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坏了……。

老刘头一屁股坐在地上,两眼发直一句话说不出来了,张国忠也叹了口气,呆呆的看着手里的铜钱。兵马眼这种近乎于超然的东西,可不是他这个级别能碰的,这是闾山老祖困猖兵炼兵马用的。

相传在唐朝中期唐睿宗在位期间,曾颁布了一条崇道重佛的法令,就是崇尚道教同时也重视佛教,这条法令得目的意在维护皇权的同时也平衡宗教在民间的影响,因为他的曾祖父李世民重佛抑道,所以佛教在民间信众极多,大有独揽一方之势,就连朝中官员也多有追随者。

为了削弱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他大力扶持道教,让其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这期间道教涌现出不少能人异士,一时间和佛教齐头并进,风头一时无两,至此宗教势力也得到了平衡发展。

但是凡事没有两头好,两教得到制约的同时也在暗地里较劲,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出家人也有脾气啊!都想压对方一头,于是这佛祖和祖师爷就斗上了。

不管什么教派,只要是人在掌管就没有不争的,两边的人明面上都好着呢!暗地里却各种使绊子,为了拉人头抢地盘也是无所不用其极。要不说人多了就不好管理,底下人斗上面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不管你怎么折腾,只要不出人命就行。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边的矛盾也是越来越多,最大的矛盾就是抢生意,这不管信谁填饱肚子还是第一位的。话说在离京城不远处的地方有座上清观,早些年重佛抑道的时候被信佛的抢了去,里面的祖师爷也全被请走换成了金菩萨,这些年了一直没收回来,如今道门昌盛了自然要说道说道。

可人家佛门弟子就是不认这事,只说谁占了就是谁的,往上捯三辈这还是寺庙的,是你们先霸占了这里,这话一说道教的人可不干了,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火,这下全爆发了,道教的弟子立刻集结了几百号人把上清观给围了,这帮和尚也不示弱,马上摇人来了个反包围,从刚开始的小摩小擦,逐渐演变到大打出手,已经快到不可控制的地步了,唐睿宗一看这不行啊!这两大宗教可以暗斗但是不能明争,于是马上派人平息了此事。

可事情并未得到妥善处理,上清观还是那帮和尚们占着,道教徒不干,三天两头的去闹事,想把上清观还给这帮道士吧!和尚们又不干,两边谁也不肯让步,搞得唐睿宗也是左右为难!后来有人给出了个主意,说是让这两个教派的人各出十个代表,就在京城里来一场讲经大会,现在不是谁也不服谁嘛!比试比试,到底看看谁更胜一筹?

这个主意正对唐睿宗的心思,既能看看两边的本事如何,又能扼住互相攻击的态势,同时还能看一回难得的西洋景,于是立刻传旨让两教的人即刻赴讲经大会。这在当时可是轰动全国的大事,三教九流来看热闹的人足有数万人之多,佛道两教更是遍寻教内高人,准备在这场大会上大显身手。

开始的时候,唐睿宗打算在京城里举办,让普天下的老百姓也看看,但是这两教的人都不同意,理由就是旁观之人不宜过多,有冒犯神灵之罪,再一个就是担心人太多了对皇上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所以一定要找一个僻静之处方能讲经颂法。

看似说的没毛病,其实都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这么多人看着万一要是输了可就太丢人了,唐睿宗也明白他们的想法,于是就决定在皇宫里举行讲经大会。三日后,两教数十人依序来到皇宫里,按照比赛规则,双方将进行五轮辩证讲经,意思就是把你们最擅长的东西用说的方式表现出来,类似于现在的辩论大会,不管你是念经也好是颂法也好,只要能把对方说没词了就算赢了。

说实话,要是论嘴上功夫,还得说佛教的人厉害,人家那套理论和学说相当扎实,就论经讲法来说,滴水不漏,不管你怎么问怎么挑毛病,人家都能自圆其说,文化属性和基础理论那是相当的扎实。

反观道教这边就差点意思,先不说派系众多人员混乱,就是连信仰都无法统一,拜的祖师爷都不一样,各派还都有一套各派的理论,虽说理论上也能说的过去,但是经不起推敲,好多东西他说不清,也没办法表现出来,甚至有些事情还不能说的太明白,一是不符合常理,二是怕吓着唐睿宗,好多东西说出来太邪乎,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最主要是说出来没人信,没有理论支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符合科学常识。

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道教的这些理论知识就像中医一样,开的药方千奇百怪,但是都能治病,别管用什么办法能把你病治好了,但是要问怎么治好的说不清楚,也不能说清楚,因为这药方里好多不是人吃的,说出来也是给自己找麻烦,反正稀里糊涂能把你病治好就得了。

基于这种情况下输是必然的了,而且还是惨败,第一轮下来心里都没底了,像这样第二轮就应该好好规划一下,看派谁去比较合适,毕竟术业有专攻,谈经论道这活不是谁都能干的,可是现场没有一个统一的部署,都想上去露个脸,谁也不愿意白来一趟。

争竞了半天也没个结果,后来干脆就不管了,谁觉得自己厉害谁就上去,这一下可热闹了,抢破了脑袋往上挤,最多的时候二十几个人跟人家嚷嚷,哪是什么讲经大会啊!比那赶大集的都热闹,饶是如此也没辩过人家,连输三场北都找不着了。

唐睿宗一看也就这样了,于是宣布讲经大会到此为止!上清观改名灵光寺由佛教掌管,这一下道士们更不干了,请求唐睿宗再给一次机会,不能以一次输赢定胜负。按理说君无戏言,皇上都说话了就不能再更改了,可是这帮和尚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愿意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想斗你就尽管来。

唐睿宗也乐得看他们两家斗,于是就下旨一个月后御花园接着谈经论道,这回道士们可上了心了,从全国各地找高人,一定要把场子找回来。结果事与愿违又是大败而回,比上次输的还惨,没几个回合就全军覆没了,简短解说,一连三次辩论都输了,到最后有的道士当场就叛变了,头发一剃就出了家了。

这件事在民间传的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道教不行了,也有的说都是骗人的,更有甚者楞说道教没人了都跑去当和尚了,你说这谁受的了?可是受不了也地受着,既然输了就地忍着。

后来有高人给出了个主意,既然动嘴皮子说不过人家,干脆就来动手的,这才是咱们道教的强项,说的天花乱坠没疗效不也干瞪眼嘛!此话一出道士们又磨拳擦掌了,心想动嘴不行就动手呗!这回一定要找回面子,这口气要是顺不下来,死了也得变僵尸。

动手并不是跟那帮和尚打架,而是请求唐睿宗再举办一场斗法大会,真刀真枪的比比法术,这次要是再输了,二话不说拍屁股走人,永远不在长安出现。

此时的唐睿宗正在为一件事烦恼,长江流域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已经淹了不少村子了,据说当地还有恶蛟作怪,搞得民不聊生,他正为这事着急呢!偏巧这时候他们要斗法。唐睿宗一听斗法好啊!正愁找不到人呢!想斗你们就去下边斗去,谁把长江水患治了谁就是一等国师。

圣旨一下来两边的人又精神了,全都打着为民除害的幌子想当国师,但是国师哪是那么好当的,没点真本事的人不敢接这活。彼时!佛教密宗十三法僧已经在去长江下游的路上了,佛教有显宗和密宗两大分支,显宗主要以修禅、诵经、研佛、打坐为主,当然这里面还分大乘小乘等许多宗派,这里就不细分了,而密宗修的法门则不同,主要以降魔除妖为目的,手段泼辣,就跟道教的驱鬼镇邪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人们知道显宗多一点,对密宗知之甚少!

道家的人一看人家都去了,自己这边也不能示弱,露脸的事不能全让他们占了。于是茅山派振臂一呼,数百名道士齐聚江游镇,这里就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也是闹妖最厉害的地方。他们到的时候已经晚了半个月了,密宗十三法僧都快死没了,就剩俩人瘸着回来了。

原来就在道教的人还没到的时候,十三法僧就抢在他们前面动手了,可惜他们为了抢时间,没做好准备就贸然前往,结果差点被全军覆没,问回来的俩人究竟怎么回事?人家一个字都不说,就等着看笑话了。

一看这情况,这帮道士们更来劲了,都嚷嚷着立刻就去斩妖除魔,给百姓除害为道友报仇!一个比一个嚷嚷的欢。

要说这道教的人可真不是吓大的,什么样的阵仗没见过?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得见的多了,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也没有降不服的铁扇公主,不管对面是什么厉害玩意,只要看见了就直接干掉,除魔卫道可不是嘴上说说的,所以经过大家商量之后一致决定——先派俩个人去看看情况。

倒不是临阵退缩怕了,而是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毕竟有前车之鉴,人家密宗法僧不是吃干饭的,能把他们收拾的还剩两个人,绝对是个厉害角色,喊口号归喊口号,跟着混日子捡便宜行,真轮到自己要上了,谁也不当那出头鸟。

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还是由茅山牵头,再加上闾山,北帝,神宵和天师府一共五个人,组成一个小分队先去看看情况,说白了这事就交给这五个人去办了,说是去探路其实是给其他人留个面子,免得让外人看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