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的寒冬,襄阳城迎来了它最沉重的一日。南门外,黑压压的人潮一眼望不到边际。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相互搀扶着,孩童的啼哭、伤员的呻吟、疲惫的喘息交织成一片悲怆的呜咽。在他们前方,是数千名甲胄残破、血迹斑斑却依旧挺直脊梁的将士,簇拥着那面虽染尘烟却依旧猎猎作响的“刘”字大旗。
旗下,刘备面容憔悴,眼窝深陷,却目光沉静如渊。关羽左臂裹伤,绿袍染成暗红,丹凤眼扫视着高耸的襄阳城楼,带着审视与警惕。张飞虬髯戟张,环眼怒视着城头隐约可见的蔡瑁身影,如同择人而噬的猛虎。石韬、赵云等人,则默默安抚着惶恐的百姓,维持着队伍最后的秩序。
“开门!刘皇叔率新野军民,浴血抗曹,今携民来投!速开城门!”传令兵嘶哑的呼喊在寒风中回荡。
襄阳城头,早已是剑拔弩张。守军弓弩齐备,刀枪出鞘,气氛紧张到了极点。蔡瑁一身戎装,按剑立于城楼,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蒯越站在他身侧,羽扇轻摇,眼神却冷冽如冰。邓义、刘先等官员也闻讯赶来,望着城下悲壮的景象,神色复杂,有同情,有敬佩,更有深深的忧虑。
“都督!不可开门!”蔡瑁的心腹将领张允(已从樊城撤回)急声道,“刘备新败,引曹仁大军尾随而至!数万流民涌入,其中必混有曹军奸细!一旦城门洞开,敌军乘势掩杀,襄阳危矣!此乃引狼入室!”
“张将军所言极是!”另一名蔡氏亲信立刻附和,“刘备名为抗曹,实为保存实力,裹挟流民,以势压人,欲图我襄阳!其心可诛!当乱箭射退!”
“荒谬!”邓义再也忍不住,厉声驳斥,“刘使君以五千孤军,血战曹仁数万精锐十余日,焚其辎重,毙其锐卒,保新野军民于水火!此等忠勇仁德,天地可鉴!今携民来投,乃信任主公仁德!若闭门不纳,射杀忠良与无辜百姓,则荆州仁义之名尽丧,天下英雄寒心!主公日后何以立足?刘使君若因此投曹,则我荆州北门洞开,大祸立至!”
刘先也沉声道:“蔡都督!请以大局为重!速开城门,接纳流民于城外妥善安置,迎刘使君及所部将士入城休整!曹仁新败,新野已毁,其必不敢轻犯襄阳!此乃彰显主公仁德,安荆襄人心之良机!”
城头之上,争论激烈。蔡瑁、张允等力主拒纳,甚至不惜动武;邓义、刘先等则据理力争,恳请开门。士兵们望着城下黑压压的饥寒百姓和浴血将士,听着风中传来的悲泣,不少人面露不忍。襄阳城内,消息早已传开,士民议论纷纷,对刘备的同情和对蔡瑁跋扈的不满,如同暗流涌动。
“够了!”蔡瑁一声断喝,压下争论。他死死盯着城下刘备的身影,眼中杀机翻滚。他何尝不想乱箭齐发,将刘备及其党羽射杀于此,永绝后患!然而,邓义的话却像一根刺,扎进了他心里。刘备携民渡江,仁德之名已如烈火燎原!此刻若下杀手,他蔡瑁必成天下公敌!更可怕的是,若真逼反了刘备,使其投靠曹操,那后果……蔡瑁打了个寒颤。
就在僵持不下之际,一名内侍急匆匆奔上城楼,气喘吁吁:“蔡都督!蒯长史!主公有令:开……开南侧偏门,放流民分批入城,于瓮城内及城西空地暂时安置!命刘使君……卸甲弃兵,仅带关、张、石等心腹将领及亲随十人,入……入刺史府觐见!其余将士……暂驻城外听候调遣!主公……主公在府中等候!”
这道命令,显然是病榻上的刘表在权衡利弊、听取各方意见(包括蔡夫人枕边风)后,做出的折中之策!既开城门显示仁义,接纳流民(实为包袱),又严控刘备核心力量入城人数,解除其武装,最大程度降低风险。更关键的是,将刘备与他的军队、百姓隔离开来!
蔡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但主公之命不可违。他冷哼一声:“哼!既然主公有令……开南偏门!放流民入瓮城!刘备!速速卸甲弃兵,随我入府觐见主公!若有迟疑,视同谋反!”
沉重的绞盘声响起,襄阳南侧一扇较小的偏门缓缓开启,仅容数人并行。城下的百姓如蒙大赦,在守军粗暴的驱赶和甄别下(严防奸细),哭喊着、推搡着涌入狭窄的瓮城,场面一度混乱不堪。
刘备深吸一口气,对关羽、张飞等人沉声道:“卸甲。” 他率先解下佩剑,脱下破损的甲胄,只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袍。关羽、张飞、石韬等人虽面有不甘,但在刘备目光注视下,也默默照做。兵器甲胄堆放在地,如同一座小小的坟冢,埋葬着新野的血火与不屈。
“翼德,收敛脾气。云长,护好军师。”刘备低声嘱咐,目光扫过身后数万双充满依赖与惶恐的眼睛,“等我回来。”
在蔡瑁派出的精锐士兵“护卫”(实为押送)下,刘备仅带着关、张、石三人及数名亲随,穿过那道象征着屈辱与未知的偏门,步入了襄阳城。身后,是缓缓关闭的城门,隔绝了将士与百姓绝望的目光。
刺史府内,药味弥漫。刘表半卧在锦榻之上,身上盖着厚厚的锦被,脸色蜡黄,气息短促,显然病势沉重。蔡夫人侍立榻旁,妆容精致,眼神却锐利如刀,冷冷地扫视着走进来的刘备等人。蔡瑁、蒯越、邓义、刘先等重臣分列两侧。
“罪臣刘备,拜见兄长!”刘备趋步上前,在离榻数步处,深深跪拜下去,声音带着疲惫与沙哑,“备无能,未能守住新野,损兵折将,更累及兄长收留之恩,死罪!” 姿态放得极低,将战败责任完全揽下。
关羽、张飞、石韬亦随之跪拜,沉默如山。
刘表浑浊的目光落在刘备身上,看着他一身旧袍,满面风霜,再想到城下那数万流民和残兵败将的景象,心中五味杂陈。有对新野失守的失望,有对曹军兵临的恐惧,更有对刘备此刻落魄却依旧保持礼节的复杂情绪。他挣扎着抬了抬手:“玄德……起来吧。新野之事……非你之过。曹仁势大,你能……能保得军民性命,携民南渡,已属不易。” 这番话,既是给刘备台阶下,也是在众人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认可刘备的“仁德”之举。
“谢兄长体谅!”刘备再拜,方才起身,垂手恭立。
蔡夫人却冷哼一声,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体谅?主公,玄德贤弟携数万流民蜂拥而至,襄阳粮草有限,如何供养?更兼曹仁大军尾随,若其趁机攻城,岂非引火烧身?妾身听闻,新野城破,皆因玄德贤弟……调度失当,贻误战机所致?” 她毫不留情地开始发难,试图坐实刘备的“败军之责”。
蔡瑁立刻接口,语气咄咄逼人:“夫人所言极是!刘备!你口口声声血战十余日,然则曹仁主力未损!你弃城而走,引敌深入,致使襄阳暴露于兵锋之下!此乃大罪!更兼你部下张飞,在博望坡前曾公然咆哮襄阳宴席,藐视主公!如此狂悖之徒,岂能再留?依末将之见,当追究其战败之责,严惩张飞,以儆效尤!” 矛头直指张飞,意图剪除刘备羽翼!
张飞闻言,环眼怒睁,钢牙紧咬,拳头捏得咯咯作响,眼看就要爆发!关羽眼神一厉,手已按在空悬的剑柄位置(剑已卸)。石韬心中警铃大作!
千钧一发之际,刘备猛地再次跪倒!这一次,他重重叩首,额头触地!
“兄长!千错万错,皆在备一人!三弟张翼德,性如烈火,然忠心耿耿,每战必身先士卒,博望坡诱敌,新野城血战,皆立下汗马功劳!其昔日宴席失仪,备已严加责罚!若兄长与夫人、舅兄仍不能释怀,备……愿代三弟受罚!纵斧钺加身,备绝无怨言!只求兄长……念及翼德一片赤诚,饶恕于他!” 言辞恳切,声泪俱下,将姿态放到尘埃里,更将“忠勇”二字牢牢钉在张飞身上。
这一跪一叩,震撼了全场!刘表看着刘备为了保全兄弟,不惜自污其身,代其受过,不禁想起了自己与刘琦、刘琮之间冰冷的父子关系,心中某处被触动,泛起一丝酸楚和复杂的情感。邓义、刘先等官员更是面露不忍与敬佩。
“玄德……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刘表声音有些发颤,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蔡夫人按住。他喘息着,看向蔡瑁和夫人,“德珪!夫人!翼德虽有鲁莽,然其勇武忠义,人所共知!新野血战,非其过也!此事……休要再提!”
蔡瑁和蔡夫人脸色铁青。他们没想到刘备竟如此能忍,更没想到刘表会在此时心软!再纠缠下去,反而显得他们心胸狭隘,不恤功臣。
蒯越见状,轻摇羽扇,出来打圆场,语气平和却暗藏机锋:“主公仁德,体恤臣下,实乃荆州之福。刘使君携民南渡,忠义可嘉。然当务之急,是如何安置这数万流民与刘使君所部将士?久驻城外,恐生变故;入城安置,又恐扰民。更兼曹仁虽退,然其主力尚在宛城,虎视眈眈。刘使君……可有良策以解襄阳之困?” 他将烫手山芋又抛回给刘备,既转移了话题,又试探刘备的意图。
刘备缓缓起身,抹去眼角泪痕(真伪难辨),沉声道:“备蒙兄长收留,感激涕零,岂敢再添烦扰?流民饥寒交迫,备恳请兄长开仓赈济,施以粥米,暂解燃眉之急。备愿率本部将士,即刻离开襄阳,另寻他处驻扎,绝不敢累及兄长!至于曹仁……” 他目光一凛,“其新败之余,粮草转运艰难,寒冬将至,必不敢久留。备愿率部为兄长镇守荆襄北境,或移驻他处,为兄长屏障!若曹贼再犯,备必效死力,以报兄长大恩!”
刘备的回答,滴水不漏:
不争权:主动提出离开襄阳,另寻驻地,消除刘表最大的忌惮。
不扰民:解决流民问题,只求刘表赈济,自己带兵走。
表忠心: 明确表示愿继续为刘表守边,对抗曹操。
留余地:“移驻他处”,为后续可能的落脚点埋下伏笔。
刘表听着,心中那块大石稍稍放下。刘备的识趣和“忠心”,让他很满意。他沉吟片刻,缓缓道:“玄德忠勇,孤心甚慰。流民……孤自会命人妥善安置赈济。至于你部将士……”
他目光扫过蔡瑁和蒯越,最终做出决定,“新野已毁,不可复守。荆州北境,樊城有张允,襄阳有德珪……这样吧,江夏郡地域广阔,兼有长江之险。孤命你为江夏太守,辅佐琦儿,共御江东孙权!即日便可率部前往江夏赴任!”
这个任命,如同惊雷,在暗室中炸响!
刘备、石韬心中剧震!江夏!这正是他们暗中与刘琦结盟之地!刘表此举,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无论哪种,都正中下怀!简直是天赐良机!
蔡瑁、蔡夫人、蒯越脸色大变!那是刘琦的地盘!刘备去了江夏,与刘琦联手,岂不是龙归大海,虎入深山?再难控制!蔡瑁急道:“主公!江夏已有黄祖,大公子亦在彼处,再遣刘使君前去,恐职权不明,徒生掣肘!不如……”
刘表却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疑:“孤意已决!黄祖年迈,性情粗疏。琦儿年轻,正需玄德这等宿将辅佐!江东孙权,狼子野心,不可不防!玄德善战,正可助琦儿守好东大门!此事,无需再议!”他显然被刘备的“恭顺”打动,更想借刘备之力平衡江夏的势力(黄祖尾大不掉,刘琦根基尚浅),同时将刘备这头“猛虎”调离襄阳核心地带,送到相对偏远的江夏。
刘备强压心中狂喜,再次深深拜倒:“备……领命!谢兄长信任!必竭尽全力,辅佐大公子,守土安民,不负兄长所托!” 关羽、张飞、石韬亦随之拜谢,心中波澜起伏。
蔡瑁、蒯越、蔡夫人面如死灰,看着刘备领命,知道大势已去,木已成舟!他们精心策划的借刀杀人之计、拒纳流民之谋、甚至想趁机除掉张飞的打算,在刘备惊人的隐忍、刘表最后的“仁厚”与出人意料的任命下,彻底破产!反而阴差阳错地将刘备送到了他们最不愿看到的盟友——刘琦身边!
一场暗室风波,看似以刘备的“谦卑退让”和刘表的“仁厚安置”告终,实则暗流更加汹涌。刘备集团绝处逢生,获得江夏这一至关重要的战略支点!潜龙入江,猛虎归山,荆襄大地的权力格局,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巨变!而襄阳城内,蔡瑁摔碎的茶盏声和蒯越手中几乎捏断的羽扇,预示着更残酷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