,内心挣扎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小声说道:“小霞姐,我……”
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小霞,说道:“我愿意跟你一起去黄河湾。”
小霞见圈妹儿答应了自己的请求,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她拉起圈妹儿的手,说道:“太好了,圈妹儿,我们一起去黄河湾开始新的生活。”
圈妹儿听到小霞的话,羞涩地低下了头,轻轻地点了点头。
李改灯在一旁看着小霞和马满圈、圈妹儿之间的互动,心中暗自庆幸。
他想象着,如果马满圈早些康复,展现出如今的聪明才智和迷人魅力,那么当初小霞初到马家时,说不定真的会被他吸引。
那样的话,小霞或许就真的成了马家的媳妇儿,而自己则会与她擦肩而过。
想到这里,他的心头不禁涌起一阵后怕,仿佛躲过了一场巨大的情感风暴。
他偷偷地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地吐出来。
幸好,现在小霞和自己两情相悦,早就生了三个宝贝孩子。
他偷偷地瞥了一眼小霞,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爱意,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圈妹儿心里装着对小霞的承诺,也装着对马满圈隐隐约约的牵挂。
想到即将离开这里前往黄河湾,她心中既有对新生活的期待,也有一丝忐忑。
小霞的眼睛还需要她继续针灸治疗,她担心自己经验不足,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黄河湾,万一耽误了小霞姐的病情可怎么办?
还有马满圈,虽然他的身体已经基本康复,但万一以后再有什么需要针灸治疗的地方,那可如何是好?
思来想去,圈妹儿决定抓紧最后的时间,提升自己的针灸技术。
她找到周大庆,诚恳地请求他再给自己一些指导。
“爷爷,我就要和小霞姐一起去黄河湾了,以后可能没机会再跟您学习了。这段时间,我想尽可能多学一些,特别是关于眼疾和……”
她顿了顿,脸颊微微泛红。
“还有一些其他的疑难杂症的针灸疗法。”
周大庆欣然同意。他知道圈妹儿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也明白她对小霞和马满圈的关心。
“好孩子,你想学,我自然倾囊相授。”他从医箱里取出几根银针,递给圈妹儿。
“来,今天我们再复习一下眼部穴位的定位和针法。”
接下来的几天,圈妹儿废寝忘食地学习着,周大庆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她。
他不仅详细讲解穴位和针法,还让圈妹儿在自己身上练习,并手把手地纠正她的手法和力道。
“下针的时候要注意角度和力度,太浅了达不到效果,太深了又容易伤到经脉……”
周大庆一边指导,一边用自己的身体感受着圈妹儿施针的力度和准确度。
“嗯,这里的手法还需要再柔和一些……”
在周大庆的悉心指导下,圈妹儿的针灸技术突飞猛进,她对各种穴位和针法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她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雨露,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
三天后,国家派出的专业救援部队抵达灾区,接替了民间救援队的任务。
临行前,刘镇长将一份收货单递给小霞,上面写着来自海外的两万顶帐篷的捐赠信息,收货人是花云村吴小霞,寄货人则是小顺子。
诧异一阵之后,小霞明白了。
“那个野小子弟弟,居然还记得我的老家!”
小霞看着收货单上的信息,一边签收,一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遍地狼藉的灾区,正迫切需要这些帐篷,小顺子真是帮了大忙了。
原来,小顺子在电视上看见了小霞,知道了花云村的确切地址,连夜购置帐篷,寄了过来。
石鼓寺安置的灾民只需要两千顶帐篷,剩下的帐篷对于刘镇长来说就像宝贝一样珍贵,他立刻安排人手将这些帐篷送往其他灾民安置点。
有了这些帐篷,流离失所的灾民们,终于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临时住所。
听说圈妹儿、小霞、马满圈、李改灯、小黑、王三,他们一行六人要离开石鼓寺,前往黄河湾,灾民们自发地聚集在寺庙门口,前来送行。
人群中,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还有孩子们,他们都怀着感激的心情,想要送别这几位在危难时刻给予他们帮助的恩人。
大家挥舞着手臂,眼中满是不舍,有的甚至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小黑和王三开着卡车,李改灯开着轿车,车上坐着小霞、圈妹儿和马满圈。
告别乡亲们后,两辆车一前一后,驶离了满目疮痍的灾区,朝着黄河湾的方向驶去。
车轮卷起尘土,仿佛带走了灾区的悲伤,也承载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回望逐渐远去的灾区,六个人心中五味杂陈。
途中休息时,李改灯率先提议:
“以后每年我们都去女娲娘娘庙烧香吧,祈求娘娘保佑,再也不要发生这样的灾难了!也让想生孩子的如愿以偿!”
其他人都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个提议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泛起涟漪。
他们仿佛看到在未来的岁月中,每年都会有一个固定的日子,他们六人会再次聚首,共同前往女娲娘娘庙。
他们不仅是为了祈福,更是为了铭记这段共同经历的患难与共的时光。也为了祈祷未来能多子多福,人丁兴旺。
毕竟,没了人,这个世界就不称其为世界了。
香火延续,生生不息,才是这片土地永恒的希望。
这份承诺,如同扎根在心底的种子,在未来的每一年中,都会生根发芽,开出缅怀和希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