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武侠修真 > 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 > 第178章 雷州晨曦中的砚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雷州清晨的雾气如纱幔般垂落,裹挟着粥棚里新熬粟米的甜香,丝丝缕缕漫过断壁残垣的裂缝时,城隍庙遗址前的青石阶上,长公主荷花正俯身扶正第一块木牌。朱漆书写的“雷州义学”四字在雾中泛着温润的光,漆料顺着木纹沁入朽木,仿佛将希望的种子深植于这片焦土。她鬓边的平安扣随动作轻晃,玉色与石缝中钻出的野芹叶片一样,凝着晨露的剔透。

蒲云舟的竹片在沙盘上划出沙沙声响,篆字“人”的弧度尚未收笔,袍角下三个孩童已争抢着抓起土块模仿。最小的孩子鼻尖沾着泥点,歪扭的笔画拖出长痕,像极了雨后爬过沙面的晶蝶足迹。老学士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指节轻叩沙盘:“长公主请看——”东侧土坡的草棚炊烟正扶摇而上,卫昕抱着账册踏过积水,册页间飘落的《农桑辑要》残页上,虫蛀的耕织图里,农夫的犁痕与此刻义学的木牌竟在雾中重叠。

工地上,胡枚将军的甲叶碰撞声惊飞了檐下麻雀。锐士们将云梯横架成课桌,矛尖挑着的麻绳上,蛮族鞣制的皮革泛着油光,皮革边缘还留着战俘们编草席时磨出的指痕。二十间流民住所的檐下,浅浅正握着流民的手刻写“日”字,骨刀划过木板的声响与远处引水渠的水流声交错。胡枚玄甲下摆的草绿污渍尚未洗净——那是昨日他滚进菜畦勘察水源时,沾染上的雷州泥土的颜色。

午时日头炙烤着新修的田埂,杨慎西的算盘珠子在阡陌间滚动,竹筹上“无家可归”的刻痕已被磨平,新凿的“丁壮编户”四字映着日光。他扯住路过的若男郡主,算珠碰撞声混着占城稻试验田的簌簌风声:“药棚改药圃,可种三亩防风!”郡主银甲下的内衬结着盐花,腰间药囊换成了棉籽布袋,袋口漏出的棉絮被风吹向正在刻水文标记的堤岸——卫昕带领流民凿出的“深三尺”旁,不知哪个孩童用炭笔描了只晶蝶,翅尖的纹路与荷花平安扣的雕痕如出一辙。

黄昏的松明火把燃起时,义学草棚里飘出农具图谱的墨香。蒲云舟指点着图谱上的耒耜,胡枚亲兵将长矛插成旗杆,晾晒的兽皮在火光中如古卷般泛黄。浅浅忽然将竹刀插向沙盘,泥土飞溅处显出雷州地形图,朱砂圈出的水源点旁,稚拙的稻穗图案正被流民们用指腹抹匀。此时卫昕的呼喊穿透暮色:“广州粮船到了!”账册最后一页的桑皮纸上,草汁画的粮仓歪扭却饱满,票根处的荷花印鉴用箭头刻成,箭羽的走向恰似雷州半岛的海岸线。

三更的梆子声掠过北城墙时,荷花的掌心贴着温热的石墙,忽然感到一阵微颤。墙根下野稻抽穗的露珠坠下,将她的影子映成砚台里的墨痕——沙盘已变成微缩农田,蒲云舟用谷种摆的“丰”字被月光镀银,杨慎西的算珠堆成谷堆,若男分发的棉籽滚进流民掌心,跌落的竹简上“耕者有其田”五字在月下发亮。草棚里突然爆发出笑声,胡枚亲兵的火把照亮沙盘:代表蛮族的黑石被移到“匠户”格子,浅浅刻的户籍木简渗出树汁,在月光中凝成珍珠,每一颗都映着雷州星空。

荷花将平安扣按在石缝间的野稻穗上,水珠顺着稻芒滚落,渗入焦土。此刻整个雷州都在这方砚田里沉睡,无数双握过刀枪、刻过木简、播过谷种的手,正将断壁残垣研磨成墨,等待蘸着晨曦,在青史上写下第一笔——就像此刻木牌上未干的朱漆,正慢慢渗入雷州的肌理,长成新的年轮。