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平静地说:“陛下所言极是,斩杀耶律余睹,固然能解一时之愤,振奋士气。但若能将其善加利用,其价值远胜于一颗人头。”
赵佶转过头,疑惑地看着陈森,他知道这位国师的思虑深远,绝非意气用事之辈。“哦?此獠还有何用?”
“陛下请想,耶律余睹乃辽国久经沙场的精锐将领,深知辽军布防、兵力部署乃至其内部派系纷争。
将其活捉,便如同活捉了一张辽国军事地图,一份情报宝库。
陈森缓缓道,“我等初入雁北,对辽军的虚实了解有限。若能从他口中撬出关键情报,可助我大宋北伐少走弯路,少流将士鲜血。”
“情报?”赵佶眉头微蹙,他深居宫中,对战阵谋略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传统兵法层面,对这种“活地图”的说法感到新奇。
“此獠会轻易开口吗?他可是辽国忠勇之将。”
陈森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忠勇?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忠勇有时也只是一层薄纱。陛下勿忧,臣有办法让他开口。
再者,活捉辽国大将,本身便是对我大宋军威的极大震慑。
辽人素来狂妄自大,此次耶律余睹兵败被擒,必将如同晴天霹雳,令其内部产生极大动荡。
届时,我军可趁势而入,攻其不备。”
赵佶沉吟片刻,目光在陈森脸上停留了许久。
他回想起方才那毁天灭地的“裂天神雷”和呼啸的“神兵利器”,又想起陈森之前种种神鬼莫测的手段,心中那股斩杀耶律余睹的冲动渐渐平息。
他深知,陈森所带来的力量,已经超越了他过往的认知,既然陈森认为此人有用,那便姑且一试。
“国师所言,朕……朕姑且信你。”赵佶终于点头,但语气中仍带着一丝犹豫。
“耶律余睹之事皆由国师全权负责。朕只有一个要求,务必使其为我大宋所用,若无用,必不可留。”
他陈森拱手,语气坚定。:“臣遵旨。陛下,耶律余睹已堪捉拿,雁北四州已在我军掌控之中。
如今军心可用,士气高昂,正是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之时。”
赵佶闻言,连连点头,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国师所言极是!朕……朕全凭国师做主!国师有何良策,只管说来!”
陈森示意左右退开一些,然后将赵佶引入御帐。岳飞、晁盖、童贯以及几位主要将领也随同入内。
帐内,一张巨大的沙盘上,雁北四州及太行山脉的地理走势清晰可见。“诸位请看。”陈森指着沙盘上的云州、应州、寰州、朔州,
“这雁北四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军既已掌控,便可将其作为北伐的稳固基地。
然而,仅仅占领这些区域还不足以威胁幽州。我们的下一步,是要打通通往河北的通道,实现东西兵力协同。”
他将手指移向沙盘上的太行山脉东段,最终停在了飞狐口与蔚州的位置。
“根据此前制定的策略,第二步便是突破太行,控制飞狐口与蔚州。
飞狐口是连接山西与河北的关键隘口,控制此处,便能打通我西路军与中路军的联系。
而蔚州,位于河北西北部,是辽军防御的中间节点,夺取后可分割辽军在幽州与大同的部署。”
童贯皱眉道:“飞狐口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辽军在此必有重兵把守。我军虽士气正盛,但长途跋涉,攻坚战恐伤亡不小。”
陈森看了童贯一眼,淡然道:“童太尉所言不无道理。但我们并非要靠人命去堆。
我军的优势,在于出其不意的打击和精准高效的火力。飞狐口虽险,却也限制了辽军骑兵的优势。
至于兵力部署,我意由岳将军率领精锐,作为中路军主攻飞狐口。晁将军率部从旁策应,以防辽军援兵。”
岳飞抱拳道:“末将领命!定不辱使命!”
赵佶听得热血沸腾:“好!好!国师深谋远虑,将士用命,何愁幽州不破!只是……粮草供给,可有保障?”
提到粮草,童贯的眼神闪烁了一下。
他知道陈森之前解决了粮草危机,但那次毕竟是临时之策,如今大军要深入敌境,粮草消耗巨大,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陈森微微一笑,胸有成竹:“陛下无需担忧粮草。
雁北四州,物产丰饶,虽经战乱,但底蕴犹存。
我已命人清点各州府库,征调当地富户粮草,并组织百姓恢复生产。
同时,我军将士严禁扰民,秋毫无犯,已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护,他们也乐于为我军提供协助。
此外,我已派遣精干队伍,沿着我军的行军路线,提前设置补给点,确保粮草物资能及时送达前线。
这些地方的资源,将成为我们北伐的坚实后盾,而非累赘。
我已命人将缴获的辽军物资和耶律余睹的私产全部清点造册,一部分充作军饷,一部分用于犒赏将士,剩余的则可作为战略储备。
如此一来,我军不仅粮草无忧,军资也十分充足。”
他没有详细解释如何“高效利用”当地资源,但他的语气和自信,让在场所有人都信服。
赵佶听得眉开眼笑,连连称赞陈森“有大才,有大才”。
童贯则在心中暗自盘算,陈森究竟用了什么手段,能让这些被占领的土地如此迅速地为宋军所用,而且还能从中“盈利”。
他隐隐觉得,陈森身上藏着太多秘密。
“此次攻打飞狐口和蔚州,讲求一个‘快’字。”陈森继续道,
“辽军此刻尚未来得及对我军在雁北的行动做出全面反应,更未料到我军会如此迅速地直插太行。
我们要利用这个时间差,一举拿下。岳将军,晁将军,此次行动,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不给辽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末将遵命!”岳飞和晁盖齐声应道,眼中充满了战意。
命令下达,整个宋军大营再次动了起来。将士们开始收拾行装,检查武器,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胜利的渴望。
陈森亲自监督粮草的装运,确保每一车物资都妥善安置。
他甚至亲自指导士兵们如何利用当地地形进行伪装和设伏,将现代战争的理念融入到古老的兵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